APP下载

试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对日贸易格局演变

2019-06-01耿欣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一带一路日本

耿欣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推行之后,与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对中日贸易格局的影响和演变。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日本

一、中日在东南亚、东北亚、西亚的贸易竞争态势愈加激烈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东南亚、东北亚和西亚地区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三个地区在进入新世纪之中对日本的贸易总量和对日本技术的依赖程度都在逐年下降,而对中国贸易总量的技术的依赖程度在逐年上升。“一带一路”战略推行之后,中国将更加注重和深化与东南亚、东北亚、西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按照此消彼长的关系,东南亚、东北亚和西亚地区对日本贸易的总量和依赖程度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从这个视角来看,日本为了保证自身国际贸易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势必会采取措施来提升自身在国际贸易上的影响力,因此将激化与中国贸易之间的竞争态势。

从历史视角来看,虽然日本在上述三个地区的影响力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鉴于日本在我国未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时期与这些地区已经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日本在其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投资,导致东南亚在价值观认同和情感认同上更加偏向于日本。日本在上述三个地区的优势是历史因素形成的良好铺垫,但是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存在严重的危机感,因为中国近二十年来针对东亚和西亚开展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外交工作和基础性投资工作,这些工作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尚未发挥出来,可以说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在未来。虽然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对东亚和西亚地区贸易的绝对影响力和控制力,但是面对具有极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中国,各个国家在和中国的合作上采取的都是积极的姿态,因为这更符合这些国家的长远利益。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客观事实对东亚一些国家的对外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中国对外贸易产品和东亚对外贸易产品本身还具有较高的可替代性,导致双方之间的竞争关系占了上风,合作关系落于下乘,中国威胁论的理念在这些国家甚嚣尘上,甚至成有扩散、恶化之态,东盟很多国家认为中国对其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已经从安全威胁和军事威胁过渡到了经济威胁上虽然中日双方在东南亚、东北亚和西亚地区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影响力,但是在合作深度和合作广度上与日本相比依然有一定的差距,日本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依然会产生影响。

二、中国在中亚、南亚和中欧地区的影响力将会超过日本

双边贸易数据的结果显示,中日两国中亚、南亚和中欧地区的贸易规模与在东南亚、东北亚、西亚地区的贸易规模相比,规模和差距非常悬殊。这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从对外贸易的视角来看,中日两国在中亚、南亚和中欧地区的竞争能力和贸易规模是势均力敌的,也就说中国在这三个地区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并不比日本占据更加强大的优势。但是鉴于“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首次从被动的全球化参与者转变为国际合作模式的引领者和探索者,这种全面涵盖有利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措施使得中国必先于日本在中亚、南亚和中欧地区的战略合作之中取得先机。

首先,中国和南亚各国之间在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理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双方在战略合作上必然会受到意识形态的约束,导致政治合作和经济贸易合作一直处于浅层次阶段。为了要取得和南亚各国更加深层次的贸易合作,一方面,中国要在可承受的代价之内吸引对方的合作意愿,另一方面还要从政治、宗教和文化层面着手,加深双方对“一带一路”的深刻认识和战略认同,以此为基础加强双方的合作意愿,构建顺畅的合作渠道。

其次,作为一直处于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中亚地区,俄罗斯这个国家享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守护者低位。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一直致力于对中亚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实现垄断和控制中亚地区能源的目标,并引导中亚成为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的主要障碍和因素。而日本作为美国的战略同盟国,必然会参与到美国遏制中国战略发展的战略之中来。但是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化发展理念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通过自身的实力来推动周边国家的繁荣和稳定的意愿愈加强烈,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中国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也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趋势,当然,这也必然会触及到美国和日本在中亚地区的根本利益,中国需要坚持初心、不畏流言,坚持不懈地加强和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加深区域一体化的程度和深度。

再次,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往来当前依然集中在西欧地区。当前,中东欧的对外贸易重点集中在地中海地区。虽然和中欧国家的合作并不受到过多政治因素和宗教思想的限制,但是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中欧地区共16个国家,但是却存在15种语言,要和这些国家进行商务合作、合同洽谈是非常困难的,导致很多有价值的项目都因为语言问题导致被搁浅和放弃。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并不是和一个简单的、粗暴的合作过程,而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和沿线国家对接的过程。

三、中国需要提升自身自主研发能力,与日本共同打造稳定的国际分工体系

通过对“一线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贸易的类型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中国和沿线国家的贸易进口集中在低技术产品范围内。地讲述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导致虽然我国被誉为制造业大国,但是在国际分工之中还远远没有达到制造业强国的阶段。在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逐渐上涨的情况下,中国在生产领域上的国际竞争力优势逐渐弱化。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将工厂从中国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在国际竞争之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支撑的国家往往是最容易被取代的。尽管中国和沿线国家之间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和自己的合作行动,但是如果贸易合作一直停留在以低技术贸易产品为主的层面,那么是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的。中国本土化企业必须将焦点和重点放在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的挖掘上,摆脱对外国技术创新的依赖,从我国经济发展中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局面之中解脱出来。从当前阶段来看,亚洲國家产业分工依然建立在以日本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中国要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树立不可替代的竞争地位,唯一的路径就是探寻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 龙静.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挑战及对策[J].国际问题研究,2014(5):37-50.

[2] 苏宏伟,刘志恒.日本高科技产品贸易模式实证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2(4):27-36.

[3] 庞德良,苏宏伟.日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内生与联动效应分析[J].亚太经济,2016(3):60-67.

猜你喜欢

中国一带一路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