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翘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2019-05-31龚莉虹余琳媛胡乃华李芸霞

中药与临床 2019年1期
关键词:木犀槲皮素连翘

龚莉虹,…余琳媛,…胡乃华,…李芸霞

炎症反应作为一种基本病理过程,通常对机体是有利的,但严重的炎症反应亦可危及生命[1]。炎症尤其是局部炎症不仅造成局部损伤,还可能进一步引起各种疾病。许多疾病如肺炎、脑炎、结核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也逐渐被发现与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2-4]。尽管这些疾病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都伴随着炎症的病变过程,因此对炎症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连翘被喻为“疮家圣药”,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Thunb.) Vahl的干燥果实,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之功效,主要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等病证的治疗[5]。连翘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各种与炎症相关的疾病如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疥疮、溃疡、乳腺炎等。相关研究显示连翘中的多个化学成分对炎症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目前对连翘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机制尚缺乏一定的整合。因此,本文以连翘抗炎作用为出发点,就连翘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做一总结,从而为连翘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1 连翘不同提取物抗炎作用及机理研究

连翘不同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研究如表1所示。早有研究证明连翘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6],连翘甲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醇沉物、乙酸乙酯部位、连翘果壳水煎液以及大孔树脂吸附物等对多种炎症模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7-12]。

Sung[13]等研究发现连翘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物以及水提物均对尘螨致NC/Nga小鼠过敏性皮炎模型有治疗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IL-4的表达,增加IFN-γ的表达从而抑制TH2型免疫反应、下调免疫球蛋白 IgE表达以及活化肥大细胞有关。此外,连翘乙醇提取物可通过抑制PI3K/Akt/NF-κB 和MAPK 信号通路治疗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毒性[14];并能通过调节Nrf2介导的抗氧化反应以及抑制NF-кB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对LPS诱导的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15]。

对于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连翘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RAS激活蛋白2(rasal2)、G蛋白偶联受体12(Gpr12)的表达,下调与NO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连翘可以通过影响MAPK信号通路以及NO的生物合成发挥治疗作用[16]。

青翘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17]。青翘乙酸乙酯部位能够抑制急性肺损伤大鼠中炎症因子 IL-6、TNF-α、IL-1β的释放,该研究进一步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青翘乙酸乙酯部位主要通过调节肌酸代谢、胆碱代谢、支链氨基酸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等通路发挥抗炎作用[18]。

连翘挥发油作为连翘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对多种炎症模型均显示了治疗作用[19]。分别以5 g.kg-1和0.48 mL.kg-1剂量灌胃连翘提取物及连翘挥发油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其抗炎机制可能与促进COX-2合成以及抑制PGE2、PGD2、6-keto-PGF1α和TXB2的合成有关[20]。Yuan等[21]采用血清代谢组学对连翘提取物和挥发油治疗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13个代谢标志物,代谢通路研究结果表明连翘提取物主要通过影响亚油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鞘氨醇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发挥抗炎作用,而连翘挥发油则通过影响鞘氨醇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发挥抗炎效应。

表1 连翘提取物抗炎作用研究

2 连翘单体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随着对连翘化学成分的不断研究,目前已从连翘中分离出高达300多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主要有苯乙醇苷类、木脂素类、挥发油类和黄酮类等物质。其中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B、连翘苷、连翘脂素、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木犀草素等,均有报道其抗炎活性,其抗炎作用研究如表2所示。

表2 连翘单体成分抗炎作用研究

卵白蛋白、氢氧化铝免疫化的BALB/c小鼠[42]; LPS致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43]; LPS诱导的人中性粒细、BV2 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44-45]; ApoE*3Leiden转基因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46]异槲皮素 卵白蛋白、氢氧化铝免疫化的BALB/c小鼠[42]槲皮素芦丁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47]; LPS致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48]; PMA刺激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49]木犀草素TNF-α诱导的人EA.hy 926内皮细胞、TNF-α诱导的C57BL/6小鼠[50]; LPS诱导的小鼠肺泡细胞炎症模型[51];LPS致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52]

2.1 连翘酯苷

连翘酯苷作为连翘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分为连翘酯苷A-J,其中,连翘酯苷A被报道对种炎症模型具有保护作用[22,23,53]。

连翘酯苷A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以及激活Nrf2/HO-1 信号通路对脂多糖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和初级小胶质细胞发挥抗炎作用[24];也能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对经卵白蛋白刺激的肺组织病变发挥治疗作用[25]。在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连翘酯苷A能显著降低内毒素水平并减轻肺损伤,降低TLR4 mRNA、MyD88以及NF-κB的表达并显著降低血浆中TNF-α含量,表明连翘酯苷A可能通过影响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54]。

此外,对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连翘酯苷能通过促进细胞中TNF-α的释放、抑制NO产生、抑制表面分子MHC-II的表达、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发挥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55]。连翘酯苷也能有效抑制LPS致鸡法氏囊炎症模型中IL-6、IL-1β、TNF-α的产生以及COX-2、iNOS的表达,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NOS-NO信号通路有关[56]。

2.2 连翘苷的抗炎作用及机制

连翘苷也是连翘主要的抗炎活性成分之一,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在LPS致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连翘苷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IL-1β、IL-6、TNF-α、NO、PGE2、iNOS和COX-2等炎症介质的表达,进一步研究显示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s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32,57]。不同浓度的连翘苷((1.0,3.3, 10.0 µg/ml)均对致死剂量的LPS诱导的斑马鱼炎症模型有保护作用,连翘苷可以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组织坏死并增加存活率,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可以下调IL-1β、 IL-6 和TNF-α的表达,抑制MyD88、 IκBa和NF-κB蛋白的活化,表明连翘苷可能通过影响MyD88/IκBα/NF-κB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33]。

在LPS诱导的急性肺炎模型中,连翘苷能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产生,并降低肺组织中MPO浓度,表明连翘苷可能通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37]。此外,连翘苷还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炎性介质 TNF-α、IL-6、IL-8 和 MCSF-1的分泌,并抑制 TLR2 和 TLR4 表达,因此推断连翘苷可能通过干扰 TLR2 和 TLR4 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炎性介质分泌而发挥抗炎作用[34]。

2.3 连翘脂素抗炎作用及机制

在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中,连翘脂素通过抑制RAW264.7细胞中COX-2介导的前列腺素E2(PGE2)的产生和iNOS介导的NO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35]。此外,连翘脂素还能抑制经LPS刺激的BEAS-2B细胞中Akt、IKKa/b、NF-κB的磷酸化,表明连翘脂素可能通过抑制Akt的磷酸化、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以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8、IL-6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36]。

2.4 牛蒡子苷及其苷元抗炎作用及机制

牛蒡子苷能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炎症介质如NO、IL-1β、IL-6、TNF-α、PGE2的生成,减少了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共刺激分子如B7-1和B7-2的表达,表明牛蒡子苷可能通过抑制NF-κB 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38]。

牛蒡子苷元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花生四烯酸引起的小鼠耳肿胀、醋酸介导的扭体反应、醋酸诱导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以及LPS致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如ROS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的产生有关[40]。牛蒡子苷元可以缓解LPS诱导的急性肺炎,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浸润以及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用牛蒡子苷元进行预处理后可以降低肺中丙二醛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谷胱甘肽的表达,并使肺中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二硫比率升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能显著降低NO和iNOS的表达,增强了HO-1的表达并降低MAPK的磷酸化,表明牛蒡子苷元可能通过影响MAPK、HO-1、iNOS信号转导通路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起保护作用[41]。

2.5 槲皮素与异槲皮素作用及机制

10 mg.kg-1槲皮素和15 mg.kg-1异槲皮素对经卵白蛋白、氢氧化铝免疫化处理的BALB/c小鼠连续给药5天,小鼠体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液和肺中嗜酸性粒细胞均较低,经异槲皮素处理的小鼠,其肺匀浆中中性粒细胞和IL-5水平均较低,表明槲皮素和异槲皮素对嗜酸性炎症模型均有明显抑制作用[42]。

在LPS致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槲皮素能显著减少ERK激酶的磷酸化和P38 MAP激酶的激活,还能通过稳定 NF-κB/IκB 复合物、IκB 降解以及炎症介质的表达来抑制NF-κB信号通路,表明槲皮素可以通过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43]。槲皮素(20 μmoL.L-1、30 μmoL.L-1)可降低LPS 诱导的 BV2 小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 NO、TNF-α以及 IL-1β 的产生,表明槲皮素对LPS 刺激的小胶质细胞有抗炎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下调 NO、TNF-α 以及 IL-1β的表达有关[45]。此外,槲皮素还能减轻ApoE*3Leiden转基因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槲皮素可以通过影响血管细胞增殖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其机制可能与减少了局部血管炎症因子如IL-1R、Ccl8、 IKK和STAT3的基因表达有关[46]。

2.6 芦丁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中,15 mg.kg-1芦丁能正向调节大鼠血液参数,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水平,并降低丙二醛含量,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芦丁能大大改善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关节翳形成以及软骨及骨侵蚀的发生,并能降低TNF-α、IL-1β以及NF-κB p65的水平,表明芦丁可以通过抑制NF-κB p65蛋白表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7]。此外,芦丁还能通过减少促炎介质的释放,减少粘附分子、环氧合酶、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来治疗肠炎[58]。

100 µg.mL-1微囊化芦丁能减少LPS刺激的RAW 264.7 细胞中IL-6的分泌,并能显著降低 NF-κB 的表达水平,表明芦丁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以抑制IL-6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48]。芦丁孵育PMA刺激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45分钟后细胞中NO 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 髓过氧物酶(MPO)活性显著降低,表明芦丁能通过抑制NO、TNF-α和MPO作用治疗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49]。

2.7 木犀草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

木犀草素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59-60],0.5μM木犀草素能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人EA.hy 926内皮细胞中单核细胞的粘附,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并能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IκBα的降解、 IκBβ激酶的表达以及内皮细胞中NF-κB p65的核转位,同时,连续三周0.6%木犀草素对TNF-α诱导的C57BL/6小鼠给药可以明显降低体内 MCP-1/JE、CXCL1/KC 和sICAM-1的循环水平,减少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单核细胞的粘附,组织学研究进一步显示木犀草素可以减少VCAM-1和单核细胞的产生,因此,对TNF-α诱导的体内外血管炎症,木犀草素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介导的信号转导发挥治疗作用[50]。

此外,木犀草素可通过阻断NF-κB和AP-1活化而抑制LPS诱导的小鼠肺泡细胞炎症[51];用木犀草素(1.25、2.5、5 μg.mL-1)预处理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后,木犀草素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内NO、TNF-α、IL-1β以及IL-6的升高,表明木犀草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52]。

2.7 其他

此外,连翘生物碱中的suspensine A 、(-)-7'-O-methylegenine 、 (-)-egenine 、 (-)-bicuculline在体外实验中均显示了较好的抗炎活性[61]。Youn等

[62]研究连翘对葡聚糖硫酸致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时通过UPLC/MS/MS对其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鉴定,主要包括了13个酚类化合物、9个木质素类成分、7个黄酮类化合物以及2个三萜类化合物,由此可见,连翘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均具有抗炎活性。

而本课题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分子对接技术,采用Discovery Studio 3.5软件, 通过分子对接研究了连翘所含化学成分在NF-κB、MAPK、JAK/STAT炎症信号通路上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表明,连翘中苯乙醇苷类中的Forsythiaside、Salidroside;木脂素类中的Forsythialan A、Forsythialan B、(-)-olivil;挥发油中的Forsythide;黄酮类中的Hesperidin;C2-C6天然醇类中的forsythenside A、forsythenside B以及生物碱中的(-)-7'-0-methylegenine均与三条信号通路的相关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表明上述成分极有可能为连翘在炎症信号通路上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同时,连翘中多个化学成分均与NF-κB、JAK/STAT信号通路上的多个相关靶点蛋白有结合,而p38 MAPK通路中靶点蛋白较少,表明与连翘抗炎作用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主要为NF-κB和JAK/STAT信号通路。此外,在不同的炎症信号通路上,筛选出的连翘化学成分有区别,表明连翘在不同的信号通路上可能通过不同的化学成分发挥协同抗炎作用,提示连翘对炎症信号通路作用明显,且表现为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方式。

3 讨论与总结

炎症是个多进程的病理过程,虽然炎症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具体环节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但其主要经历以下发展历程:诱导→致炎因子的识别→激活信号通路→促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吞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的活化→炎症介质的产生→引发炎症级联反应。抗炎药物大多是通过影响炎症过程中的某一或多个环节发挥抗炎作用,相关研究显示连翘可以通过影响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功效,其中核因子-κB 信号转导通路(NF-κB 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通路(JAK-STAT 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APK通路)三条信号通路占主导地位,调控着炎症过程中的多种酶及炎症介质的产生,构成了复杂的网络图。连翘主要抗炎机理如图1所示,连翘主要通过影响体内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影响酶的活性以及相关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发挥抗炎作用。此外,随着代谢组学在研究中药作用方面的不断发展,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抗炎作用研究也逐渐成熟。研究表明连翘主要通过影响与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相关代谢物发挥抗炎作用,而通常炎症反应的发生依赖于代谢支持和能量的再分配,因此,相关代谢组学研究也从另一方面证实连翘可能通过影响体内与炎症相关的代谢标志物而发挥抗炎作用。

图1 连翘抗炎机理示意图

综上所述,连翘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均被证实具有抗炎活性。连翘甲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以及连翘挥发油均具有抗炎活性,而连翘的一些单体成分如连翘酯苷、连翘苷、连翘脂素、牛蒡子苷及其苷元、槲皮素与异槲皮素、芦丁、木犀草素以及一些生物碱类成分等也均具有抗炎作用。通过对连翘抗炎作用的不断深入,其抗炎机制也因炎症模型以及抗炎成分的不同而有差异,连翘主要通过调控各种信号通路影响相关酶活性、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影响生物体内相关代谢物的变化从而影响炎症的发展进程。

中药在治疗疾病时往往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而中药连翘中含有多种成分,化学成分不同,其抗炎机制也略有差异,表明连翘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和环节发挥协同抗炎作用。因此,以期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从更多途径以及环节对中药连翘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连翘的开发利用以及炎症的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木犀槲皮素连翘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木犀草素的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含有槲皮素的食物摄入水平与肥胖的关系调查研究
刘军平:连翘叶“炒”出致富路
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
槲皮素金属配合物合成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纳米槲皮素对MCF-7和MCF/ADR细胞耐药性影响研究
槲皮素生理活性作用及其纳米粒子研究进展
英雄降兽木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