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宗民歌《茉莉花》流变及其审美内涵

2019-05-30杨志文

参花(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流变茉莉花

摘要:同宗民歌作为一种特别的音乐现象,由早期民间歌曲传播、演变而成。它最早出现在农耕文明时代,横跨宽广的地理区域,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同宗歌系。《茉莉花》在海内外都享有盛名,是一直被传唱的民歌,歌曲具有的特有内涵也深受国人的喜爱。本文将针对《茉莉花》在我国各个地区的不同版本作简要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同宗民歌 《茉莉花》 流变 审美内涵

同宗民歌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同宗民歌》归纳总结,认为同宗民歌是指“一首民歌‘母体经过此地居民的流传,传播到全国各地,并由当地的居民演变、派生出各式各样的‘子体的民歌群落。”目前,传唱版本最多的《茉莉花》其歌曲曲调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河北的《茉莉花》以及江苏的《茉莉花》,其他版本都是在这两首歌曲调的基础上作的音乐改编。在世界各地传唱的《茉莉花》被翻唱的版本有很多,并广为流传,形成了庞大的《茉莉花》歌系。不同曲调的歌曲在世間流传,经过民间艺人的传授,再结合不同的地域特色,慢慢演变成一种具综合魅力的多样化展示。

一、《茉莉花》的溯源及流变概况

(一)《茉莉花》的溯源

大家最易接受的一种说法,认为《茉莉花》是明清时期兴起的,据中国著名民歌权威学者乔建忠先生对历史的考察取证,发现曾在18世纪中期出版的剧本《缀白裘》第6卷中有了有关《茉莉花》的初步记录,记载了三段《鲜花调》的歌词,不过都没有曲谱,所以可以论证《茉莉花》的前身就是《鲜花调》。在清朝乾隆年间,《茉莉花》就早已花开遍地了,不过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风俗等诸多因素的作用,其产生的曲调略有不同。

在当代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茉莉花》,能让大家熟知的曲调是1942年我国著名音乐家何仿先生为了顺应“搞民族化、大众化文艺、向民族民间艺术学习”的口号,曾在江苏六合一带,根据一位民间艺人记载的《鲜花调》的曲调和歌词,于1957年,重新对《鲜花调》写了歌词和谱曲,并正式更名为《茉莉花》。

(二)《茉莉花》流变概况

《茉莉花》在流传过程中,不仅是以民间小调的歌曲形式存在,还主要以民间歌舞和戏曲以及说唱和民间音乐等表现形式存在。再结合不同区域的文化形式、区域方言、曲调歌词、音乐形式以及歌唱形式,更加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目前在我国较为流行的两首《茉莉花》当属江苏地区的《茉莉花》和河北地区的《茉莉花》。江苏《茉莉花》主旋律活泼欢快,以级进为主,是最具代表性的南方民歌,曾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方传唱。河北南皮版本的则是带变音的六声音阶,其音域相比于苏北的《茉莉花》要更加宽广,而且有相对大的旋律起伏,还带有北方小调的特色。本文针对这两首民歌进行了对比分析。

1.唱词。两个《茉莉花》的第一句词均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开花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歌词体现了少女的爱花之情和摘与不摘的矛盾心理,隐喻了青年男女之间互生情愫并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在南皮民歌《茉莉花》的唱词与唱调中,整体表现得较为风趣、俏皮。而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演唱中采用的是吴语唱腔,有一种亲切的心理感受。

2.调式与调性。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五声徵调式,而河北南皮县的民歌《茉莉花》为带变宫的六声徵调式。在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歌词落句音调为:第一句为徵音,第二句为宫音,第三句为羽音,第四局落徵音。而南皮县的《茉莉花》中,则根据当地特有的人文风情与文化审美加入了独特的地方音节,即升sol与升do音。江苏的民歌中整首注重情感的抒发,在音色与音调上表现得较为圆润与柔和。南皮县的民歌中利用小二度音程将原本北方的张扬唱法变得十分柔和。

3.旋律与节奏。这两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在表现手法上均较为舒缓。对比之下两者的唱法与节奏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在江苏民歌中,主体的唱腔旋律以级进为主并且较为平缓,没有多余的大跳音程,作词与演唱的艺术色彩较为鲜明,整体的腔调与律动表现得更为贯穿与平和,具有江南地区的吴语特点。南皮县传唱的《茉莉花》在演唱节奏上将较为跳跃的十六音符改成了更加舒缓的八分音符,所以整体歌曲听起来比较平缓,歌曲演唱的音域也就显得更加宽广。整首歌曲中比较明显的节奏跳跃点较多,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比较具有当地特色的滑音。从整体的听觉效果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北方民歌轻盈的特点,在江苏民歌《茉莉花》中重点使用了多次节奏的切分,使整首乐曲在听觉效果上表现出一种活泼的感觉,让人体会了细腻柔和的江南水乡音乐风情。

二、同宗民歌《茉莉花》的审美内涵

(一)意象鲜明,显清雅幽远之美

意象是民歌创作过程中最看重的一点,而其《茉莉花》表现得更加明显,不仅有诗情画意般的歌词,而且曲调轻快,旋律优美,歌曲别有一番风味。《茉莉花》以茉莉花为主体,花本身象征着爱情和友情,花朵洁净,花香浓郁,借此形容爱情、友情的单纯美好。年年花开茉莉,香气芬芳四溢,而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积极进取、朴实谦逊、团结一致、不懈奋斗的精神与茉莉花相得益彰。甚至海外各地,也对该曲所传达出的单纯、优雅、朴实无华的音乐意境情有独钟。

(二)一唱三叹,悠扬婉转华夏音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往往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感染性,在人类的精神层面上占有一席之地。聆听以及创作传唱音乐,能够弘扬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减轻内心的紧张及压力,是对美的聆听与感受。诗歌起源于中国古代,其对于我国人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上至文识渊博者,下到田间耕作者,都可信手拈来,朗诵几首诗歌。而我们所熟知的诗歌,也就是通过人们进一步对词曲的了解,然后慢慢接受,进一步认同民谣或是山谣等曲类所形成的。

《茉莉花》曲调婉转动听,旋律四平均,二对一,节奏选取切分交替,级进主要采用五声音阶,鲜有跳进。这种谱曲有利于进一步抒发该曲的情感,将茉莉花赋予感情,通过歌曲的唱奏,婉转地抒发其内心情感,这也是江南一带抒情民谣的一大特点。

《鲜花调》作为《茉莉花》的雏形,只是单一对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这三种花进行分别的吟唱,塑造的形象却不够集中。而后通过再创造及词曲修改,将重点全部放在茉莉花上,“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同样的一段词曲,唱叹三次,一字一拍,或者一字半拍,音符重复多次,密集集中,从而体现民谣中抒情曲悦耳动人、朗朗上口的特点。同时,又因创作于江南之地,还具备其温婉轻快的特点。

三、结语

同宗民歌所涵甚多,而其传颂及演唱的形式与特点多种多样,这归功于其整体功能上的复杂多变,本文对同宗民歌《茉莉花》的剖析也体现了这一特点。而这首歌能够得以在民间广泛传颂,也是源于该曲其音乐特点具有积极向上且质朴的精神品质。《茉莉花》不仅是一首歌曲,它还代表着一种文化,象征着一种艺术。

参考文献:

[1]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2]王音.江苏同宗民歌的当代价值研究[J].艺术研究,2014(02).

[3]张雪.同宗民歌《茉莉花》的流变与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5(07).

[4]罗婷.不同地域《茉莉花》的艺术特色[J].民族音乐,2008(04).

[5]冯光钰.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变迁与“同宗”现象[J].中国音乐,2003(02).

(作者简介:杨志文,男,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同宗民歌)(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流变茉莉花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我愿化做洁白的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