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9-05-30佳,贾

山东高等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范畴教学效果理论

刘 佳,贾 楠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伴随着旅游行业的兴起而产生的,其宗旨是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1]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在步入转型升级、增效提质的发展道路,对旅游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校企融合、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有了更明晰的目标。2015年中国旅游“515”战略提出要加强普通本科旅游类专业培养适应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专业应用型人才;2016年《中国“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支持旅游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专业的发展,到2020年形成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人才队伍。在行业发展要求和政府政策推动下,近年来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纷纷结合自身特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要求,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的建设。在实践过程中,旅游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和判定更为重要。哪些因素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这些因素如何发挥作用?厘清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规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国外旅游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多数旅游院校的实践教学占据整个教学计划的一半,在实践课程、地点和时间等方面都自成体系。[2]同时,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也较为成熟,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3][4][5]侧重探讨教学与就业的关联,注重旅游实践教学的应用性。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建立之初效仿其他学科的体系和模式,比较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建构,忽视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本质,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所欠缺。[6]当前研究认识到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传统教学培养模式存在理论性知识多于实践性知识、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的现象;[7]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推广其在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应用,提出了 “三·三·二”、[8]“1+X”导师制人才培养、[9]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等教学模式。[10]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有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1]也有学者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12]25-32或是结合实地调研对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进行分析。[13]8-17综上,既有研究主要对相关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评价过程或结果进行分析,实践教学效果影响机制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对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访谈资料和调研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深入研究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基本路径和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理论比较缺乏,尚不能有效解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理论抽样,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进行探索式研究,以此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为了确保研究的完整性和严谨性,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整体结构检验和路径分析,深入探究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作用程度。

首先,采用扎根理论架构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模型。扎根理论是一种基于数据来发现研究线索的质性研究路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比较、思考、分析和转化经验资料以建立理论。[14]由于扎根理论是从经验资料中生成理论,因此研究过程中要采取“理论性抽样”的标准。[15]154-168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提取关键语句,通过概念化和范畴化过程,构建理论模型。

其次,依据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设计调查问卷,经过预调研和修正问卷后,发放、回收和整理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结果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模型,综合了因子分析、路径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工具,能够用来揭示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之间复杂交错的因果关系。[16]14-17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验证模型中包含的显性变量、潜在变量、干扰变量之间的关系,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并分析促进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基本路径。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1993年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开始招生,2010年本科招生方式由工商管理大类招生转向旅游专业自招,生源相对固定,本科生规模近二百人。2012年开始,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专业必修实践学分增多,并增加选修实践环节、创新创业教育、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等实践内容。具体而言,实践环节与内容涵盖范围广,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大类。其中,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旅游规划、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和课堂分析讨论,以及礼仪、茶艺、酒水等课程的情景模拟与实操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包括野外实习、科研项目(SRDP)、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等;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与星级酒店、大型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如青岛啤酒博物馆、孙树伟导游工作室、华东百利葡萄酒庄、万达艾美酒店等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和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详细的实践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实践教学实施效果有待提升。

学生是旅游实践教学的参与主体,实践教学效果好坏以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为基本出发点。因此,本研究从中国海洋大学2012-2016级旅游管理本科生中随机选取25名同学作为访谈对象,其中男生10人,女生15人,每个年级5人。采用半结构性的聚焦访谈方式,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记录、整理和分析,形成本研究的原始资料。访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共访谈20位学生,获取的访谈资料用于编码分析和构建模型,第二阶段访谈5位学生,获取的访谈资料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三、理论模型构建

(一)扎根理论分析过程

本研究遵循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资料分析技术,强调在不断比较中进行原始资料的概念化、范畴化和理论抽象化,[17]通过对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将访谈资料转化为概念、范畴,在范畴关系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核心范畴连接众多范畴以形成理论。[18]

1.开放式编码——概念提取及初始范畴化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逐条编码,提炼出所包含的相关概念。通过逐句分析与被访同学的谈话,梳理出其所能标示的概念和属性,并分析、优化和筛选相关概念,进而对概念进一步分类归纳、抽象命名和范畴化。本研究从访谈资料中抽象出25个初始概念和16个次级范畴。限于篇幅,每个概念仅列出1条原始语句。(表1)

表1 开放式编码的概念化和范畴化

续表

2.主轴编码——主范畴提取

主轴编码是利用开放式编码中获得的初始概念和范畴,建立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形成主要范畴和次级范畴。本研究对抽象出来的初始概念和范畴进行深度分析和逻辑演绎,共归纳出4个主范畴。(表2)主范畴一为学生参与。该范畴强调学生个体因素,个体认知水平(如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等)会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影响其参与水平,对实践教学效果有较大作用。实践教学是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及合作情况也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或阻碍实践教学效果。主范畴二为教师指导。教师是实践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涉及教师专业能力、实践经验、教学督导、师生互动及教学安排等。主范畴三为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强调的是系统多元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且在后期的反馈中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改进以促进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主范畴四为环境支持。实践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外界环境的作用,实践教学经费直接影响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学生个体认为实践教学氛围对自身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也有较大作用。

表2 主轴编码过程

3.选择性编码——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选择性编码是从上文分析得到的主范畴中,挖掘出核心范畴,并将分析结果逐步集聚到与核心范畴相关的编码。经过开放性编码和主轴编码过程后,本研究共提取出25个概念、16个初始范畴、4个主范畴,基本涵盖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挖掘出核心范畴“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对4大主范畴分析整合后,构建涵盖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4.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是指数据的增加不能再进一步发展出新的范畴时,即可停止采样。[19]56-79为了检验本研究的理论饱和度,对预留的5位访谈对象的原始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发现,相关内容仍在得到的核心范畴范围内,且主范畴之间也未发现新的因子,因此认为该理论已经达到了饱和,范畴发展可以停止。

图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二)理论模型阐释

由图1可知,根据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学生和教师作为实践教学主体直接作用于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课程设置和环境支持作为支撑条件,对实践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1.学生参与对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

学生参与主要通过学生态度、学生认知、专业能力及团队合作四方面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效果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当前研究表明,学生个体的态度、认知水平和自身能力等个人背景与学生参与密切相关,[20]而增加学生的参与水平对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又会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个人发展,[21]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22]对实践教学有正确认知的学生能更好地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其产生积极的参与态度,认真做好前期的实践参与准备工作。学生的专业能力决定了其对实践教学的认知以及是否能较好地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结合。因此,态度、认知和专业能力三个因素对实践教学效果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此外,在实践教学中经常有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往往团队成员之间沟通得越有效,越有利于对任务的了解,[23]越容易产生高效的团队合作,所以高效的团队合作能促使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2.教师能力对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

教师能力指教师实践教学的综合能力,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效果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具体是通过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经验、教师指导、师生交流及教学安排等对实践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作用。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教学能力的基础,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24]同时旅游管理的实践课程内容大多与实际案例相关,应用性强。[25]因此,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会影响其学生的指导和教学计划等,从而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发挥很好的指引作用。当然,良好的师生沟通会促进教师对学生能力和需求的了解,进一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不同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

3.课程设置对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教学目标、考核标准和反馈改进四个方面。在实践教学内容中,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对教学效果影响重大。[26]没有与学生专业能力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就不可能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也不能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主导目标明确的基础上,细化具体目标,会使学生的实践学习更具针对性;[27]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每一阶段的考核标准,跟踪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对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以及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形成完善的反馈机制,做出相应的调整,有利于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4.环境支持对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

环境支持是指影响实践教学的外部环境因素,通过教学氛围、教学经费、相关设施和校企合作对实践教学效果发挥促进作用。实践教学需要专业的教学场所,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基地。目前,实践基地建设是旅游实践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而教学经费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决定因素,因为其投入有限使得实践基地的相关设施不健全或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导致实践课程脱离环境、收效甚微;[28]校外实践基地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与经营管理较好的旅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学习机会,促进其专业知识的提升;通过实践基地和实践平台建设有利于在教学环境中建立起相应的教学氛围,而良好的教学氛围又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其在学习中产生更多的积极成果。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样本收集

根据扎根理论建立的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设计相应问卷,并进行问卷发放、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以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问卷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年级和性别;第二部分是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影响因素的测量,其中教学效果包含3个实测题项,学生参与包含4个实测题项,教师能力包含4个实测题项,课程设置包含5个实测题项,环境支持包含4个实测题项,变量测量采用5点式李克特量表,从“很不重要~非常重要”依次赋值“1~5”分,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判定每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为了避免措辞不当等语言描述性问题导致受访者误答,本研究于2017年6月15日-17日在旅游系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预调研,根据预调研过程及数据结果的初步分析,并结合对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专业老师进行访谈和反馈,对问卷修正和完善。7月1日-15日进行正式调研,选择旅游系大二-大四的学生作为发放对象,回收问卷127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为92.13%。问卷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中男同学占21.6%,女同学占78.4%,符合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男女比例;大二-大四占比分别是28.21%、35.04%和36.75%,在高年级中的问卷回收率更高。

(二)量表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构建的理论模型具有合理性,并依据已有文献研究、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设计量表,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采用SPSS20.0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验证所有变量的测量题项是否具有内部一致性。其中,信度采用Cronbach’s α值测量,效度主要从结构效度来衡量。一般认为,在行为及社会科学领域,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700,表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29]本研究中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03,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普遍处于0.7以上,表明整个量表的信度良好,符合检验要求,问卷设计真实反映了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表3)

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验证量表的结构效度。因子分析主要起到降维的作用,可通过少量因子来替代多个原始变量。[30]首先,采用KMO和Bartlett’s球体检验确定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研究认为,KMO值普通准则至少在0.6以上,Bartlett’s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满足小于0.05的条件时,有共同因子存在。[31]根据检验结果,KMO值为0.761,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值为1046.232,sig值为0,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对本研究所收集的117份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按特征根大于1的方式抽取因子,因子提取法采用主成分法,旋转方法为最大方差法。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17个变量信息集中在4个因子中,60.716%的变量总方差由这4个因子来解释。且每个变量在其所属因子上的载荷量都超过0.5,而在其他因子上的载荷量远远低于0.5,表明量表效度良好。[32]23

表3 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三)结果与讨论

1.整体结构模型适配度检验

运用AMOS20.0对扎根理论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将学生参与、教师能力、课程设置和环境支持作为潜变量代入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卡方值、卡方自由度比、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适配度指数等评价指标来检验模型的整体适配程度。[33]233-240根据运行结果所示,显著性概率值P=0.366>0.05,即卡方值不显著,表示假设的路径模型与实际数据可以拟合,模型的各项适配程度统计量均优于临界值,表明整体结构模型适配度良好。(表4)

表4 结构方程模型的适配度统计量

2.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

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路径系数,根据运行结果所示,形成图2的模型图,模型拟合的路径系数和拟合程度见表5,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比较显著,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了相关因素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强度。

表5 模型拟合路径表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

第一,学生参与表现为其对实践教学的态度、认知及自身的专业能力等。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时,在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都会投入较多的精力,有助于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学生参与对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起到正向影响作用,其作用程度高达0.81(p<0.001),表明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参与态度等是影响其参与实践教学的重要原因,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和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改善实践教学的效果。

第二,课程设置指实践教学的具体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课程设置对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有正向引导作用,其作用程度为0.26(p<0.01),表明实践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调整课程安排、考核体系、内容形式等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效果。

第三,环境支持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本外界条件,代表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完善的实训基地能够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从外部影响因素看,高校提供的院校支持如教学经费、校企合作及教学氛围等会对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产生正向效应,但影响系数较小,只有0.19(p<0.001)。虽然环境支持不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但其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院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将有助于促进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教师引导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经验及师生沟通等方面,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之一,具有引导的作用,会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参与情况和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结构方程结果显示,教师引导与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作用,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效应为-0.49(p<0.001),表明在调研对象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本科生的认知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经验以及指导等并未产生积极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和教师存在认知差异导致的,因此,有必要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教学。

图2 模型的标准化估计结果

五、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对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表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教师、课程体系和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学生参与对实践教学效果提升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课程设置和环境支持等因素也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关注和增强教师主体的引导作用更为重要。

为有效地推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学生对专业实践的认知,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理论学习指导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促进理论吸收的意识。第二,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教师参与相关的实践培训,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课程计划、目标和任务,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第三,建立健全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丰富由认知实践、模拟实践、专业实践、管理实践、研究实践等构成的立体式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依托校内课堂、实训基地、校外认知实训、校企合作实习等多种方式,层层推进,实现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应用和管理实践创新的实践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明确各年级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内容和考核标准,保证实施效率和质量。第四,完善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机制。应加强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和实践教学研究,加大校内外多种类型实践教学基地和平台的建设力度,并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和奖励制度,为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

本文以学生为主体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在后续研究中,将专业教师、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不同群体分别纳入研究范畴展开进一步分析,同时选取不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访谈和调研对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在更广的范围内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适用性。

猜你喜欢

范畴教学效果理论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