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斯爆炸所致肺损伤幸存患者的10 年肺功能情况研究

2019-05-30田林强申芳芳李严严孟伟正翁孝刚姚三巧崔树英吴卫东任文杰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吸入性实测值血常规

田林强,申芳芳,李严严,孟伟正,翁孝刚,姚三巧,崔树英,吴卫东,任文杰

煤矿瓦斯爆炸是指发生在矿井下以甲烷(CH4)气体为主的多种混合气体与煤尘的瞬间爆炸。瓦斯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高温高压、火焰灼烧、大量有害气体等会对人的皮肤及多个器官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肺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也是瓦斯爆炸过程中损伤发生率极高的器官,瓦斯爆炸所致肺损伤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爆震伤,一种是吸入性肺损伤。爆震伤主要是由于爆炸过程中从点源向四周扩散的冲击波压力所造成的器官损伤及冲击波推动人体或爆炸碎片所造成的穿透性或钝性损伤[1],冲击波可以使肺脏与胸壁发生相互撞击造成肺挫伤、肺泡破裂、肺水肿、肺部毛细血管出血等损伤[2],是瓦斯爆炸受害者受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3];而吸入性肺损伤则是由于热力、烟雾粉尘、高温毒气等进入呼吸道而引起的肺部实质性损伤[4]。肺部损伤之后可能会对远期的健康状况造成影响,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引起的肺损伤会导致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5],肺部慢性感染会增加肺癌的发生率等。为了探究瓦斯爆炸所致肺损伤是否会影响患者的远期肺功能,本研究将经历过瓦斯爆炸的患者分为肺损伤组和非肺损伤组,通过对比瓦斯爆炸10 年后的血常规和肺功能项目来说明瓦斯爆炸肺损伤患者出院后的肺功能恢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04—2010 年间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瓦斯爆炸幸存者资料,共收集到25 例瓦斯爆炸幸存者的完整临床体检资料,且全部为男性。25例受试者当中有1 例在瓦斯爆炸事故中被诊断为肺部爆震伤,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结果显示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肺挫裂伤,X 射线结果表明有间质性肺水肿和吸入性肺炎;11 例被诊断为吸入性肺损伤,CT 和X 射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如显示双肺间质性改变或有炎性病变);其余13 人肺部正常。按照肺部是否损伤,分为肺损伤组和非肺损伤组。患者入院期间最后一次肺部X 射线检查及随后10 年的体检、心电图、脑电图及肺功能检查均为正常,既往无心肺疾病史。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10 年中体检资料齐全的瓦斯爆炸幸存者;(2)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肺部疾病既往史和10 年中体检资料不全的瓦斯爆炸幸存者;(2)不同意参与本研究者。

1.3 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常规检测仪对受试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呼吸20 min 左右时,按照标准规程用肺功能检测仪对其进行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实测值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实测值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实测值/估计值的用力肺活量(FVC%)、实测值/估计值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相关计量资料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25 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非肺损伤组13 人,平均年龄(30.91±6.33)岁,平均身高(172.31±5.40)cm,平均体重(72.23±8.17)kg;肺损伤组12 人,平均年龄(36.36±6.20)岁,平均身高(173.08±5.09)cm,平 均 体 重(73.58±6.96)kg。两组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47,P=0.066;t=-0.354,P=0.727;t=-0.426,P=0.674),具有可比性。

2.2 肺损伤组和非肺损伤组的血常规结果比较 两组受试者入院期间最后一次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肺损伤组与非肺损伤组的白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数值都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且相差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提示两组受试者出院时的血常规相关指标基本相同。两组受试者在瓦斯爆炸10 年后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肺损伤组与非肺损伤组的各项血常规检查指标差异依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受试者入院期间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表1 两组受试者入院期间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注:非肺损伤组,肺部未受损伤;肺损伤组,肺部受损伤

非肺损伤组 13 7.98±1.94 4.82±0.29 61.79±14.91 207.23±65.75 8.62±1.75肺损伤组 12 7.98±1.94 4.56±0.49 57.43±16.20 204.33±58.34 8.33±0.86 t 值 1.028 1.556 0.673 0.111 0.511 P 值 0.315 0.133 0.508 0.912 0.614

表2 两组受试者纳入10 年后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表2 两组受试者纳入10 年后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注:非肺损伤组,肺部未受损伤;肺损伤组,肺部受损伤

非肺损伤组 13 6.18±1.03 4.83±0.38 61.89±6.55 159.92±31.98 8.34±1.03肺损伤组 12 7.27±2.25 4.89±0.39 58.36±4.47 174.58±32.35 7.63±1.33 t 值 -1.459 -0.369 1.500 -1.092 1.428 P 值 0.165 0.716 0.147 0.286 0.167

2.3 肺损伤组和非肺损伤组的肺功能结果比较 两组受试者在瓦斯爆炸10 年后的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可知肺损伤组各项数值的平均水平均低于非肺损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 论

瓦斯爆炸伤害中肺损伤的发生率最高[6],其损伤程度与炸药量,压力波的强度、振幅、持续时间,以及受害者当时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相关[3]。而在肺损伤当中吸入性肺损伤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研究发现,造成吸入性肺损伤的主要因素是烟雾而不是热力,烟雾中带有大量的炽热颗粒,进入肺泡后可引起肺泡细胞的烧伤[7],另外烟雾中的化学物质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引起失控炎性反应[8]。吸入性肺损伤是有阶段性的,早期通常会出现肺部缺氧,稍后会发生肺间质水肿及肺不张等,肺的顺应性会降低,这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有关[9]。吸入性肺损伤发生2~3 d 后还通常会并发肺炎,而肺炎是导致呼吸衰竭及急性肺损伤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吸入性肺损伤后极易引发肺部感染,有研究表明吸入性肺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无吸入性肺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0]。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基本检测项目,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体内炎症反应和营养等情况[11]。此次研究发现,瓦斯爆炸伤后10 年肺损伤组和非肺损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项目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体内状况平稳。

目前大部分肺损伤的随访研究是检测短期内的肺功能情况和影像学表现,李艳等[12]随访了15 例急性肺损伤存活患儿3 个月的肺功能情况,结果多数幸存者存在肺功能异常;陈新晖等[13]对17 例瓦斯爆炸吸入性损伤患者进行了30 d 的影像随访研究,结果轻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影像表现吸收好转,重者表现吸收不完全;孙兵等[14]对7 例男性H7N9 禽流感肺炎患者进行为期6 个月的影像学及肺功能随访研究,结果肺纤维化逐渐减少,但不能完全消失。Choi 等[15]对58 例肺癌手术后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30 d 时这些患者的死亡率在40 %左右,可见术后急性肺损伤在短期内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文献[16-20]对ARDS 患者进行了长期肺功能随访研究,结果大多数远期肺功能异常,生活质量下降。Kwon 等[21]对“9·11事件”中参加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火灾救援工作人员中的肺损伤患者进行了长达16 年的队列研究,得出全身性炎症可导致未来肺功能丧失的结论。而对瓦斯爆炸肺损伤后长期的功能随访国内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对瓦斯爆炸伤后患者的长期肺功能进行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瓦斯爆炸肺损伤患者伤后10 年的随访研究发现,肺损伤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略低于非肺损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瓦斯爆炸肺损伤患者康复之后肺部愈合情况较好,很少会有长期后遗症发生。这和国外公交车恐怖袭击爆炸引起肺部损伤后随访1 年的肺功能检查相符合[22]。说明肺部在爆炸性损伤后,基本不会有明显的后遗症[23,24]。由于研究对象与内容的限制本研究需选用瓦斯爆炸幸存者为研究对象,从煤炭工人每年的体检情况来看,瓦斯爆炸事故前工人的身体状况基本都处于良好状态,不存在幸存者差异。随访10 年期间,由于部分幸存者未按时体检,导致数据缺失,体检资料不全,故在分析时,将缺失个案整体排除,没有纳入分析范围。另外,本研究亦在分析过程中,剔除了缺失变量的个案,或对缺失值进行线性内插法填补,发现对分析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因此缺失资料不全者对实验结果并未造成显著影响。瓦斯爆炸患者数量有限,长期随访失访率较高,不能排除其他混杂因素造成的影响,如能增加样本量则可能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表3 两组受试者纳入10 年后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表3 两组受试者纳入10 年后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注:非肺损伤组,肺部未受损伤;肺损伤组,肺部受损伤;非肺损伤组有2 例患者没有进行最后一次肺功能检查;肺损伤组有1 例患者没有进行最后一次肺功能检测;Best,所测肺功能指标的最佳值;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Pred,实测值/估计值;FVC%,实测值/估计值的用力肺活量;FEV1%,实测值/估计值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非肺损伤组 11 7.96±3.24 6.75±2.50 86.55±7.02 213.64±82.50 239.36±83.50肺损伤组 11 6.81±2.50 5.69±2.05 84.64±6.40 181.09±71.03 201.36±81.61 t 值 0.888 1.037 0.635 0.945 1.029 P 值 0.385 0.312 0.532 0.356 0.316

猜你喜欢

吸入性实测值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血常规解读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和非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常用高温轴承钢的高温硬度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对比分析
市售纯牛奶和巴氏杀菌乳营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