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2019-05-29陈小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探索研究职业教育

内容摘要:职业教育的处境是尴尬的,这种尴尬一方面是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决心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但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送孩子上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似乎是顶层设计者和鼓吹者一头热;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对职业教育不看好,进入职业院校自轻自贱,不作为不担当,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遭遇最大阻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使他们建立职业教育信仰,是以促进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的关键性前提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发展阻力 探索研究

一.研究缘起

从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关于改革教育体制的决定》算起,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基本上以十年为一个界点,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報告,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扩规模发展的政策引领,到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开启了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层面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导向,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开创了时代机遇。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约2600万,职业院校约1.23万所,约有1000个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数字比,的确占中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那么,职业教育的时代机遇在哪里呢?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这是国内政策导向性战略研究,是在积极提升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上的半壁江山的功能,因此职业教育可作为的天地非常广阔。新时代,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强国战略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对教育创新能力的新要求,这种要求,涵盖了职业教育,国家的顶层设计,是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各显其能,各建其功。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3。这里的人才,当然包括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型职业层出不穷,新型行业风生水起,传统行业人才扎堆成“畸盛”现状,人才浪费严重,新型行业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却人才短缺成“畸缺”态势,人才缺口很大。这一结构性供需矛盾,使得我国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生了很大调整,这给职业教育创造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必将大有可为。

然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并不被学生和家长看好,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上职业院校的。即使无可奈何上了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自轻自贱,对职业教育缺乏自信,他们认为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下品”,因而轻视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等同于初级工人培养,认为职业教育是没有尊严的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尴尬处境。

学生的这种负能量认识,使得他们不能客观理性地评价职业教育,也就难以正确地认知自己的前途。职业教育对象自身对职业教育轻视,这是职业教育的先天性弊端,也是职业教育的痛点,更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的瓶颈。

二.社会轻视职业教育的原因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很早,战国时期《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而现代职业教育,从黄培炎等人创办中华职业学校算起,也有百年的历史。但我国的职业教育无论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质量还是数量上讲,都和普通高等教育无法相比,这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强,办出特色,支撑起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还是有很大的挑战的。

1.儒家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学而优则仕”是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社会精英成长成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必然追求。从隋唐的科举考试到今天的普通高考,都是这一儒家教育思想的延续,她造就了庞大的精英阶层,却削弱了“百工”阶层,我国的职业教育沦落社会下僚,于是职业教育连同接受职业教育的人都逐渐成为不光彩不体面的代名词,于是乎,职业教育运行于民间而难登大雅之堂。千百年而后的今天,高考,是我国学生十几年唯一、最高的求学目标,这种高度一元化的教育思想,使得考上好大学成为了评判老师、评价学生的至高无上的、最权威的尺度,其他的升学途径,其他的教育方式类别,焉能和大学比肩。在这种仰视高考模式下成长的学生,一旦从这个主流通道滑落出局,就会产生深沉的挫败感和自卑感,本能地认为矮人一截,因而出现自暴自弃倾向,他们之所以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实属既无经济力量上三本、也无潜力可复读的万般无奈之举,以这样的状态步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对学生的学业,还是对老师的职业成就,都是巨大的挑战。职业教育的对象,实在是普通高等教育层层筛选之后的“下检品”,以这样质量的学生,要支撑职业教育这半壁江山,对所有职业教育者都是极大考验,这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最大实情和最大难题。

2.职业教育有“外伤”,更有“内伤”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和家长,一直盯着高考,心向往之的是在高考中胜出,成为体面的大学生,这几乎是我们整个民族的高考情节。所以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是有偏见的,甚至是下视的,从就业层次,到就业岗位,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待遇与大学生的差距岂止一二?职业院校的教师和普通高校的教师,哪怕中小学教师,他们的社会地位岂可同日而语?这是职业教育的“外伤”。一旦有一些学生迫不得已面对职业教育,置身职业院校,他们的失落伤心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职业教育就从来没有进入过他们的视线,而今竟然要直面职业教育,其情何以堪?他们认为职业教育是教育中的“下品”,接受职业教育,意味着成为青年中垫底的“下层”,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他们排斥轻视职业教育,很难将职业教育与辉煌人生联系起来,职业教育对象轻视职业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内伤”,是职业教育的痛点,是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最大阻力。

3.不能与时俱进看待职业教育

从我国教育战略调整看,职业教育至少迎来了政策层面的春天;社会新兴行业对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职业教育也至少迎来了岗位供小于求的就业黄金期。但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及其家长不懂社会趋势和人才需求市场潜力,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潮流。如今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型职业层出不穷,新型行业风生水起,社会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传统行业传统人才饱和过剩,人满为患,这一结构性供需矛盾,使得我国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生了很大调整,这给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天地,社会需要职业技能人才。但由于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三无”学生,即无经济基础上三本、无复读潜力、无眼光抓住职业教育的机遇,因而阻碍他们转变职业院校學生矮人一截观念的,恰是缺乏洞悉社会趋势的眼光,职业教育的春天虽已经到来,遗憾的是职业院校学生感受不到时代的脉搏,依然在没考上大学的自卑和上了高职的自轻自贱中荒废时间,走向平庸。

4.学校的入学教育没有找准着力点

职业院校学生不甘心不情愿上高职,这是职业院校首先面对的学情。轻视职业教育源于学生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源于他们没有认清新时代的变化。因此,高职生入学后,学校首先应结合国家职业教育形势和人才需求大势,给他们讲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使学生对职业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纠正他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指导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再是分数,而是技能,让他们为技能习得而拼搏。应该说,这是引导学生转变观念的先招棋,是引导学生扬长避短的关键棋,走好这两步棋,职业院校学生从思想上会找到归属感,就会克服自卑,建立自信,知道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把以往的劣势转变成如今的优势,立志练就技能,这样,职业院校的开局之举就抓住了要害,落到了实处,为后面工作打开了局面。

但职业院校开学伊始,还走初中、高中入学教育的老路子,先开展军训。学生的思想上更加排斥职业院校,这就没能抓住高职生的要害,没有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使得学生入校后,长时间迷茫无助,自卑感和失败感不能及时有效地消除,对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浪费很大,严重者,学生一个学期下来,还浑浑噩噩,看着他们因无所事事而闲荒的状态,真让人痛心。职业院校入学教育的先招棋没下好,职业教育的头就没开好,职业教育的内驱动力就不足。

如何帮助高职生建立对职业教育的自信,使他们丢掉先天性自卑感,树立起对未来职业的自信,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从而从根本上促进职业教育步入理性发展轨道,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其应然状态,这是职业教育研究不能忽略的根本问题。

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信仰培养策略

1.学校应做好分析解读职业教育的工作

什么是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优势在哪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重点是什么?技能型人才缺口意味着什么等等问题,都是高职生迷茫不懂的问题,是高职生自轻自贱的根本原因,解读好,解读清楚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找到了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钥匙,就找到了职业院校学生“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动力点,就建立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信心。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才能事半功倍,一旦高职院校学生排斥职业教育的思想根柢被撬动,学生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职业教育的自赎就开始了,职业教育撑起教育“半壁江山”的序幕才真正拉开了。因此转变纠正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教育模糊错误的认识,是职业院校所有教育内容的前提和总纲。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应重点进行什么是职业教育的专题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当代职业教育的光明前景,理性判断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尊严等等,从而对职业教育树立信心,对自己的前途建立自信,抓好这个纲,开好这个头,于情于理,都是切中要害、解决问题的开局之举。

2.练技能是“纲目”,强技能是“钢性”

学生学习技能,习得技能,是职业教育最鲜亮的教育元素。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技能训练,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总“纲目”,矢志不渝抓紧抓好这个“纲”,职业教育就不会偏离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就不会犯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的错误,以技能支撑办学,倚技能发展内涵,在技能训练上出实招,想高招,是职业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要培养引进优秀的技能训练教师、师傅,切实依靠他们,教给学生真技能,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保证学生足时足量练习技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下得真功夫,练得真技能。“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4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职业院校学生的真技能、强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钢性”,有了这样的这个“钢性”,就能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就能丰富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学生能倚靠技能立于社会,职业院校就能依靠技能生存发展。学生技能的质量,成就他们人生的尊严。学校造就学生的成功,学生开创学校的辉煌,学生的成才和学校的成功是互为内涵的。

3.磨砺品性,淬炼心性,崇德尚技

工匠精神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匠精神,就是不断学习的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品质,关乎淬炼心性,关乎笃行技艺。习近平总书记说:“通过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5高职院校学生应大力发扬工匠精神,磨砺坐得住、练得久、求精准、低失误的意志品性,练就一身拿得出、敢比拼、能胜出的真功夫,就夯实了人生出彩成功的根基。成才,其“才”不论尊卑,成功,其“功”各有千秋,工匠和科学家一样,只要为社会做出贡献,都可得到社会的认可,都可获得人们的尊敬,生命一样不失尊严。佝偻丈人,用志不分,承蜩犹掇;庖丁解牛,技近乎道;木工蒯义,官至侍郎。

善行者究其难,善为者成其事。天道酬勤,一勤天下无难事。高职院校学生应多蹲实验室,勤进操作间,耐得住机械操练的枯燥,久久为功,金石可镂,其技可精,其事方成,人生才会出彩。

4.平日的努力=竞争的实力

成功的人生天地,要通过竞技的赛场来开拓。自古只有争抢的江山,没有让位的社稷。人生成功的光环不是别人带上去的,而是自己生发淬炼出的。“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高职院校要奉行功夫在平时的信仰,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脏的意志,发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吃苦精神,练技巧,练精准,练定力,用练兵场上的苦,换得竞技场上的强,只有在竞争中胜出,生命才能出彩。

5.借助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增强高职生的职业信仰

以赛促教,是职业教育非常高效的教育方式,以赛促练,是职业院校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比赛,赛技能水平,赛心理能力,赛品德修养。高职院校,是练兵的基地,技能大赛,是梦想成真的舞台。学生是学校的活资源,学生能否借助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被社会认可,既决定学生个人的前途,也影响学校的命运。因此,职业院校一定要花真功夫培养造就他们,给予他们搏击赛场的技能和实力,支持他们参与各类层次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过硬的本领,使他们赢得比赛,赢得社会的尊重,找到职业荣耀感,树立职业自信心。没有哪一种力量比职业教育对象对职业教育的热爱更能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竞技赛场上学生的精彩,就是人才市場上学校的实力。

职业教育的高度,只有职业教育的对象自身才能提高。只有高职院校学生真正热爱职业教育,树立职业信仰,成为职业技能的佼佼者,能够成为时代发展进步的弄潮儿,那么随着困扰职业教育的“内伤”问题的解决,职业教育的“外伤”也会不治自愈,职业教育一旦获得原生的力量,就一定能撑起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的教育改革助力,为人才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助力,为缓解社会局部就业压力助力。

注 释

[1]澎湃新闻网,2017.08.30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4-65

[3]习近平,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的指示,2014年6月23日

[4]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56

[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聚天下英才而育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47

(作者介绍:陈小蕊,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育、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职业教育
关于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探究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