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观疲劳感和心率变异性相结合的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监测

2019-05-29曹振峰

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变异性高尔夫主观

曹振峰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570203)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由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的暂时性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1]。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也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但如果前一次运动产生的疲劳还没来得及消除,而新的疲劳又产生了,疲劳就可能积累,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如果运动后能采取一些措施,就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就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2]。高尔夫运动虽然运动强度不大,但在训练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运动性疲劳,需要及时监测到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以采取恢复手段,调整训练计划,及时消除运动员的疲劳。因此,对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监测的方法进行研究是高尔夫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运动性疲劳可通过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和生理表现来进行判断。本研究尝试建立以主观疲劳感和心率变异性为监测指标的主客观相结合的运动性疲劳评价方法,为监测、评价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途径[3-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监测方法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海南省高尔夫运动队9 名在役并短期无比赛任务的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其中男运动员8 名,女运动员1 名,平均年龄15.781 岁,最大者19 岁,最小者13 岁。所有运动员均身体状况良好,自愿配合开展实验。

1.2 研究方法

1.2.1 主观感觉测评量表

采用瑞典心理学家Borg(1985)编制的主观疲劳评估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Scale,RPE),该量表让受试者在运动时即时对自己所感受到疲劳程度进行分级,从“根本不费力”到“精疲力竭”共分为9 个级别,最低6分,最高20 分。

1.2.2 无线生理监测反馈仪

采用荷兰Mind Media BV 公司生产的型号为NeXus-10的无线生理监测反馈仪对所有运动员在力竭运动前后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进行测试和记录。

1.2.3 实验过程

1.2.3.1 在实验开始前告知被试48 小时内避免大负荷的运动。在进入实验室之后,告诉被试实验的目的、步骤、注意事项等,被试完全明白实验注意事项后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3.2 使用RPE 量表测试运动员实验开始前的主观疲劳感,使用NeXus-10 无线生理监测和反馈仪记录被试运动开始前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变异性,时间5 分钟,将该时间点标记为T1;

1.2.3.3 开始热身运动,包括拉伸和踩踏低负荷自行车,共5 分钟;之后开始递增负荷运动,当运动员经实验人员再三鼓励不能坚持运动时应该即刻停止运动;

1.2.3.4 运动结束后待被试心率恢复到安静水平时再次记录5 分钟心率变异性;并再次填写RPE 量表,第一天实验结束。将该时间点标记为T2;

1.2.3.5 第二天同一时间,完成同样的递增负荷运动,不进行测试;第三天同一时间,和第一天的实施过程一样,完成同样的递增负荷运动和测试,将该时间点标记为T3。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SPSS19.0 软件对实验所搜集、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平均值、标准差等描述性指标及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实验过程中运动员主观疲劳感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显著性水平定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连续力竭运动对高尔夫运动员主观疲劳程度的影响

通过连续三天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对参与实验的9 名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采取RPE 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9 位高尔夫运动员在T1、T2、T3 时间点的主观疲劳测试分数平均值分别为7.12、15.29、15.87,说明随着力竭递增负荷运动的进行,9 位高尔夫运动员的主观疲劳平均值逐渐增加,体现出9 位运动员主观疲劳程度逐渐加深。

表1 连续力竭运动高尔夫运动员的主观疲劳程度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对被试T1、T2、T3 进行分析发现,F 值=18.298,P<0.01,说明差异极显著。采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9 位高尔夫运动员第一次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第三次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的RPE 值显著高于第一天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前的RPE 值,表明随着力竭运动进行,高尔夫运动员的主观疲劳程度显著增加。

2.2 连续力竭运动对高尔夫运动员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对连续三天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前后9 名高尔夫运动员的HRV 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方差检验结果表明,NNMean、SDNN、RMSSD、PNN50 都差异显著,而LF、HF 则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对被试的NNMean、SDNN、RMSSD、PNN50 采取LSD 方法积进行多重比较发现,第一次力竭运动后、第三次力竭运动后的NNMean、SDNN、RMSSD、PNN50 显著低于第一次力竭运动前的NNMean、SDNN、RMSSD、PNN50。因此,实验结果表明一次及三次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的NNMean、SDNN、RMSSD、PNN50 都显著降低。

表2 连续力竭运动后高尔夫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

2.3 被试主观疲劳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分析

表3 连续力竭运动后高尔夫运动员主观疲劳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分析

对参与实验的9 名高尔夫运动员的主观疲劳程度和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HF 指标外,其余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与主观疲劳感相关性显著,因为相关系数都为负值,所以呈现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主观疲劳感与心率变异性在递增负荷力竭运动的评价中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2.4 以主观疲劳感和心率变异性为自变量的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判别分析

选取第一天力竭运动前的运动员为对照组,三天力竭运动后的运动员为疲劳组,采取RPE(X1)与HRV 中力竭运动中变化显著的指标NNMean(X2)、SDNN(X3)、RMSSD(X4)、FPNN50(X5)作为自变量,采用强迫引入法一次性引进全部自变量,得出Fisher 判别函数如下:

f1=65.197+0.462X1-0.522X2-0.534X3-0.2408X4-0.419X5(对照组)

f2=82.362 +0.765X1-0.127X2-0.435X3-0.332X4-0.656X5(疲劳组)

采用该判别函数对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被试的运动性疲劳进行计算发现,其中对照组判别符合率为77.78%,疲劳组判别符合率为88.89%。

3 结论

3.1 连续多次力竭运动后,高尔夫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显著上升,心率变异性NNMean、SDNN、RMSSD、FPNN50 也发生显著变化,说明主观疲劳感与心率变异性都是运动性疲劳的表征。

3.2 在连续多次递增负荷力竭运动下,高尔夫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与心率变异性NNMean、SDNN、RMSSD、FPNN50、LF呈现显著相关,说明二者分别作为运动性疲劳主客观方面的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3.3 将主观疲劳感与心率变异性NNMean、SDNN、RMSSD、PNN50指标相结合,建立Fisher 判别函数,可以构建一个主客观相结合、方便快捷地对高尔夫运动员运动性性疲劳进行评估监测的方法。

猜你喜欢

变异性高尔夫主观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太极拳运动对我国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影响的Meta分析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后印象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对立与存在
高尔夫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
休闲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