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辨梭菌感染238 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9-05-28高倩柏明见邵冬华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梭菌肠梗阻

高倩 柏明见 邵冬华

难辨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G+)芽孢杆菌,生长迅速,对热及消毒剂均稳定,是唯一可以引起院内感染的厌氧菌。1978 年首次报道难辨梭菌导致的伪膜性肠炎[1],难辨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从此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难辨梭菌可产生毒素A 和毒素B,分别为肠毒素和细胞毒素,之后发现的高毒力菌株(如B1/NAP1/027 型)还含有二元毒素[2-3]。CDI 常表现为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和院内感染的伪膜性肠炎,轻者为自限性腹泻,重者可有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甚至死亡。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 年9 月—2018 年9 月238 例难辨梭菌毒素A/B 检测阳性的住院患者,以了解难辨梭菌感染患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规范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北京航天中心医院2016 年9 月—2018 年9 月所有送检粪便中难辨梭菌毒素A/B 检测阳性的238 例住院患者作为难辨梭菌阳性组,其中男性128 例,女性110 例;平均年龄(72.0±18.7)岁。另选粪便难辨梭菌毒素A/B 检测阴性的119 例无腹泻住院患者作为难辨梭菌阴性组,其中男性73 例,女性46 例;平均年龄(68.0±21.2)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搜集信息 ① 一般信息: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如血液病、自身免疫病、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既往有无CDI 等;② 发病及复发危险因素相关信息:发病前90 d 内的侵入性操作、血液透析、各类药物(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时间(仅纳入使用≥3 d 的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化疗药物、类固醇激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s)类药物等的使用、基础疾病进展情况等;③ 相关辅助检查指标:血常规、生化常规、粪便常规及涂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乳酸、结肠镜检查等;④ 临床表现:腹泻次数及性状、有无腹痛、有无发热及其时间、心率及血压变化、有无严重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肠梗阻等)、有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等;⑤ 治疗用药:所用药物(如甲硝唑、万古霉素、微生态制剂、丙种球蛋白)的剂量及时间;⑥ 临床转归:有无感染后肠功能紊乱、有无复发及相关复发后治疗等。

将上述信息进行组间比较,按照2010 年美国卫生流行病学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的临床实践指南标准[4],对难辨梭菌阳性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① 轻中度自限性腹泻: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15×109/L,肌 酐 升高小于基线的1.5 倍;② 重型伪膜性肠炎:WBC≥15×109/L,肌酐升高≥基线的1.5 倍;③ 重型复杂型CDI: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休克或MOF,白蛋白<30 g/L。

1.2.2 实验室检测方法 难辨梭菌毒素A/B 检测:采用两步夹心法与终点荧光检测相结合技术,取大便200~300 mg 加入1 000 mL 提取液中,漩涡震荡并离心5 min(12 000×g),取上清300 μL,于mini VIDAS(中国梅里埃公司)机器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 CDI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较难辨梭菌阴性组延长约15 d。CDI 患者最多的4 个科室分别为老年科、肾内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和消化科,存在导致全身和肠道免疫受损的基础疾病〔如血液系统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host disease,GVHD)、慢性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病、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等〕的人群为CDI易感人群。与难辨梭菌阴性组比较,CDI 患者在发病前90 d 内有胃肠镜和深静脉置管操作史的比例以及PPI、化疗药物和ACEI/ARB 类药物的使用率明显升高。91.6% CDI 患者在发病前90 d 内至少使用过1 种抗菌药物,66.4% CDI 患者在发病前90 d内曾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比较

另外,本研究发现20 例发病前未曾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CDI 患者,其中男性11 例,女性9 例;平均年龄(65.9±17.1)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其中6 例为IBD,7 例为免疫抑制,12 例既往90 d 内有腹泻史,8 例有激素使用史。

2.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CDI 患者的临床表现除腹泻≥每日3 次外,部分患者有发热、腹痛,甚至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共计36 例中重型CDI 患者,其中出现伪膜型肠炎的重型CDI 1 例,该患者为86 岁女性,肺癌骨转移,行胸椎后路切除术后静脉应用舒普深,7 d 后出现发热及腹泻,腹泻每日5 次,水样便伴白膜,静脉给予去甲万古霉素400 mg 每日2 次,治疗4 d 后好转,未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休克或MOF;重型复杂型CDI病例为4 例肠梗阻患者,其基础疾病为结肠溃疡(原因待查)或结肠肿瘤切除术后;另有31 例为各种病因导致中毒性休克或MOF 的患者。CDI 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RP 普遍升高,约半数患者粪便潜血实验阳性。CDI 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238 例CDI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

2.3 治疗及转归 本院治疗CDI 最常用方式按照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肠道益生菌(美常安、培菲康等)、止泻药(思密达、盐酸小檗碱等)、万古霉素、甲硝唑、停用可疑抗菌药物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CDI 患者的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见表3。

238 例CDI 患者中复发14 例,其中9 例年龄>75 岁,包括肺部感染6 例,均联合使用3 种以上抗菌药物≥3 d;下消化道出血2 例,均使用PPI;非全身及肠道免疫缺陷患者2 例,停用可疑抗菌药物后好转;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肝细胞移植术后)患者1 例,去甲万古霉素400 mg、每日2 次,治疗2 周后出现肠功能紊乱,后因肺泡出血、感染性休克死亡;IBD 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 例,后行全结肠切除术;颅脑损伤疾病恶化1 例。

表3 238 例CDI 患者的治疗及转归情况

3 讨论

在CDI 发病危险因素方面,本研究与文献[5]结论相同,患者长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缺陷、慢性肾衰和长期住院等均为CDI的发病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社区获得性CDI 越来越多,且患者无抗菌药物应用史[1]。本研究显示,无抗菌药物应用史的20 例CDI 患者以IBD、血液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为主,6 例社区获得性CDI均有肠道黏膜和菌群完整性破坏,其中4 例应用免疫抑制剂,对于是否有院内感染因素参与还需进一步研究。相关研究也发现,任何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以及免疫抑制的因素都有可能是CDI 易感因素,如IBD、先天性巨结肠、血液病、实体肿瘤、器官移植、囊性纤维化、胃或空肠造瘘术后置管等[6]。

CDI 临床谱广泛,轻者为自限性腹泻,重者可出现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甚至死亡,因此判断CDI 疾病的严重程度也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为后续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依据。在疾病严重性方面,欧洲2010—2013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住院患者CDI发病率为2.1%,其中严重CDI 的发病率为12.6%,血液科、消化科和肾内科为CDI高发病率科室,分别为3.29%、2.5%和2.46%[7]。中重型CDI 患者36 例(15.1%),与上述研究结果相近,但欧洲共识提出,CDI 的实验室诊断最好采取两步法的检查策略,即首先联合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检测和核酸扩增检测(NAATs)排除阴性样本后再检测难辨梭菌毒素[8]。而本研究仅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难辨梭菌毒素,该方法的检测敏感度低,可能使本研究对重症CDI 发病率的估计有所偏差。

在治疗方面,研究推荐治疗应基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复发或产生并发症危险程度[9]。甲硝唑和万古霉素为目前治疗CDI 的一线药物,对于轻中型CDI,甲硝唑和万古霉素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对于重型CDI,万古霉素较甲硝唑疗效好,若复发危险因素较多可选择非达霉素;对于严重复杂型CDI,必要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常用治疗手段中,除甲硝唑、万古霉素应用广泛外,止泻药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比例也均在50%以上。目前微生态制剂治疗CDI 的有效性以及免疫抑制患者应用的安全性等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微生态制剂有无引发免疫缺陷患者真菌感染的可能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CDI 好发于长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缺陷、慢性肾衰的患者,临床实践中应高度关注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CDI 发病的识别,检查手段推荐两步法策略,即联合GDH 检测和NAATs,排除阴性样本后再检测难辨梭菌毒素,一旦确诊CDI,应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复发可能性,并据此制定科学的治疗策略,加强院内感染控制。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梭菌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抗艰难梭菌毒素B抗体可以预防艰难梭菌感染复发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探讨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