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4)代稻纵卷叶螟防治方法探索①

2019-05-28王志欣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甲酰胺卷叶螟酰胺

卢 毅 王志欣 张 强

(1 江苏省仪征市植保植检站 江苏仪征211400;2 江苏宝海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225009)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是我国水稻生产中重要害虫之一,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随着夏秋季节气候变化南北往返迁飞[1].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给水稻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仪征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为单季水稻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为2.67 万hm2。稻纵卷叶螟当地不能越冬,每年初始虫源均由外地迁入,一般可以发生4 代,第1 代、第2 代基本不造成危害,第3 代为主害代,第4 代存在一小部分滞留危害[2]。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栽培方式向轻型化方向发展,水旱直播、机器插秧等轻型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水稻生育期推迟,给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提供了食源。加之稻纵卷叶螟为害前期往往不严重,防治不够重视,导致六(4)代发生情况复杂,虫龄不整齐,防治难度大,目前已成为危害江苏仪征地区水稻生产的主害代。

目前,常用的化学防治技术依然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保障粮食丰收的重要措施。随着稻纵卷叶螟对多种常用药剂产生抗性,近几年出现了多起水稻生长后期防治效果不好的事件,尤其是迟熟田块,危害涉及面积大。因此,在2017~2018年通过对六(4)代稻纵卷叶螟进行了药剂筛选和用药方法探索,以期为科学防治六(4)代稻纵卷叶螟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仪征市真州镇农歌村稻田进行,试验田地势开阔、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力中上。水稻栽培管理一致,长势良好,品种为‘南粳9108’。

四唑虫酰胺200SC,噻虫啉480SC,35%氯虫苯甲酰胺WG,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茚虫威WG,江苏富田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时间为2017~2018年,2017年于六(4)代纵卷叶螟卵孵盛期施药1 次,试验共设7 个处理,分别为四唑虫酰胺200SC 100mL/hm2(A1)、四唑虫酰胺200SC 200mL/hm2(B1)、四唑虫酰胺200SC 100mL/hm2+噻虫啉480SC 125mL/hm2(C1)、35%氯虫苯甲酰胺WG 150mL/hm2(D1)、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1 000mL/hm2(E1)、30%茚虫威WG 180mL/hm2(F1)、清水对照(CK1)。2018年施药二次,第1 次于六(4)代纵卷叶螟产卵盛进行,10 d 后第2 次用药,二次用药完全相同,共设5 个处理,分别为四唑虫酰胺200SC 50mL/hm2(A2)、四唑虫酰胺200SC 100mL/hm2(B2)、四唑虫酰胺200SC 50mL/hm2+噻虫啉480SC 62.5mL/hm2(C2)、35%氯虫苯甲酰胺WG 90mL/hm2(D2),清水对照(CK2),小区面积均为40m2,3次重复,随机排列。

1.2.2 调查方法

2017年试验共调查4 次,分别于药后3、7、14 d 3次五点取样调查各小区虫口数,共25丛;于为害定局时五点取样调查各小区卷叶数,共25丛,计算防效。2018年试验共调查3 次,第1 次调查在对照区有明显卷叶出现时进行,第2次调查在二次药后14 d 进行,于为害定局时五点取样调查各小区卷叶数,共25丛,计算防效。

1.3 数据分析

利用DPS 7.05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以Duncan’s 新复极差法(DMRT)对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及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次用药防治效果

由表1 可知,一次用药试验中,施药后3 d 进行调查(初孵幼虫未计数,下同),CK1 平均虫量119.0 头/百丛,处理E1 效果最差,仅为51.0%,其它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虫口防治效果为67.8%~86.3%;施药后7 d,CK1 平均虫量309.0头/百丛,各处理防治效果均大幅度提升,处理B1、C1、D1 防效均在95%左右,处理E1 效果稍差,为67.4%;施药后14 d,CK1平均虫量191.0头/百丛,处理B1、C1、D1 效果最好,处理A1 后期效果下降,防效为85.4%,处理E1 虫口防效仅为55.1%;为害定局调查发现,CK1 平均卷叶1 060.3 张/百丛,四唑虫酰胺处理B1 保叶效果最好,达97.7%,比处理A1 高6%,处理E1保叶效果较差,仅为38.4%。

表1 一次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比较

2.2 两次用药防治效果

由表2 可知,两次用药效果第一次调查,CK2平均虫量937.3 头/百丛,处理A2、B2 防治效果最优,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第二次调查,CK2 平均虫量1 178.7 头/百丛,处理A2、B2、C2、D2 无显著差异,防效均在98%以上;为害定局调查显示,CK2平均卷叶3 726.7张/百丛,处理B2保叶效果最优,达96.3%,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2 两次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近年来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3],常规的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药剂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特别是外部虫源持续迁入,田间虫卵不断孵化,世代重叠严重时,杀虫效果和持效性有下降趋势[4]。仪征市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前期迁入量少,发生轻,农户大多不用药,即使用药也大多将其作为兼治对象,用药期不适应,导致后期虫量大,虫龄不整齐,后期防治习惯与水稻穗期病害用药相结合,防治适期并不完全吻合,因此对药剂要求比较高,要求持效性长、效果好。通过试验发现,卵孵盛期用药,四唑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单用效果较好,其中,四唑虫酰胺用量为13.3mL/667m2,防效在95%左右,但试验田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田间后期出现不少卷叶,在大发生年份依然可造成明显危害,相比二次用药试验,在六(4)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提前用药,即卵盛期用药一次,10 d 后二次用药,四唑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单用防治效果均在98%以上,保叶效果优良,叶片受损程度明显轻于2017年,从用药总量来看,四唑虫酰胺两次用药总量为6.7mL,少于一次用药的用药量(13.3mL),氯虫苯甲酰胺用药量两次共用12mL,比一次用药量略多。

水稻在分蘖高峰期受到稻纵卷叶螟为害后,只要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凭水稻自身的再生能力,受损的水稻很快会恢复生长,最终不会影响水稻的产量。水稻进入孕穗末期,即使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不大,为害程度不严重,但只要叶片受害程度达10%以上,也会造成水稻产量损失。因此,孕穗末期是稻纵卷叶螟的重点防治时期[5]。仪征六(4)代稻纵卷叶螟主要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此时水稻处于孕穗末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部分种植大户田块种植偏迟,为稻纵卷叶螟提供了很好的食料条件。在六(4)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绝大部分田块都可以结合穗期病害两次用药,这样更容易把握防治适期,即使是虫量大发生田块效果也会很好,不增加用药量,四唑虫酰胺还可减量使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适用于少量迟熟田块,为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后期容易形成集中危害;大面积田块应在准确测报六(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量的基础上,结合田块生育期进行科学用药,尤其是大发生年份提前用药,可在不增加用工和农药使用量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甲酰胺卷叶螟酰胺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双酰胺类杀虫剂及其应用市场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前景
去离子甲酰胺在脑腱黄瘤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30%甲酰胺基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
面粉增进剂对健康有影响吗
揭开“面包含鞋底”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