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将学生党支部锻造成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排头兵

2019-05-27肖妮张旭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3期

肖妮 张旭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首先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学生党支部在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方面都有重要价值基础。要通过突出政治建设、支部委员会建设和从严抓好落实来巩固党支部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排头兵作用。

关键词:党支部;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

学生党支部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治理多元主体中的中坚力量。建设好学生党支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不忘初心: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价值逻辑

用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是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和具体实践。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坚持和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高校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创新发展的政治优势与政治保障

革命年代,“支部建在連上”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党的基层组织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和工作的重心,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建设好学生党支部。发挥好党支部的凝聚力,做学生的身边人、引路人,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奋发向上、奉献国家。

扣好思想的第一粒扣子,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青年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初立期,最需要理想信念的熏陶与型塑。回望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从“五四运动”高擎的思想火炬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南湖红船,青年在时代浪潮中的身影比比皆是,尤其是挥斥方遒的青年学子,他们的抉择往往影响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既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练兵场”,更是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点将台”。高校不该是封闭的象牙塔,广大青年学生党员要在这里练就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与硬功夫;高校更不该斗争复杂的利益场,广大青年学生党员要在这里树立坚定的人生信仰。发挥好党支部的引领力,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途。

二、牢记使命: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目标构建

要实现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提供了政治基础。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发展都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对立统一,但主要矛盾起决定这发展方向。牵牛要牵牛鼻子,全面从严治党就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牛鼻子”。

学生党支部担负着教育、管理和监督学生党员的重要职责,是学生党员塑造自我的第一站。2017党内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党员占30岁以下青年党员的13.4%,是党的事业的宝贵财富与优质后备军。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学生党员应是青年学子的榜样标杆,学生党支部便是青年学子的信仰起点,在党就要言党,党员的身份永远是第一位的,全面从严治党,学生党员不能以任何借口置身事外,学生党支部更要承担起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要努力占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高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与人民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高校是思想交融、价值激荡的意识形态主阵地,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作用,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由之路。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先锋队。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了高校党支部的重点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论班级、寝室,还是社团、课题组,要做到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党支部。党支部是学生的身边人,如果学生连身边人都不信任,思想政治工作将无从着手。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入了党就“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思不想也不干”。党支部不是“学生贵族”的俱乐部,党支部来自于学生,更要引领和服务于学生,要最了解学生想说什么,想干什么,做学生的“知心人”,坚决不做“隐形人”。

三、砥砺前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发展

突出政治标准,筑牢支部的信仰根基础。讲政治,讲信仰是我们党的鲜明本质。目前“九零后”是高校学生中的主力军,就在九十余年前的旧中国,正是上一代的“九零后”在南湖红船中点燃了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之星火,历经曲折终燎原九州。两代“九零后”,百年薪火传,坚定的政治信仰便是我们保证我们党永立时代潮头的思想根基。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是党支部的首要原则。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政治信仰的培养和考察摆在首位,要宁缺毋滥,不搞突击发展,不讲人情世故;党内政治生活中,要发挥好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严肃认真的过党内政治生活,突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高校虽然不是利益争斗的“纸牌屋”,但学生党员也不能做“桃花源中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喻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任何党员都责无旁贷。

强化支部配备,提升支部的领导能力。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强调,要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我们党始终坚持唯物主义,但从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党支部的工作归根结底是由人来做,是做人的工作。在支部委员会建设中,要突出政治建设,强化能力担当,充分选拔学生党员中具有担当作为精神的进入支部委员会,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党员支部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监督自己,敢于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经风雨”,搞好支委的传帮带;党支部书记是支部的灵魂人物。在选拔上,要强调政治标准,选拔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学生工作本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师生认可,具有威望的同志;要“任人唯贤”,打破束缚选拔的条条框框,尤其注重在学生党员中加以选拔。注重支部书记的传帮带,建立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让党支部的工作永不断档。

从严抓好落实,增强支部的组织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践行群众路线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建设相关理论、制度、政策密集出台,为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行动蓝图已经绘就,只有俯下身子,真抓实干才能见真章,出实效。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青年学生正处于思想初立期,党支部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持之以恒,久抓不放,回答好学生的每一个疑问,处理好学生的每一个矛盾,才能收获每一个学生的信任;要有“强迫症”敢于较真的态度。“三会一课”要认真的开、主动的上,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真红脸、真出汗、真帮助,民主集中要真民主、稳集中,发展党员要真培养、真考察、真严格,群众路线的走的久、走的正、走的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真有本领、真有威望、真有带动。

参考文献

[1] 杨阳.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成为坚强战斗堡垒[DB/OL].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6-09/07/c_1119523704.htm.

[2]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党[2013]22号.

[3] 初建松,黄立田.推进建立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探索和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4(12).

[4] 庄杉.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思路[J].2016(11).

作者简介:肖妮(1983.10- ),女,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张旭(1994- ),男,黑龙江大兴安岭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