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

2019-05-27李建芳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全球化挑战马克思主义

摘 要:全球化的变迁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来说有利也有弊,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机遇。对经济、政治和文化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传播等领域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所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很有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发展;挑战

一、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一系列可以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成果。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容乐观,面临着诸多的比如资本主义国家的严苛的挑衅,这些挑衅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一)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挑战

全球化的表现有很多,经济的全球化就是其中一个。在经济领域,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随着全球化的变迁,中国实行的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最大化的实现自身利益,有时可能会采取如私自开采煤矿发生的坍塌事件和食品含有非法添加剂等损人利己的行为和做法, 这种行为是不顾集体和他人利益的个人主义行为,这种行为是不值得倡导的,因为这种个人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不符合。这种行为给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恶劣后果,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

1.政治一体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政治全球化的实质还是各国政治资本主义化,政治全球化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等重大政治问题,政治的全球化其实就是意味着认同和接纳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从而在主权问题上作出让步。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国家事务肯定也会被国际环境所影响。 也就意味着各国在交往中都必须去遵循一个普遍认可的“国际惯例”。在世界各国中,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坚持资本主义,这两种天壤之别的思想必然会存在矛盾。在全球化时代中,资本主义国家在大时代背景下处于不容小觑的优势地位,社会主義国家则在体系中处于弱势, 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如何保护自己的主权不被削弱,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为指导思想就成为了必须回答的难题。

2.政治的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政治的多元化是指不存在始终不变的权力中心,具体内容就是反对一党制,允许多党并存,允许竞争,目的在于要实现权力的多中心。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很多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分歧。 这种分歧将会出现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那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被赋予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内涵。 随着政治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那哪种诠释是正确无误的呢? 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真正的呢?这种关于如何解释的斗争就会出现并持续下去。面对具有多样性解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将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利用其来处理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我国在全球化时代需要去思考并解决的挑战之一。

(三)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全球化的第三个表现是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通过各种方式来渗透和宣扬本国文化,文化难免会散发出一些资本主义气味。在全球化的时代,西方国家通过向其他国家推行自己的文化,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己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本国公民在其他国家从事教育事业、牧师或其他方式来进行文化渗透。 通过双边进行外交文化交流; 通过输出电影、娱乐节目等文化产品或者通过留学生传播。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种文化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文化相融合,文化成为了资本的载体与媒介,使得资本能够更广泛的在全球流通。由此可见,对文化领域领导权的争夺,这给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带来了挑战。

(四)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包括了很多方面,有物质生产和精神娱乐等方面的沟通,还有不同地域、国家、民族之间的联系。 由此可见,“交往”涉及到的范围很广。 全球化使交往不再受到范围的约束和限制,在全球范围下的交往,使得不同地域的人类能够共享全世界人类所创造的财富, 这种不受小范围限制的交往使得文化在碰撞中不断进步。全球化让全球范围内各个角落的人紧密联系起来,人们的沟通联系也超越了空间的限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交往的渠道更加开阔,手段也更加方便快捷。在全球化时代,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人类社会发展成了马克思主发展必须面对的难题。

二、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应对策略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必胜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必胜的信念是有理论依据的。无论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诋毁社会主义即将灭亡消失,也不论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如何被嘲笑,马克思主义都不会被舆论所推翻,反而逐渐欣欣向荣。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批判,马克思主义对它的抨击也会随着它发展速度的加快而加快。 同时,不论资本主义如何顽固的反对马克思主义,当资产阶级政党上台之后,还是不得不吸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来认识和改造资本主义存在的不足。 换言之,资本主义能够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也是资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变相的认可。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不断完善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它不断进步的一个理论表现。马克思主义不仅无情地抨击了资本主义,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指导。 为了更好的解决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必须始终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达到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效果。

(三)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两者的结合,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和创新,这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文化,我们必须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弘扬民族文化能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各种不同观念的差异,进而能够包容这些差异。 文化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 “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区域的,同时也是人类的、全球化的” 。民族文化需要经过一个对其他文化进行一个取舍的过程,也就是吸收好的文明,摒弃不好的错误的观念,才能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念。在文化产业逐渐繁荣起来的时代,党要始终占据文化领域的主导权。 积极宣扬正确的舆论,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具备高尚情操与科学理论的公民,从而更好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

(四)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的全球化推进了政治逐渐走向民族的进程,不同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内涵是不同的,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精华,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了质的进步,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民主政治也是伴随着全球化的变迁而产生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任何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不民主和专制,都会阻碍马克思主义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需要在政治主张上达到普遍的认同,才能够妥善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难题。

(五)用浅显易懂的形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虽然来源于实践,但是它对实践又有能动的反作用,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只有全世界的人人民知道它的内涵,学会运用它的方法,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需要大力开展活动来普及这一思想,使它逐渐的走向群众, 让广大群众更好的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而能够让广大群众浅显易懂并乐于接受形式有很多, 比如,可以通过唱歌、绘画、书法等喜闻乐见的途径来推广,这些方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样做可以帮助广大群众生动形象具体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并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利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和现实问题, 这样就能够使广大群由衷的信仰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60-861頁.

[2] 程恩富,朱富强.经济全球化:若干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解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0(7).

[3] 王长坤.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冲突与整合[N],光明日报,2002-06-11.

[4] 陈薇.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J].科技风,2008(05):126.

[5] 郭红军.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受到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22(03):16-19.

[6] 张金德.论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挑战与回应策略[J].学理论,2013(07):24-25.

作者简介:李建芳(1993.03-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全球化挑战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