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企业与青年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2019-05-27刘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协同发展青年

摘 要:青年是企业的未来与希望,肩负企业发展重任。如何培养青年人才,充分发挥青年才干,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文章从企业与青年间的相互作用展开,探讨在“命运共同体”新理念之下的企业管理模式,推动企业与青年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关键词:企业;青年;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

一、“命运共同体”理念

(一)何谓“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新理念,坚定表达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充分展现出大国外交的风范与智慧,树立起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只有共同发展,相互尊重,相互依存,才能行稳致远。

命运共同体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命运紧紧相连。这种关系下所有个体是亲密无间的伙伴,也是相互之间的保障。合作即共赢,背道而驰将双双走向衰败。他们肩负着共同责任与使命,相扶相持,同进同退,和合共生。

(二)“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内涵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相互尊重是前提,公平正义是准则,合作共赢是结局。相互尊重即无高低贵贱压人之势,处处体现相互间平等关怀,才能使建立起的命运共同体长期发挥效应;公平正义是维持平衡的准绳,任何一方都不能为了自身利益或个别人的利益损害共同体下的他人,一旦有失公允,将使共同体失衡,如此构建命运共同体便成了一句空口号;合作共赢是所有人期盼的最终结局,也是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初衷与目的,所有个体追求共同取得收获,如果只有一方收获,而命运共同体下努力付出的其他个体无所获甚至被牺牲,命运共同体也将不复存在。

命运共同体下的所有个体应牢牢将其他个体利益记在心中,在追求自身发展与利益的同时,兼顾他人发展利益,对其他个体合理关切,合作推动,在谋求个体发展中,有效推动各个个体共同发展,取得共同收获。正如世界各国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以更加负责的姿态同舟共济,共同担当起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全人类发展前景。

(三)“命运共同体”是企业管理的新思路。早期企业管理模式以实现经营目标为核心,对企业来说,员工只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一部分。企业将员工视为雇员,你干活,我发工资,双方各取所需;同样,员工将企业视为生存的一种手段,完成交付任务,获取相应报酬,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可以换一家企业继续。这种单纯性地雇佣关系容易导致只有极少数人会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员工忠诚度与凝聚力较低,部门、人员间以职责分工为借口,遇到问题相互推责,遇到利益相互明争暗夺,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再只是单纯性地雇佣模式,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是员工成长的舞台,企业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将员工个人成长成才与美好生活作为前进方向;作为员工,不能仅仅将企业视为一份可有可无的工作,而要把个人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将企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在努力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与“命运共同体”理念非常相似。特别对于青年员工而言,他们处于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需求更为强烈而迫切,单纯性地雇佣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在事业上实现自我价值;同样,青年是企业的未来,企业发展离不开青年们的努力奋斗。“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有力推动企业与青年协同发展,共同实现既定目标。

二、为何要构建企业与青年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一)青年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也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一番话,深刻阐明了青年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同理,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青年处于人生中最有朝气、最富创造力的时期,是推动企业发展道路上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生力军,他们敢于担当,敢于实践,敢于挑战,敢于创造,是企业发展的希望与未来。若企业能引导青年将个人发展有效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充分调动起每一名青年的主人翁精神和干事创业热情,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青年成长在企业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年初,公司团委对近千名青年员工展开广泛思想调研,青年员工感到自身最迫切的前三件事为增加收入、学习技能、职务晋升,分别占比89%、56%、35%;在其中一项针对自身能力在当前岗位中发挥程度的调研中,只有4% 的青年选择了全部发挥,64%的青年認为基本发挥,26%的青年认为很受限制,另有6% 的人认为很屈才、根本发挥不了;在另一项针对周围人员跳槽主要原因的调研中,青年认为主要原因是收入过低、以及个人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两项分别占90%和62%。

由此可见,青年人关注收入、关注发展、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青年员工入职时间不长,特别是刚毕业5年以下员工,资历尚浅,工作经验相对较少。即使他们拥有高涨的工作激情、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烈,但客观上仍需在基层一线岗位不断摸爬滚打,在重复性枯燥工作中修炼基本功。特别在传统企业,企业架构完善,岗级、绩效与薪资一一对应,青年员工很难在短期内实现高收入。同样,决定个人发展的因素有多方面,除了个人努力,也与个人素质、企业制度、环境机遇、行业发展等息息相关。这些都预示着薪资、个人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往往离不开长期奋斗与积淀,再加上恰当的时机与完善的企业制度,方能取得收获。

现如今,青年们面临较大生活压力,高房价、高物价容易使一些青年心浮气躁,他们不得不愈发关注短期内到手收入、个人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快速实现。这些加速导致了增加收入、快速提升个人能力、取得职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充分展现是目前青年成长在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工作成果的肯定与鼓励,能够激发或抑制青年工作积极性;此外,大部分青年员工都认为个人能力在本职岗位上得不到充分发挥,其原因多样,比如受到管理体系限制、个人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等等,人不尽其才,才不尽其用,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构建企业与青年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企业与青年不再是独立发展的个体,而是拥有共同目标导向、共同价值体系的整体。企业与青年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缺乏“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企业管理多数仅由领导全权掌控各项事宜,为青年做出一切安排与决策,大部分青年唯一需要做、或唯一能够做的的只有执行。领导干部一来长期将几乎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司发展与落实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指令中,难免对基层实际出现的问题掌握不全;二来部分领导干部常常站在公司业务角度考虑问题,很少从青年个人角度出发,对青年个人能力与需求了解不多,对青年个人发展考虑较少。对于青年来说,当他们长时间处于疲惫应付工作中出現的重复性问题矛盾,难以通过个人力量扭转局面,个人能力无处施展,又几乎看不到未来发展时,他们逐渐失去对公司管理制度的信心,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下降,执行力减弱,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当一部分人员处于这种情况后,企业为完成指定目标,将继续自上而下不断施压,这些压力转移至对待工作相对更有热情的一部分青年,当热情被磨灭的一刻,加上身边负面情绪的极速传染,很可能堕落为工作效率低下的一员。如此一来,企业将陷入无限恶性循坏,这种向后的拽力,严重压垮企业前进的步伐,对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企业终将难以前进。

基于“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企业管理将促进企业在单纯自上而下式管理的基础上,引入自下而上式的管理,给青年搭建建言献策、提出问题的平台,管理层能够真正把这些建议问题摆在亟待解决的优先位置,主动花心思对这些建议措施或具体问题进行充分考量,加以思考分析,及时重构管理方式,将青年的合理性建议实施落地。同时,以公开公平公正完善的制度体系为青年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以合作共赢的态度为青年谋求发展,尊重每一位青年,因材施教培养青年,将不同特长的青年放于不同岗位使青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不同岗位制定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为青年指明发展道路与方向。这些都将充分激发青年主人翁意识,有效增强青年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强化工作能力与执行力,提高工作质量,最终推动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构建企业与青年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一)建立相同价值体系的目标共同体。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与动力,没有目标的个人犹如行尸走肉,空洞无力;没有目标的企业,犹如一盘散沙,庸碌无绩。个人价值体系相互间往往略有差异,不同价值体系下对企业发展战略、规章制度产生不同认识,认为合理的则认真贯彻落实,不合理的则不愿执行或敷衍了事,不同价值体系下的企业与个人阻碍着双方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只有将经过充分了解、平衡吸收众多个人价值体系后形成的企业价值体系灌输至每一位青年个人价值体系中,同时将青年个人目标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与青年形成相同价值体系的目标共同体,使青年从内心出发产生共鸣,才能汇聚起强大凝聚力与动力,推动企业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建立相同价值体系的目标共同体,更多时候需要企业主动出击。一般来说,大部分青年入职时间不长,即使入职多年也仍然对公司价值体系知之甚少。他们长时间处在同一个工作岗位,很少有机会接触企业价值体系的熏陶,对公司发展目标仅停留在字面式地略知其一,并不真正理解其二,甚至会片面地认为这些目标空洞无物,是脱离现实、不可能实现的,渐渐失去工作方向与动力;再加上似乎看不到自身进步与发展,久而久之容易产生离职的想法。让青年建立起与企业相同价值体系的目标,需要企业自上而下传递信息,可以从公司领导开始,逐级展开宣讲,进行层层目标计划分解,直至将企业价值体系及发展目标计划分布分层准确及时地灌输至每一位基层一线青年,让每个人了解到自身岗位价值与未来发展,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岗位、每一名青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同样对于青年来说,脱离企业价值体系的自我价值体系目标实现只是一种空想。青年要努力将个人发展目标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与企业形成目标共同体,充分发挥个人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尽心尽力完成企业交办的各项任务,在公司发展中实现个人发展。

(二)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平等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在收获发展成果的同时应考虑对付出辛勤汗水的全部青年给予利益共享,共享形式须建立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若毫无原则秘密进行,将引发不必要猜忌,打破相互信任的格局,有损青年对企业的忠诚度与团队凝聚力。

公平明正的制度体系是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平等的利益共同体的前提。企业要让每个人都能看到与其能力、贡献相匹配的机遇和职业发展;制度的订立需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充分了解各类事物发展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使制度合理有效,有效发挥制度引领作用;执行制度过程中保证刚性透明,不敷衍了事,不区别对待。

对于利益共享的形式,不仅仅考虑给予一次性的物质奖励,可以根据青年职业生涯发展之路给予深层激励与长期保障,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点燃全体青年工作热情,进一步巩固夯实企业与青年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三)建立开拓进取、奋斗为本的文化共同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不论企业还是个人,其成功都离不开开拓进取、奋斗为本的文化信念。众所周知,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带领全体华为员工步调一致,拼搏进取,在创新发展之路上不断奋进,成就企业与个人的双重卓越。

企业发展需要广大青年向着共同目标开拓进取,敢闯敢拼,在不懈奋斗中推动企业目标实现;而青年个人发展需要依托企业,并在企业建立的以奋斗为本的人才管理制度保障下实现个人目标。在开拓进取、奋斗为本的文化共同体引领下,企业通过给予奋斗者施展才华的空间与保障,激励带动全体青年永不懈怠,奋发前进,用辛勤双手创新创造,努力推动企业发展;同时,通过奋斗为本的制度保障体系,感染全体青年向奋斗者看齐,加入奋斗者行列。全体青年在优良的文化环境下,不断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四、结语

构建企业与青年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年成长的需要。企业为青年搭建舞台,提供完善的青年发展制度体系,引领青年成长成才;青年在公平完善的制度体系中,不断奋发前行,将个人发展有效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树立使命责任意识,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责权利中寻求完美平衡,在推进另一方目标的圆满完成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永泰,王连成.基于“命运共同体”视角的和谐员工关系构建研究[J].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月.

[2] 张峰.培育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命运共同体[J].山西:中共山西省党委党校学报,2013年8月.

[3] 黎伟,李文勇.日本企业的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的理想共同体[J].广西: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月.

作者简介:刘瑛(1990- ),女,河南温县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群团工作。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协同发展青年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