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听障生的网络文案策划教学研究

2019-05-27姚慧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3期
关键词:微信

姚慧

摘 要:听障生的以手语为主、口语书面语为辅的学习模式,无益于改善其语言表达时经常会出现的语序颠倒、词不达意现象,更无益于提高他们的网络文案策划能力。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高职听障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利用“微信”这一应用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可以提高听障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关键词:网络文案策划;微信;听障生

特殊高职院校开设的基于听障生的网络文案策划课是为听障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也是为适应新时代电子商务市场变迁的需要,最终为拓宽听障生的就业岗位、提升听障生的岗位就业能力。要使网络文案策划课在高职听障生中起到助其体面就业的实效,教师就必须立足学情,敢于破解高职听障生语言文字能力不强这一难题,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听障大学生学习,对课程内容展现形式进行探索,寻求符合特殊学生的教学手段。下面,笔者以针对听障生的“网络文案策划”课程教学为例,就如何使用“微信”这一应用提高听障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略陈拙见。

一、构建基于听障生的网络文案策划课的必要性

(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作为浙江省残疾人的最高学府,为适应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新需求在2015年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招收听力障碍和肢体残疾两类残疾学生。作为浙江省内一所唯一培养残疾人电子商务技能的专业院校,却在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日后就业问题发愁。这主要和新媒体时代下电子商务市场发生的巨变有关:随着内容电商逐步崛起,学生就业的企业业务出现调整,没有合适的岗位,学生只能选择离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新兴岗位的就业要求,激化了听障大学生的失业率逐年上升,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学生结构发生变化

近几年,电子商务行业越来越被社会认可,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在聋校学生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报名该专业的听障学生却逐年激增,听障生录取人数从2015年设立之初的年录取人数几人,逐年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人,几十人。听障生人数的激增使得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5至2017这三年间电子商务专业的录取的学生中,听力残疾的学生比例2015年为12.90%,2016年为38.24%,2017年为54.72%。在为专业不断壮大而欣喜的同时,如何拓宽听障生的就业岗位、提升听障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就成了目前最待解决的问题。

(三)电子商务市场出现变革

随着我国的新媒体产业规模的裂变式扩张,商业领域的新事物和新现象不断涌现,传统的电子商务市场发生了巨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看文案(直播、自媒体文章、帖子)的过程中购买商品;无论是电商企业还是传统型企业都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渠道广泛、渗透性强、交互性高、传播精准性高、流量大,能为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整个社会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整个市场对新媒体的岗位需求量不断上升,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响应新媒体时代的召唤,需要特殊高职院校根据时代的需求加大电子商务专业对新媒体网络文案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基于听障生的网络文案策划课的教学困境

(一)教师层面

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电商团队为例,团队中从事听障生高等教育的教师不是有着丰富企业经验的技术骨干,就是在普通高职院校有着多年的从教经验,他们在职前接受过短期的教育学、特殊教育等相关知识培训,但缺少与听障生交流、沟通的技能。这些具有企业背景和行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希望凭着他们娴熟的技艺,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特殊的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教材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很难用中国手语准确表达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又或是一个授课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地方手语与教师的中国手语不一致,影响到听障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师满腔的热情和劲儿不知往哪使,找不到“教”与“学”的切入点,学生的参与度低,学习效率不高。

(二)学生层面

情感接受是教学接受的先决条件,当学生心情愉悦地接受学习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往往会更深入。但越来越多的普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因为畏难情绪,害怕写作,对文案训练的兴趣不高,课堂上参与文案创作的主动性缺乏,缺乏创作灵感。何况是与同龄的健全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的听障生:

1.高职听障生和同龄健全学生相比,在智力上没有明显差异,但由于听障生的听力缺陷,在語言类材料上的记忆能力明显偏低。

2.高职听障生的思维以形象性思维为主,以语言发展为基础的抽象性思维发展缓慢。

3.高职听障生在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方面普遍存在困难,书面语颠三倒四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根据测量结果显示:高职听障生的语文水平只相当于初中水平的健全生。

4.由于缺少声音的刺激,与同龄健全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渠道获取信息相比,高职听障生的单一视觉获取信息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

5.高职院校针对听障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靠书面语言来记载和传承的,它们的语法结构与听障生所喜爱的手语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高职听障生的这些特点给特殊院校的网络文案策划课教学带来不小的挑战。

三、微信平台助力解决课堂教学困境

基于高职听障生的生理特点,笔者认为,应该在困境中寻求一定的变化,新的刺激的加入会重燃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针对听障生的新媒体课程授课中,笔者发现,微信几乎成为听障大学生手机必备应用,也是他们日常沟通交流的一个主要辅助应用,并且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文案内容创作的积极性也很高。这主要因为听障人群依靠视觉获取信息,图文并茂的信息既符合了他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多元性。

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在手机普及的今天,何不借助微信平台提高听障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利用微信平台使得课堂保持被高职听障生们所喜爱的“热度”,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从而破解课堂教学困境。笔者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微信平台助力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微信群助力课堂沟通有效化

目前,针对听障生的授课,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口语手语并用的方法,但学生已经习惯了借助手语理解问题和沟通,形成了手语为主、口语书面语为辅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缺少交流、沟通的技能的健听教师和听障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也无益于改善听障生语言表达时经常会出现的语序颠倒、词不达意现象,更无益于提高他们的网络文案策划能力。

为转变学生的手语为主、口语书面语为辅的传统状态为书面语为主、手语口语为辅的状态,笔者尝试在口语手语教学的基础上,以微信为载体,借助微信群聊天功能改善学生的书面语表达陋习。下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开课前建立授课班级微信群,课堂上教师利用移动端的微信 APP语音输入自动识别并转化成文字(随声译)功能,可以将口语内容同步到微信群中;利用微信PC版以书面语的形式将口语内容呈现出来,如图1所示。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获取可视化的信息,课后学生也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获取可视化的信息复习。对于视觉优势明显的听障生来说,微信群提供的可视化信息不但可以解决健听教师与听障生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问题,还可以提高听障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微信群是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良好载体。

(二)微信公众平台助力教学

根据听障大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学习的情况调查显示,听障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形式的多样化较为注重,他们更希望看到“有趣、炫酷、新鲜”的内容。因此,教师不可以满足于常规的书本教材,需在深入了解聽障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将图片信息、文字信息以及视频信息进行归类和整合,借助新媒体工具优化教学内容,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以听障大学生能够接受且极大提高其兴趣的形式展现出来。下面,从定位策略和内容策略两方面归纳辅助听障生学习网络文案策划技能的微信公众号“殊享文案”是如何规划和运营的:

首先,明确微信公众号的定位:致力于为听障大学生打开网络文案创作的大门,为他们提供最专业、最便捷、最全面的学习服务。因此,笔者创建了“殊享文案”微信订阅号,订阅号每天可以群发一条消息,也支持自定义菜单,便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信息和资讯。该订阅号设置了自定义菜单栏“直通文案”、“碎碎念”、“关于我”3个一级菜单栏,每个一级菜单栏下面还设有二级子菜单:在直通文案下开设“认识文案”、“标准化文案创作”、“站内平台文案创作”、“站外平台文案创作”、“小视频文案脚本”5个子菜单,囊括了网络文案策划的主要类别;在碎碎念下开设“视频教程”、“文案最前沿”、“PPT资料”、“任务书”、“作品投稿”5个子菜单,供学生自由点击和查阅资料;在关于我下开设“我想说的”和“你想说的”的两个互动子菜单。

当明确了账号的定位,创建好贴合用户群体特征的账号,我们就要准备好基于该定位所需要的信息内容,根据他们的喜好和特点,提供具有观看价值的、有趣的内容。为提高听障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微信文章可采用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形式。

这是一篇认识文案的内容,文章内容如图2所示。该篇文章采取了图文结合的展现形式,文章还加入手语小视频方便听障学生学习。文章内容生动诙谐,采取了问答形式,问答内容均来自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内容,主要传播的是内容电商认知方面的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微信平台为载体,将图片信息、文字信息以及视频信息进行归类和整合,并以听障大学生能够接受且极大提高其兴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可看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主动学习。微信平台助力课堂教学的做法给高职听障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相信该方法的推广可以减少健听教师和听障学生之间障碍,让他们的关系更加和谐,课堂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静.听障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07.

[2] 吴雅慧,葛修娟,许慧静,张徐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听障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7):23-25.

[3] 张磊.基于残疾人能力特征的网络云客服课程的开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14):74-75.

[4] 方玉千.基于超媒体技术对听障生书面语习得的探索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5] 毛刘意.基于电子商务的内容创业模式初探及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17):11-13.

基金项目:2017年度浙江省访问工程师校企业合作项目“基于听障生和肢残生的新媒体运营培训课程开发”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文件为浙教办高科[2017]84号,项目编号为FG2017232。

猜你喜欢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