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2019-05-27李均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状态

李均平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91)

冠心病心绞痛为临床常见疾病,主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诱发胸部不适。受到该病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明显,多数患者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受不良心理状态和疾病的双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明显。基于此,本文试分析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按照护理方式,随机分为2组,总结护理经验,分析护理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某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的心绞痛诊断指标,且所有患者自愿参加实验,签署知情书,且患者均为典型发作症状,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排除对象:精神障碍、重度感染、非典型心绞痛、恶性肿瘤者等。随机分为选择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29例,与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2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4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0.24±5.41)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4.18±2.05)年。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15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1.17±4.93)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4.05±1.85)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29例患者,均选择常规护理方式,包括实时给予患者硝酸甘油,有效的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并详细记录患者具体心绞痛发作次数。而观察组的29例患者,则在给予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包括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放松训练和心理支持等,详细内容如下。①心理疏导。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活动能力下降,极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患者疾病转归。故此,需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展开有效的心理评估工作,确定患者的心理结果。再结合评估结果,展开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具体的心理疏导中,要以积极、亲切的态度与患者接触,使得患者感受的人为关怀。并在详细了解患者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原因,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使得患者能够意识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有助于疾病转归,提升生活质量[1]。②放松训练。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升。针对这种情况,需辅助患者实施有效的放松训练。训练之前,向患者讲解身心放松的意义,具体放松训练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个性化和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并告知患者每日实施肌肉放松训练、平躺、静坐等,并适当调整呼吸和意念,每次持续20~30 min[2]。③心理支持。心理支持主要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医师实施,其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倾听患者不良心理问题的阐述,解答患者疑问,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护患关系,通过加强沟通,给予患者心理暗示和鼓励,促使患者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树立康复信心与决心,提升患者依从性[3]。

1.3 观察指标:选择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评定患者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越高。再选择SAS、SD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其中SAS量表的分界值为50分,SDS量表的分界值53分。均为分数越高,患者焦虑与抑郁的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QOL(80.24±3.42)分、SAS(42±5)分、SDS(48±1)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QOL(58.41±3.81)分、SAS(52±5)分、SDS(57±1)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比较(分,±s)

表1 两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比较(分,±s)

组别 QOL SAS SDS观察组(n=29) 80.24±3.42 42±5 48±1对照组(n=29) 58.41±3.81 52±5 57±1 t 15.924 8.254 8.541 P值 <0.05 <0.05 <0.05

3 讨 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发病概率,且多以老年人口为多发人群。受到当前人们生活压力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概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则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冠心病心绞痛会受到的患者行为模式、应激和情绪等影响,这些因素均会诱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4]。而患者患病后,受到疾病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这些因素的影响,则会导致恶性循环的发生。由此可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的同时,需给予患者适宜的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心理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和放松训练等内容,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以得到疏通,并借助有效的放松训练,使得患者的身心可以得到舒展,使得患者可以有一种愉悦和轻松感,消除大脑的不良兴奋灶。借助心理支持,是在了解患者基本心理状态的同时,给予患者鼓励和帮助,促使患者能够树立良好康复信心,提升患者康复效果[5]。本次研究试分析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证实: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QOL(80.24±3.42)分、SAS(42±5)分、SDS(48±1)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QOL(58.41±3.81)分、SAS(52±5)分、SDS(57±1)分,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心绞痛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顺利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达到综合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践。

猜你喜欢

心绞痛冠心病状态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心绞痛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