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粥样斑块超声诊断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作用

2019-05-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内径颈动脉斑块

张 亮

(安国市医院,河北 安国 071200)

缺血性脑梗死作为脑血管常见病,是由局部脑血管缺血引起,使之在诱发供血循环系统障碍的情况下,导致机体暂时性偏瘫、单眼黑朦、一过性意识障碍及猝倒等事件,因持续时间较短,还可称为一过性缺血。但是,由于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隐匿性的特点,且在患者疾病重视度低下的情况下,延误病情,危及自身生命安全[1]。对此,择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诊治的18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评价颈部血管粥样斑块超声诊断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诊治的18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组;同期抽取健康体检者180例,纳入健康组。即研究组: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年龄上限为73岁,下限为41岁,平均年龄为(52.8±4.5)岁。健康组:男性90例、女性90例;年龄上限为72岁,下限为40岁,平均年龄为(51.0±5.3)岁。各数据对比相似(P>0.05)。

1.2 方法:对患者予以颈部血管粥样斑块超声(东芝公司APL LOXG SSA-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8~12 MHz)诊断,即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显露颈部,且使用超声探头对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量部位回声予以测量,同时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2]。

1.3 诊断标准: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若低于1.0 mm,则为正常;若处于1.0~1.2 mm,则为增厚;若超过1.2 mm,则为斑块。而在斑块分型中,可分为软斑块、硬斑块,即前者和周围组织对比,斑块回声相对较低,表面不均匀;后者则和周围组织对比,回声相似/较强[3]。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0.0对本文数据加以处理,即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s)、%表示,组间数据使用t、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研究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91.67%,健康组则为78.89%,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比较

2.2 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健康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均大于研究组,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比较(±s)

表2 两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比较(±s)

组别 例数 颈总动脉内径(mm) 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mm)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健康组 180 7.65±0.087.69±0.125.38±0.06 5.40±0.08研究组 180 7.24±0.027.21±0.065.12±0.02 5.08±0.02 t 66.7061 48.0000 55.1543 5.0633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绝大多数情况下,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均为缺血性脑梗死,个别患者则为出血性脑梗死,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及血液疾病等问题导致,使之在改变其血管壁的情况下,引起脑循环动脉供血障碍。同时,吸烟饮酒、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事件,也是导致血管壁粥样硬化的关键。例如:颈动脉粥样硬化,因其由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构成,前者是供应头面部血液系统,后者是用于机体大脑供血,若存在内膜增厚现象,则会在引起血管堵塞/狭窄的情况下,导致脑供血类病。另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多集中在颈动脉起始点及分支处,血流由远端血管进入时出血现象,长此以往必将转变为斑块,最终在激活血小板的前提下,引起血栓。而在此过程中,超声检查是以斑块组织回声为前提,对血管壁厚度、血管腔直径、斑块性质予以确定,以此起到脑梗死预防的目的[4-5]。

若要起到缺血性脑梗死预防的效果,还需做好以下工作:①若患者存在高血压基础病,则需将血压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若高血压过高则会引起脑微血管瘤、小动脉破裂性出血等,若过低则会引起微循环障碍/脑供血不足。②积极且有效救治短暂性脑缺血;③时刻做好心理干预、精神护理等工作,因诸多脑梗死事件的出现均和情绪相关联;④纠正不良饮食、不良作息习惯,禁忌烟酒、暴饮暴食;多食低脂肪、低热量、低盐类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富含微量元素、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取;不可饱食,不可食用霉变、咸鱼类食物;⑤若气温、气压或温度呈现骤变时,需做好保暖工作,特别为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相对较差,脑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时段;⑥时刻注意心脑血管病先兆,例如突发面侧、上下肢麻木、酸软无力、嘴歪和流口水;眩晕、摇晃不定;意识不清、嗜睡等现象时,需立即就医[6]。

本研究中,研究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91.67%,健康组则为78.89%,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健康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均大于研究组,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例如:健康组左侧颈总动脉内径为(7.65±0.08)mm、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为(5.38±0.06)mm;研究组则为(7.24±0.02)mm、(5.12±0.02)mm。

综上所述,和健康群体相比,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且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呈现狭窄状况。

猜你喜欢

内径颈动脉斑块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构建德阳地区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研究#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