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移民

2019-05-27毛玉明

绿色中国 2019年1期
关键词:开化县江源自然村

文|毛玉明 江 红

国家公园是由国家划定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地,旨在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兼有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是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由于较好的处理了自然生态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国家公园被看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国家进步的象征。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试点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境内东北部,西与江西婺源县毗邻、北接安徽省休宁县,是浙江省最大的水系——钱塘江的源头,浙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承担着维系钱塘江全流域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设立目标主要是保护钱江源区生态服务功能和中亚热带地区低海拔原生常绿阔叶林自然生态系统。试点区面积252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保护地以及连接以上保护地之间的生态区域。涉及开化县苏庄、长虹、何田、齐溪四个乡镇,包括一个国有林场部分山林,21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人口9744人。依据保护对象的敏感度、濒危性、分布特征和遗产展示的必要性,结合居民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试点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核心区保护区的范围包括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何田乡、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区域,面积为72.33平方公里,占28.66%。

虽然近些年试点区内居民“靠山吃山”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的调整,但当地居民砍伐林木等资源传统利用方式,化肥使用、分散式饲养禽畜产生的废水和农村生活垃圾而产生的农村面源污染,对试点区内的生态环境已造成破坏或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为了使国家公园内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得有效缓解和实现核心资源最好的保护,科学合理的阻止生态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应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有组织的实行生态移民,减少人类活动对国家公园内生态环境破坏。在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的同时,也可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城镇化的目的。

根据《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核心保护区内全部和生态保育区内部分自然村必须结合异地搬迁和下山脱贫政策实行生态移民。试点区人口密集,处于浙江欠发达地区,生态移民任务重,现就如何因地制宜,实现试点区生态移民,谈谈看法。

开化县异地搬迁及下山脱贫现状

目前在浙江省开化县实施的移民是异地搬迁及下山脱贫,经调查,开化县255个行政村中有1297个自然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涉及古村落保护、地质灾害点、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重大水利项目涉及村、偏远山区村、户籍人口100人以下的自然村等6类,加上其它通过购买商品房移居的,潜在搬迁对象大约在14000户50000人左右,但除水库移民等外,真正自愿且有条件搬迁的农户不足2万人。浙江省对有关县异地搬迁及下山脱贫补助标准是人均8400元。其中5600元直接补助给农户,2800元由县(市、区)统筹用于异地搬迁安置小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部分需县财政统筹。自实施异地搬迁工作以来,为鼓励高深山区农民异地脱贫,县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投入异地搬迁项目大量资金,并结合来料加工,场所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原有山林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下山搬迁同步,基本实现搬迁农民充分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些优惠政策措施有效有力地推进了异地搬迁工程的深入实施。截止目前,开化县新建续建了10个安置小区(其中县级安置小区5个、乡镇安置小区5个)、96个安置点,共完成4000余户近16000余人异地搬迁。

试点区内移民情况分析

试点区内需生态移民的有苏庄镇的苏庄、横中、余村,齐溪镇的上村4个行政村中的8个自然村,户籍人口815人,常住人口311人(见表一)。

表一 钱江源国家公园搬迁型村各村人口情况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

1、已享受异地搬迁政策的移民——“政策型移民”116人,占总人口的14.2%,占已移民人口的23.0%,这部分移民的原房屋已拆除,宅基地已由村集体收回,无法返乡居住,并结合来料加工,职业技能培训、原有山林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大部分实现就地就业。

2、未享受异地搬迁政策的“移民”却有388人,占总人口的47.6%,占已移民人口77.0%。

这部分“移民”属于动态人口迁移,也称“生存型移民”,是在生活和环境的两方面压力作用下,通过投亲靠友、外出打工创业等方式,人们自愿摆脱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主动改变自身的生活状态与生活质量,这是一种自发选择行为,虽然属于动态人口迁移,仍有较强的稳定性,已成为试点区内生态移民当中不能缺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上表中的充凹、岭里头、大鲍山、外长坑头、内长坑头自然村。

3、常住人口311名,占总人口的38.16%,龙潭口、东山两自然村278人,占常住人口的89.4%,对试点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干扰。青安塘村因离行政村较近,交通相对便利,常住人口17人,但基本上是年老体弱、因身体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对环境的破坏力微乎其微。

表二 钱江源国家公园搬迁型村搬迁人口安置分布

从表二看:忽略县外情况,安置人数排序为本行政村(占39.5%)——中心镇(占25.6%)——城区(占16.1%)——本乡镇(占14.5%),而“政策型移民”基本集中选择在本行政村和城区两安置点,占总“政策性移民”人数的87.9%,“生存型移民”集中选择在本行政村和中心镇两地安置,占总“生存型移民”人数的68.3%,这说明:

1、在本行政村安置成本相对较低,房源户型好,生活方式改变不大,语言环境和生活习惯相通,能了却移民故土情结,故吸引力高,移民乐意接受;

2、而城区、中心镇因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交通相对方便、就业机会多、生活幸福指数高,部分村民也愿意接受;

3、本乡镇安置点离城区较远,在各方面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吸引力相对不高。

推进试点区生态移民工作的困惑

随着试点区生态移民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除原有的:思想有顾虑,故土情结浓;搬迁成本高,安置地房源户型小,公共配套跟不上,教育、卫生、就业等滞后,没有形成很强的吸引力(除城区外)等原因外,新的问题相继出现,工作难度加大,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惕。

1、通过农村康庄工程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有效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均较为完善,通水、通电、通路、通信、电视等公共设施建设一应俱全,村民生活幸福指数提高,导致农民搬迁意愿不强,是312名常住人口基本集中在龙潭口、东山两自然村的原因之一。

2、生态移民离开世代居住的自然环境,在生活方式、生活来源、教育资源、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面临资金、技能、语言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限制和重新融合。

3、待移民年龄偏大,经济条件差,再就业能力低,移民后生活成本增加,即使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并采取了相应移民安置措施,原有的生活水准和质量难以保证。

4、移民也会给迁入地增加压力,如何使生态移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改善提高,加速迁入地的城镇化建设步伐,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促进迁入地的良性发展,实现迁出地生态保护和迁入地繁荣的双赢局面。

5、动态迁移人口虽然大部分已在居住地或安居乐业或随子女生活,住房年久失修,重返山林长期居住的可能性极小,但从表二中可以看出,“生存型移民”在本行政村、本乡镇、中心镇安置人数占“生存型移民”比例高达86.1%,因他们没享受相关政策,仍享有原住房所有权,不排除有潜在重返山林而造成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可能。

6、安置在本行政村、本乡镇移民人数占总人数的54%,虽然移民的原房屋已拆除,宅基地已由村集体收回,无法返乡居住,但因离原居住地近,部分移民仍然利用原有的生产资料、“靠山吃山”而生存。

加快试点区生态移民工作的建议

我国国家公园管理及建设经验仍处在摸索阶段,需要探索符合我国东部地区实际情况的国家公园建设路径,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科学规划、决策、评估生态移民工作,如何既要搬得出,又要稳下来富起来,使他们成为发展型移民,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重返山林,这是试点区移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科学选址加强配套。要做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与安置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着力提高安置小区品质,增强吸引力;实行城区、中心镇、中心村等梯度安置,既加快人口集聚速度,又兼顾到移民的乡土情结。

2、对要实施试点区生态移民村及年龄偏大、体弱、再就业能力低、对环境影响极小的居民,实行萎缩性管理。

3、提供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引导移民自主创业。

4、实行分类安置。对试点区生态移民优先安置,适度提高补助标准,并探索长期的动态的经济补偿方法。

5、尽快落实动态人口迁移的移民政策。

6、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实行地役权改革,实现国家公园对试点区内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

猜你喜欢

开化县江源自然村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同题赛场”走进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润江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老公“奔溃”的风波
老公遭遇滑铁卢以后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