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艺学习需要“细水长流”

2019-05-25

中华家教 2019年5期
关键词:细水长流考级钢琴

本刊编辑部

你的孩子上兴趣班了吗?或者说,孩子上了几个兴趣班?其中,有哪些课程是孩子真心喜欢的,又有哪些才艺是家长希望孩子坚持学习的?如何平衡学习与爱好之间的关系?过多参加考级、

比赛是否会打压孩子学艺的兴趣?育儿路上,

为孩子播下爱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兴趣,让我们通过科学的养育方式,让孩子收获本領,得到快乐。

你的孩子上兴趣班了吗?或者说,孩子上了几个兴趣班?其中,有哪些课程是孩子真心喜欢的,又有哪些才艺是家长希望孩子坚持学习的?如何平衡学习与爱好之间的关系?过多参加考级、比赛是否会打压孩子学艺的兴趣?育儿路上,为孩子播下爱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兴趣,让我们通过科学的养育方式,让孩子收获本领,得到快乐。

给孩子种下一种爱好 钱如俊

人的生活,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80%的时间是在做简单重复的事情,需要一个用快乐做成的砝码平衡这种生活,这个砝码往往就是人的某种爱好。失去这个砝码,每天只是单调乏味的学习工作,你便不会尝到幸福的滋味。

良好的个人爱好,不仅是孩子快乐的源泉,还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获取自信

孩子的自信来自于内心的强大,这种内心强大可以从“考试第一”中来,但班级、年级的学霸只有那么几个,大多数孩子是不能从考试中获得自信的。

如果拥有一项自己深爱并为之付出的爱好,即使成绩不突出,孩子同样可以重拾自信。比如书法,经过孩子的不懈努力,字写得很漂亮,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赏,书法作品被贴上了班级的黑板报,甚至获了某个奖项或是发表在报刊上,孩子的自信心一下子就回来了。

而且,这种来自书法的自信会迁移到书法之外的其他方面,包括做人做事,包括课程的学习,因为通过书法孩子知道了“我能行”。也许这种自信不能让孩子考试第一,但一定会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乐于交往

懂合作、善交往的孩子,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爱好,像一块磁铁,把不同的人吸引在一起,成为孩子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

比如,孩子们爱好打篮球,只要一有课余时间,就会相约篮球场,来一场球赛。5个人一个小队,相互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球场上你攻我守拼杀配合,相互鼓励加油。这里,胜负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彼此收获了队友之情,知道了合作的重要。而且,比起那种为了学习成绩而单打独斗,这种超越功利的合作真的是孩子难得的一份精神营养。

丰盈精神

有个男孩喜欢玩肥皂泡,长大后,就做了肥皂泡魔法师,每天接到很多邀请去各种场合表演玩肥皂泡。他的爱好给自己带来了机遇,也给别人带来了快乐。

这个男孩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他每天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我们的爱好只能是业余爱好。

其实这也没什么,爱好的真正价值不是将来能派多大用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么今天它已经在丰富你的内心,让你真正在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调节情绪

无论孩子还是父母,学习或工作中难免会有不愉快,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如果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在跌落情绪谷底时,就很容易找到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

拿孩子的学习来说吧,孩子在某一次考试中没有考好,产生了低落情绪怎么办?那就劝他把学习暂时搁在一边,找个乒乓对手酣畅淋漓地打一场球,或是拿出二胡拉一曲悠扬的旋律,很快,孩子的低落情绪就烟消云散。再次面对学习时,孩子就能够重整旗鼓,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任务与挑战。爱好,能够调整人的情绪,把孩子及时地从消极情绪中拯救出来。

种下一种爱好,孩子就很容易得到快乐。

钱如俊高级教师,“乐豆家教”微信公众号创办人。

让孩子和自己赛跑 赵嘉麟

“厉害了,比去年三等奖进步了一个等级”——今年初,女儿拿到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绘画类二等奖证书后,我第一时间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这句感言,并配了一个“龇牙”的表情包。

女儿心心今年8岁,从小就喜欢画画。绘画对个人成长的好处,一是培养审美情趣,二是培养观察能力。我想,既然是兴趣爱好,那么纯粹一点更好——如果把它和考学加分挂钩,那就偏离初心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该“大撒把”,任由孩子自我放飞。系统学习并适度参赛,对提升孩子素养和自信还是很有好处的。在这方面,我总结了三句话:找好教练,当好陪练,搞好拉练。

首先,找好教练。在报兴趣班的问题上,有家长很看重老师是不是名校毕业,是不是五星教师。而我更看重老师是不是因材施教,是不是跟孩子投缘。由于心心自尊心强,性格又是“慢热型”,所以在选老师的问题上,我和她妈妈很是犯愁——管太严,怕打击她自信;管太松,怕她学不到东西。

两年前,心心在姜杰钢琴城试听了一堂美术课后,主动表示愿意跟那里的周崇老师学画。周老师性格开朗又有耐心,在她多元化的培养下,心心和小朋友们体验了五花八门的课程——从水彩水粉到国画油画,从毛根手工到衍纸艺术……同时,他们上课的地点也从教室拓展到户外——或是前门的胡同,或是北海的宫殿……孩子心底對绘画的热爱,被极大地激发了。

其次,当好陪练。在这方面,父母恰恰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帮助孩子养成有益于自身兴趣爱好的良好习惯。比如,学校里布置了小随笔,我就让心心以家里的一幅油画为主题,引导她观察细节并展开思考:画家在表现初春风景时,怎么安排远景和近景,为什么突出表现河流解冻,你是不是能联想到冰块互相撞击的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陪练过程中,家长需要有个好心态——很可能会有所谓“别人家的孩子”闯入你的视线。事实上,心心所在的小学,不少孩子的绘画水平非常专业,学校微信公众号还开设了专栏推荐他们的作品。面对这种情况,就看家长是不是淡定了。我的一个原则就是,可以鼓励她向别人学习,但绝不说出那句最不该说的话:“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最后,搞好拉练。在我看来,参加比赛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竞争,认清自我、提升自我。但我认为参赛数量不要过多:一来避免牵扯家长和孩子太多精力,二来避免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台湾乐坛常青树李宗盛写过一首歌,叫《和自己赛跑的人》,实际上,我鼓励孩子参加比赛,也正是希望她通过跟自己比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超越。所谓艺术创作时物我两忘的状态,这可能正是兴趣爱好给孩子带来的最值得宝贵的东西。

赵嘉麟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学生赵倾心家长。

和孩子共同描绘最美的画卷 黄杨

人们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怎么“画”,他(她)就怎么“长”。其实,我今天更想说的是,天下父母所期盼的好“作品”——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孩子,一定是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和孩子是在同绘一幅“画”,共唱一首“成长之歌”。

如何让培养孩子的“画风”和谐靠谱?如何让家长老师的“歌声”美妙不走调?这事确实不简单!

常有朋友、家长和老师对我说,希望分享一下孩子兴趣培养方面的心得。其实,我也是在摸索中前行,希望能向更多的家长学习。

自领孩子是家长的责任,让兴趣爱好成为孩子长大成人的好帮手。记得今年春节,孩子幸运地收获了她在校外兴趣艺术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成果——获得由中国儿童中心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绘画类一等奖。当孩子自豪地把奖状递到我们手中的时候,身为家长的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不单单是为孩子取得的优异成绩,更是为孩子多年来对绘画学习的坚持:从家长引领孩子开始参加兴趣班学习,到孩子积极参与相关的比赛,充分感受绘画艺术之美;从没有获奖,浅尝失败与挫折的滋味,到不断获得较高的奖项,体会奋斗与成功的喜悦;我们深深地感到,此时的绘画可能已经不只是绘画了,这个过程已经让孩子体会到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意义了。功夫在“画”外,这是我们的意外之喜,却又在情理之中。

做勤快的家长,让好的家风传承。在奖状的背后,我们仿佛也看到了许许多多像我们一样,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不惧辛苦,助力前行的家长们:“宝贝,今天妈妈身体不舒服,姥爷送你去兴趣班好吗?”我们更看到,千万个胸怀梦想,正奋力前行的小小身影:“妈妈,今天我虽然有点累,但我还是想去上我喜欢的绘画课,您可以早点来接我。”这些画面是不是很熟悉?因为记忆中,在我们还是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是这样陪我们学习、陪我们玩耍、陪我们长大的。

遇见位好老师。在孩子兴趣爱好的学习过程中,幸运的是遇到了多年来一直陪伴在身边、教授绘画知识、带来艺术美好感受的老师。古语有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走进周老师的美术教室时,除了老师讲授精湛的绘画技艺以外,那教室分明就是一个欢乐的天地了!所以孩子说,我喜欢这种学习氛围,它带给了我愉快的感觉!我猜想,这一定是多年来孩子坚持绘画艺术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来吧,让我们共同携手,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努力,去描绘世间最美妙的画卷吧!

黄杨 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学生黄义竹家长。

学才艺如何保持孩子的兴趣? 周金萍

我女儿四岁半开始学钢琴,六岁半学琵琶,至今钢琴学了六年,琵琶学了整四年,在学琴之初,我们曾经承诺:不考级、不比赛,只为保持孩子的兴趣。

但学着学着,我发现还是要适当的考级或比赛,不然一直没出去演奏,孩子没有仪式感、成就感,很容易丧失兴趣。

女儿学钢琴到三级都没考过一次级,所以我们不知道要学音乐基础,只理所当然地认为学钢琴就是练习如何弹奏。没想到孩子到了四级学起来很费劲,很多次都闹情绪不想去上课。我打听到时因为女儿缺乏乐理知识,钢琴书上的很多符号和节奏要求不清楚,光听老师演示几遍回家练习效果不好,所以我们决定考中央音乐学院的初级乐理。在通过了初级乐理考试后,再来弹四级、五级的钢琴曲子就很轻松,那时女儿参加了学校的民乐团,刚接触琵琶半年,由于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她学起来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快,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尽管练两门乐器,她依然没有反感过。

到二年级的暑假,女儿顺利通过了中央院钢琴五级的考试,大概从那时开始,她才找到了音乐真正的乐趣。后来钢琴老师问我们要不要接着考六级,我想起女儿考五级前每天练五六个小时的钢琴,练得她很烦躁,练得我也很焦虑。我告诉钢琴老师,那时我就和女儿说好了:考五级只是为了看看要努力到何种程度才能通过,看看自己考级时的状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钢琴,先踏踏实实学几年,到自己能力足够好时,再考个业余顶级。

老师清楚了我们的想法,她就开始根据女儿的特点教,除了一级一级的教考级钢琴曲和指法练习,她还教了几十首《巴赫》,这些曲子左右手都要求一样精湛,音乐也相当好听,所以女儿学得很愉快。为了更好地给女儿打好音乐基础,我在女儿四年级时又让她学了将近一年的英皇乐理知识。在学钢琴方面,我们一方面注重学基础知识,一方面适当考级,尽量不参加比赛,这样安排相得益彰,所以女儿学习钢琴的兴趣一直保持得很好。

孩子的琵琶是學校民乐团的主力,所以学琵琶以来,她们竟然参加了两次丰台区艺术节比赛、两次北京市“国戏杯”比赛,并且每年还要参加一次中国戏曲学院的汇报演出。

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孩子期期都有演出、比赛任务,琵琶声部的孩子们虽然是相当努力,学曲子比其他声部都快,但一到快比赛的前一两个月,大团合排的时候,女儿她们不得不陪那些学得不太好的声部的学生一遍一遍地从头再排练;女儿自己的才艺课还有钢琴、芭蕾舞,所以没有机会上文化课的培训班,乐团排练耽误的课,学校老师也没法给补,孩子数学有些章节没学,老师就考试了。尤其是第一次比赛加上学校快期末考试了,紧张地排练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居然让女儿发起高烧,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心境,发烧的第二天我还是让她去参加比赛了。

后来又连续发生了快比赛前整周下午三点后集训的事,不仅孩子耽误文化课,家长们也经常在寒风、烈日下一等好几个小时,女儿渐渐不想学琵琶了,经常喊着要退团。

所以说,孩子在学习才艺期间,适当比赛和考级,都是保持孩子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如果比赛和考级频繁出现,就有可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适得其反。

周金萍 著有亲子畅销书《做距离孩子最近的妈妈》。

德国人如何为孩子选择兴趣班 李茜(悠悠妈)

德国兴趣班的“广泛撒网”之特点,正好符合学龄前儿童兴趣爱好广泛,一腔热情什么都想尝试的特点。在孩子的特长未定型之前,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都极其旺盛,乐于尝试不同的东西。

孩子学什么不能“拍脑门”决定

国内很多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个特长,而在德国,学龄前的兴趣班,重在激发兴趣,而不是培养特长,因此兴趣班的设置上也具备着“广泛撒网”的特点。

比如,我给我的女儿悠悠报的针对3—5岁孩子的创意舞蹈班,它并不专注于某一种舞蹈,老师会在课上放不同类型的音乐,然后带着孩子跳不同风格的舞蹈,甚至会有很多即兴表演。孩子们在舞蹈课上领略到的是,原来不同音乐可以搭配不同舞蹈形式,原来身体的四肢只要动起来,竟然有无限种排列组合方式!

我相信,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芭蕾舞,但不喜欢芭蕾舞,不代表也不喜欢爵士舞现代舞,不能仅因为孩子不喜欢芭蕾舞这一项,就立刻否定孩子对舞蹈的潜在喜爱。在尝试和探索多种舞蹈可能性的过程中,孩子才有机会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我给悠悠报的早期音乐启蒙班也属于这种形式,从两岁起悠悠一直在音乐学校上适合小宝宝的“音乐园”,现在她长大了,需要更深一步的音乐启蒙,所以老师推荐我们进阶到适合三岁以上的早期音乐启蒙班。

在这个针对3-6岁的早期音乐启蒙班里,孩子们会接受更专业的节奏训练和学习基本乐理知识,学校更是为孩子们安排了“乐器旋转木马”项目,让孩子们有机会每个月深入接触一种乐器,一年下来就积累了对12种乐器的认识和了解。

我想经过如此三年音乐启蒙之后,等到了六岁,孩子有无音乐天赋,对学习音乐到底感不感兴趣,想学哪一种乐器,都应该有了较为清晰的答案。届时老师也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给出继续深造某一种乐器的具体建议。

总之,在德国,孩子学哪种乐器,并不是家长随便拍脑门决定的,而是经过几年的音乐启蒙和广泛尝试,在老师的专业建议下,孩子逐渐认清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乐器。

6岁前的教育重点是区分着长班和兴趣班

除了舞蹈和音乐,在其他兴趣培养方面,德国也极少有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特长班,有的只是从玩开始的兴趣班。

想学某一项运动?从一岁开始就可以上运动课,走平衡木、爬梯子、跳蹦床、荡吊环等等都是在培养孩子对运动的热爱和对身体的掌控能力——这是日后任何一项专业运动都需要的基本运动素养。

想学游泳?其实在真正学游泳之前还有许多准备工作可做。婴儿时期就可以带孩子去亲子游泳,虽然孩子没有学习游泳姿势,但每一次在水中的嬉闹,都让孩子对水少了一分恐惧,多了一分熟悉。水性也就这样在玩水中慢慢形成了。

孩子天然拥有学习和成长的欲望,寓教于乐的兴趣班,极少有孩子不愿意去上。相反,孩子对某个爱好的兴趣也就这样被潜移默化地激发出来了。

家长在这个阶段的任务,不是急于帮孩子选定某项特长并有所专攻,而是将时间花在帮孩子发掘和培养兴趣爱好上,让孩子尝试尽可能多的东西。在孩子确定对某样东西有持续的兴趣和热情之前,就先凭空替孩子定下学习某项特长的目标,违背了兴趣班的初衷,结果可能是失望而归。

幫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

发掘和培养兴趣爱好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到10岁、12岁才确定下来都有可能,中间会走很多弯路,但弯路不是白走的。任何一项兴趣爱好,孩子没有试过,就无从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喜欢。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尝试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也要坦然接受孩子最终的不喜欢。

有很多东西乍一听觉得很有趣,可真正接触了才发现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学着学着就没兴趣了。这一点相信很多人在报大学专业时深有感触,我们当年选专业的时候,抱着每个大学写有几百个专业名字和代码的厚厚册子,翻来翻去,最后仅凭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名字就选定了专业,结果等进了大学才发现学的内容和“高大上”的专业名字相差甚远,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回事。

有的人大学换了几个专业,有的人工作换了几个领域,才终于找到自己喜欢并能一直专注的事业——能找到喜欢的事情并能以此为生的人总归是幸运的。也有的人一直待在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不敢变动,因为变动的代价太大,上有老下有小,承担不了风险——这是长大成人的无奈。

儿童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有的是时间,多的是选择!成人的那些顾虑孩子不需要有,孩子“换专业”的机会成本也极其小,何不趁小的时候多尝试?越早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后少走的弯路就越少。不喜欢就不喜欢了,再换别的尝试又怎样?尝得多了,才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说不定尝了一圈下来,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最喜欢妈妈当初报的钢琴班呢?!

坚持还是放弃

是个伪命题

总有人问,给孩子报的兴趣班不想学了,是该要求孩子坚持,还是任其放弃?这个问题肯定没有标准答案,父母之外的人不可能随随便便给出建议,而需要综合考察一系列问题才能做出决定:

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给

孩子报的兴趣班?

是父母决定的,

还是孩子自己感兴趣的?

孩子当前多大?处在学习的

哪个阶段?

兴趣班内容本身真的符合

儿童的发展规律吗?老师的

教学方法是寓教于乐吗?

孩子为什么不想学了?

是畏难受打击了?是懒?

是没有天斌?有其他更

感兴趣的爱好?

还是反心老师的教学方法?

学龄前儿童今天喜欢画画,明天喜欢跳舞,后天喜欢游泳,大后天喜欢钢琴是符合年龄特征的正常现象,当然也可能同时喜欢这四个项目。没有必要在孩子未真正确定兴趣方向之前就强逼孩子将一个兴趣爱好坚持到底——除非你想把孩子打造成郎朗那样的专业级人才。

有的父母一到孩子四岁了就给买昂贵的钢琴,报钢琴班,孩子弹不好还得承受指责,可是在那之前你有为孩子做过音乐熏陶和节奏感训练吗?有让孩子感受过钢琴的魅力吗?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知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还有的人不想让孩子放弃就因为钢琴已经买了,不弹就浪费了。为什么要拿昂贵的钢琴绑架孩子?比昂贵的钢琴更宝贵的是孩子对音乐、对弹琴的兴趣。在孩子眼里,几百块和几万块的钢琴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何不从小先买个电子琴让孩子弹着玩玩,等到孩子表现出对练琴的坚定决心和持续热情后再送他/她一架钢琴以示鼓励?

给悠悠报舞蹈班,也是因为近几个月我观察到她表现出了对跳舞的兴趣,经常一个人一边唱着歌,一边对着镜子跳,这样的现象持续了几个月,确定她对跳舞有兴趣,我才终于给她报了创意舞蹈班。

我想,若几个月后她说她不想去了,我会鼓励她再坚持一两个月,坚持过后如果她仍不想上我也不会强求,那咱们就再试试别的兴趣班吧,舞台剧、攀岩、游泳、骑马、滑雪……还有那么多等着她去尝试,总有她喜欢的!

当然放弃也不一定是永久的,孩子的兴趣变化很快,说不定一年之后她又喜欢上舞蹈班了呢?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和兴趣点,为孩子提供相应的活动,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欲,比盲目要求孩子坚持到底更重要。

学龄前的兴趣班广泛撒网是一个由多至少,逐步认清自我的过程。有选择的自由,才有坚持可言。被迫的坚持不算坚持,顶多只算服从罢了。

李茜(悠悠妈) 现居德国,对中西方文化与教育差异有深入的观察和独到见解,已出版《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一书。

猜你喜欢

细水长流考级钢琴
全国美术书法考级辅导教材编纂研讨会在褚遂良书画院顺利举行
道安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
细水长流的感觉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滴水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