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7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理论A-1

2019-05-25陶若婷张雁云范六民戴俊彪

生物学通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根瘤磷酸酶支柱

陶若婷 张雁云 范六民 戴俊彪 张 立

(1 北京十一学校 北京 110000 2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3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4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4)

理论考试A 共3 h。

1~10 题:细胞生物学;11~17 题:植物解剖和生理;18~30:动物解剖和生理;31~32:习性学;33~42:遗传和演化;43~47:生态;48~50:生物分类学。

每个正确答案得1 分。 一个问题中4 个答案都正确,得1 分;只有3 个答案正确,得0.6 分;只有2个答案正确,得0.2 分;只有1 个答案正确,得0 分。

1.Weel 激酶和Cdc25 磷酸酶的活性决定了M-Cdk 组分中Cdk1 第15 位酪氨酸的磷酸化状态。 当第15 位酪氨酸被磷酸化后,M-Cdk 失去活性;当第15 位酪氨酸未被磷酸化,M-Cdk 被激活(图A),Weel 激酶和磷酸酶Cdc25 的活性也受磷酸化的调控。 这些酶活性的调控可利用蛙卵母细胞的提取物进行研究。 在这种提取物中, 激酶Weel 处于活化状态,而Cdc25 磷酸酶处于失活状态。其结果导致M-Cdk 因为Cdk1 第15 位酪氨酸的磷酸化而失去活性。这种提取物中的M-Cdk 可以通过加入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的强效抑制剂冈田酸而被迅速激活。 使用Cdkl 的特异性抗体,可以通过凝胶电泳(图B)中迁移率的变化,以检查它们的磷酸化状态。 带有磷酸化的蛋白通常比未被磷酸化的蛋白迁移的更慢。

A.通过Weel 激酶和Cdc25 磷酸酶控制M-CDK 活性;B.冈田酸对Cdk1、Weel 激酶和Cdc25 磷酸酶的磷酸化状态的影响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当它被磷酸化后,Weel 激酶处于活化状态

B.控制Wee1 激酶和Cdc25 磷酸酶磷酸化的磷酸酶是酪氨酸特异性的

C.冈田酸直接影响Cdk1 的活化

D.如果M-Cdk 能够磷酸化Wee1 激酶和Cdc25磷酸酶,那么少量激活的M-Cdk 会导致其快速和完全被活化

2.一个mRNA 的翻译速率可以通过SDS-PAGE进行估计。 在本实验中,一种烟草花叶病毒(TMV)的mRNA(编码了一个分子量为116 kDa 的蛋白),在兔网织红细胞裂解物里,在35S-甲硫氨酸存在的情况下被翻译成蛋白。 兔网织红细胞裂解物含有蛋白质翻译所需的所有组分。 样品以1 min 的间隔取出,进行SDS-PAGE 分析。 分离后的翻译产物通过放射自显影被显现。 如下图所示,可检测出的最大多肽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增大,直至大约25 min 时蛋白质全长的出现。

分子量(kDa)随时间(min)的变化TMV蛋白在兔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中合成的时程分析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烟草花叶病毒蛋白合成的速率与时间成指数比例

B.假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10 Da,蛋白合成的速率约为每分钟35~40 个氨基酸

C.兔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中还有甲硫氨酸氨酰tRNA 合成酶

D.该mRNA 在其序列中可能包含2 个以上的稀有密码子

3.科学家分离获得了3 种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脯氨酸(proline)才能生长的菌株ProA-,ProB-和ProC-。 其中一株为冷敏感型,一株为热敏感型,另外一株含有一个基因缺失。 将这些菌株在仅含有微量脯氨酸的基本培养基的琼脂板划线, 开展交叉互养实验。在交叉互养实验中,从一种菌株中渗透出来的代谢物可以为旁边另一个菌株提供营养。当它们在3 个不同温度下培养后,其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粗黑线条表示细胞进行高速生长;灰色线条代表细胞生长缓慢或不生长;WT,野生型

3 株脯氨酸生物合成缺陷菌株的交叉互养实验结果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在ProC-菌株中积累的代谢中间物来自于ProA-菌株中代谢阻断的产物

B.在ProB-菌株中积累的代谢中间物来自于ProA-菌株中所代谢阻断的产物

C.至少存在3 个不同的基因可以影响脯氨酸的生物合成

D.至少在某一种条件下,细胞合成的脯氨酸被快速用于蛋白质的合成,防止脯氨酸的过量合成

4.当分离后的线粒体悬浮在含有ADP,Pi 和可氧化底物的缓冲液中时, 可以发生3 种容易测定的反应: 底物被氧化;O2被消耗以及ATP 的合成。氰根离子(CN-)可以抑制电子到O2的传递。寡霉素(oligomycin)可以抑制ATP 合成酶。2,4-二硝基酚(DNP)可以透过线粒体膜并释放质子进入基质,从而消除质子梯度。

实线表示所消耗的氧气量;虚线表示ATP 的合成量线粒体中氧气的消耗和ATP 的合成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x 是可氧化的底物

B.y 是寡霉素(oligomycin)或氰根离子(CN-)

C.z 是2,4-二硝基酚(DNP)

D.如果z 是寡霉素(oligomycin)和2,4-二硝基酚(DNP)的混合物,则ATP 的合成不会稳定

5. 假设你正在研究下图中所表示的膜蛋白。你准备了膜中只含有这种蛋白质人工囊泡。 然后用能够靠近膜进行切割的蛋白酶处理囊泡(2)或先将囊泡进行透化,然后用蛋白酶处理(3)。 所得肽段随后利用SDS-PAGE 凝胶电泳进行分离。

1.未处理的对照;2.蛋白酶裂解后的肽段;3.透化后经蛋白酶切割后的肽段;箭头指示了肽段的迁移方向膜蛋白(a,b,c,d,e 结构域)和SDS-PAGE 凝胶图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在泳道3 中的较大的片段是亲水性的

B.在泳道2 中的较小的片段代表了膜外突出的蛋白质结构域

C.结构域a 富含亮氨酸或异亮氨酸

D.结构域a,c 和e 伸向囊泡的内腔中

6.乙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然而,一些酿酒酵母菌株能适应高浓度的乙醇。 许多研究证明乙醇的存在可以造成细胞内脂类组成的变化。 在本研究中,通过敲除编码去饱和酶的OLE1 基因,从而系统性的改变酵母脂肪酸的组成。 OLE1 可催化形成单不饱和的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Δ9-C16∶1)和油 酸(oleic acid)(Δ9-C18∶1)。 随后,在敲除OLE1 的酵母菌株中(1)转化入YEpOLE1 质粒回补OLE1 基因;(2)分别转化入YEp -Δ9Hz,YEp -Δ9Tn,YEp -Δ11Hz 和 YEp -Δ11Tn 质粒。 YEp-Δ9Hz,YEp-Δ9Tn,YEp-Δ11Hz和YEp-Δ11Tn 表示来自棉铃虫(Helicoverpa zea)(Hz)或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Tni)Δ9 或者Δ11去饱和酶。 各个转化株中脂肪酸的组成和生长曲线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在对数中期,酿酒酵母菌株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

A.YPD 培养基;B.含有5%乙醇的YPD 培养基;OLE1(×),Δ9Hz(●),Δ11Hz(■),Δ9Tn(○)以及△11Tn(□)转化有不同质粒酿酒酵母的生长曲线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转化有OLE1 基因的酵母菌,因为有内源去饱和酶的存在,所以在YPD 培养基中的延滞期(lag phase)比其他所有菌株都短

B.所有菌株的去饱和酶都具有相同的活性

C.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酿酒酵母乙醇耐受性的良好指标

D.更高比率的Δ9-C18∶1 比Δ9-C16∶1 导致酿酒酵母具有更高的乙醇耐受性

7.Poly(3-hydroxybutyrate)(PHB)是一种材料储存物, 通常在各种细菌中, 当营养物质如氧、氮、磷、硫或镁等受限,但同时存在过量的碳时大量积累。 下图表示Ralstonia eutropha 中从乙酰辅酶A(acetyl-CoA)到PHB 的合成途径。 该途径受到反馈抑制的调控。 此外,acetyl-CoA 也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提高柠檬酸合成酶的活性会降低PHB 的合成

B.当细胞内HSCoA 浓度高时,PHB 合成速率将增加

C.当PHB 的合成速率增加时,Ralstonia eutropha 细胞的生长速度也会增加

D.低比率的(NADPH+H+)/NADP 促进PHB的合成

PHB合成途径

8.一个科学家分离了5 种不同的多肽(1~5)。每种多肽由5 种不同氨基酸(命名为A,B,C,D,E)组成。 他测定了各个多肽的分子量和氨基酸序列。 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每个氨基酸的分子量如下表所示。

注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18 Da。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题中氨基酸C 为丝氨酸

B.题中氨基酸A 是酪氨酸

C.题中氨基酸E 是半胱氨酸

D.题中氨基酸B 是甘氨酸

9.从虾的肠道中分离出4 种不同的细菌,用于研究它们降低Vibrio harveyi 毒性的益生菌效力。Vibrio harveyi 是一种常见的对虾感染菌。 在第1个实验中,4 株分离的菌被接种到交叉划线的平板上,以观察对4 种细菌的抑制(图A)。在第2 个实验中,测定了在Vibrio harveyi 和各个细菌共同存在5 d 后,对虾的存活率(图B)。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1 号候选菌(P1)可产生抑制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微生物化合物

B.2 号候选菌(P2)能够减少Vibrio sp.的致病性,但不能杀灭他们

C.3 号候选菌(P3)所产生的抗微生物化合物以细胞外膜为靶向

D.4 号候选菌(P4)通过抑制革兰氏阴性菌,从而对对虾存活有良好的效果

A.K=对照(在虚线框中没有细菌),P1-P4= 候选益生菌1-4,a=Streptococcus sp.(革兰氏阳性),b=Vibrio harveyis(革兰氏阴性),c=Bacillus sp.(革兰氏阳性),d=Salmonella sp.(革兰氏阴性). B.U=仅对虾培养,U+V=对虾和Vibrio harveyis 共培养,U+V+P1-4=对虾和Vibrio harveyis 以及某一种候选益生菌P1-4 共培养。

10.为了观察酵母菌株细胞周期的长度设计了一个实验。 活化后的酵母细胞以106个细胞/mL 的初始浓度被转接到的新鲜培养基中。 40 h 后,细胞数量增加至4×106个细胞/mL。 从中取出部分培养液用于另一实验。 在该实验中,细胞先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苷(thymidine)培养基中培养15 min,随后细胞被清洗, 并重新在不含有放射性胸苷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培养过程中,细胞样品在不同时期采取, 用于测量含有放射性胸苷的有丝分裂的细胞的百分比。下图显示了实验结果。在每个所取样品中,约1%的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细胞中包含带有放射性标记细胞的比例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组蛋白(histone proteins)的合成速度在放射性标记的胸苷加入后6~10 h 之间相对较高

B.细胞周期的S 期长度约为5 h

C.细胞周期的M 期长度超过1 h

D.大多数放射性胸苷的是在细胞周期的S 期被吸收利用

11.尽管日常光合蒸腾失水导致水势剧烈变化,细胞壁给植物细胞提供相当程度的体积稳态。植物细胞的水势(ψw)由溶质势(ψs)和膨压(ψp)组成。相对细胞体积与细胞水势和其组成成分相关,如下图所示。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在答题卡上指出下列陈述正确与否。

A.植物细胞水势的改变通常伴随着膨压和细胞体积的大变化

B.膨压消失表明,细胞体积已经减少了约15%,细胞质壁分离结束

C.当细胞体积减少10%时,细胞水势的变化主要由细胞溶质势的降低引起,而膨压变化很小

D.在细胞重新水合的过程中,当细胞壁产生等同于膨压的压力、细胞水势达到零时,细胞体积膨大停止

12.用高粱(Sorghum bicolor)和大豆(Glycine max)植物进行响应低温的实验。 植物在25℃下生长数周,然后在10℃生长3 d,整个实验过程中,日照长度、光强度和环境二氧化碳浓度保持恒定,除非特别说明。 2 个植物物种在25℃的净光合如下图所示。

单位叶片干重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mg CO2/g干重)

?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如果放在35℃下,大豆的光合速率会降低,而且高粱不会变化

B.在凉爽的条件下,高粱的生物量比大豆的增加更快

C.大豆植物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很可能比高粱低

D.高粱的二氧化碳吸收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酶的活性在低温下降低

13.大豆慢生根瘤菌可以感染大豆(Glycine max)的根并形成根瘤。 在根瘤发生由固氮酶催化的固氮作用,固氮酶活性不用通过氮还原测量,而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乙炔还原进行测量。 科学家制备了催化产生丙酮酸和NADH 的NAD 依赖的苹果酸酶的缺失突变体(dme 突变体),并用野生型和突变型细菌感染大豆幼苗根系。 幼苗在无氮的培养基中生长,接种14 d 和28 d 后,记录幼苗中根瘤的数目和重量以及乙炔还原活性。

该图给出了感染了野生型慢生大豆根瘤菌(空心柱)和dme 突变体慢生大豆根瘤菌(实心柱)感染后的大豆根瘤。大豆中根瘤数、干重和乙炔还原活性的研究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同一条件下,接种28 d 后根瘤的固氮活性比14 d 后高

B.接种慢生根瘤菌后14~28 d 内,根瘤的数量和大小都随时间增加

C.突变体根瘤菌感染28 d,根瘤的固氮活性比感染14 d 后降低,是因为固氮酶活性降低和根瘤形成减少

D.慢生根瘤菌诱导产生的根瘤的固氮作用由NAD+依赖的苹果酸酶下调

14.蔗糖在叶中产生,通过叶脉短距离和长距离运输到非光合器官如根、茎、花和果实。 蔗糖分子在叶韧皮部中运输的2 个主要途径包括共质体和质外体,如下图所示。

M.叶肉;BS.维管束鞘:MS.束内鞘;PP.韧皮薄壁组织;VP.维管薄壁组织;CC.伴胞;TST.厚壁筛分子:ST.筛分子整个植物韧皮部网络图示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在叶中二氧化碳被合成为蔗糖,然后在流体静压力梯度下通过韧皮部长距离运输到库

B.质外体途径中蔗糖装载的好几个步骤都需要能量,是由于涉及横跨活细胞次生壁的运动

C.在共质体途径,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被动装载

D.蔗糖分子在库的卸载不需要能量释放,因为蔗糖顺着浓度梯度运动

15.科学家测量红树植物支柱根的长度和高度(下图A)。他们还制备支柱根的横切片,观察它们的解剖特征。 结果示于下图B 和图C。

A.支柱根的高度和长度测量;B.5 个连续支柱根的高度变化(空方块),长/高比的变化(实心圆);C. 顺着一级支柱根长轴的树皮(包括通气组织)、木质部和髓的相对比例(左),连续级别支柱根基部的树皮(包括通气组织)、木质部和髓的相对比例(右)。红树植物的支柱根

指出以下每个描述是否正确。

A.支柱根高度和长度/高度比是支柱根级别的单调下降函数

B.在第1 级支柱根内,在横切面上的木质部比例在接近主茎处较大,当支柱根接近地面时木质部比例逐渐减少,同时树皮和髓的比例增加

C.当支柱根级别从1 变为5 时,树皮和髓比例降低,而木质部比例增加

D.相比树皮和髓,第1 级支柱根中的支持性功能很可能加强,并具有较低的长度/高度比和较高的木质部比例

(待续)

猜你喜欢

根瘤磷酸酶支柱
不同时间输液法输液对樱桃根癌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不同处理方法对樱桃根瘤病的防控效果
果树苗木根瘤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
基于15N 示踪法的双根大豆系统氮素吸收和分配特性研究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中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通路的抑制作用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磷酸酶基因PTE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