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的“下半场”

2019-05-24王薇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期
关键词:下半场单车资本

文 / 本刊记者 王薇

2018年12月,大概是ofo最难熬的日子。在位于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的ofo总部,前来上门讨还押金的队伍从五楼排到一楼,又从大堂延伸到马路上。焦灼万分的ofo创始人戴威通过一封“内部信”向1000多万用户道出承诺——“ofo要为我们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为每一个支持过我们的用户负责”。口头上的承诺并没有使用户们放松警惕,ofo作为共享单车领域的创始者与引领者,还是陷入了近乎“败局”的困境。除去创始人和团队的管理失控、各路资本利益方的复杂博弈,资金缺口甚至成为导致ofo难以为继的直接原因。

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行业,共享单车曾经炙手可热,甚至2017年人们都还在感慨原来生活中的诸多难题都可以通过共享的方式来解决,共享经济一夜之间更新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但似乎也是一夜之间,共享经济就从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转向了不可收拾的“一地鸡毛”。让人不禁怀疑,共享经济是否已进入寒冬?强弩之末的共享经济模式是否大势已去?

“大起大落”的“上半场”

本刊曾在2018/04(总第229期)《共享经济:从一地鸡毛到凤凰涅槃》一文中提到,“共享经济是一种创新,它不仅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使消费与生产深度融合,而且将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带来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这种优越性不仅恰到好处的便利了人民生活、引导了消费的升级,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方面意义重大。

共享充电宝

但如此突出的优越性并不能掩盖共享经济在运转不利中带来的疯狂后果。不只是单车,整个共享经济领域,很多新鲜事物都可谓昙花一现。在被视作共享经济元年的2017年,共享充电宝、雨伞、汽车、服装等,让人应接不暇。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逻辑,并不妨碍共享模式在资本市场快捷融资。以共享单车为例,《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国内共有77家共享单车企业,累计投入了2300万辆单车,当年融资金额达258亿元。

冷静反思的“中场休息”

共享经济前期的爆发式增长回落后,其运营模式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下半场”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冷静下的“大浪淘沙”。

真共享还是伪需求?

当共享经济的泡沫破灭时,人们开始思考,共享经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社会闲散资源实现自由组合和效率最大化,还仅仅是商业租赁行为?

在资本的推动下,当下许多模式通过缴纳押金、按时租赁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与共享经济的本质相差甚远,更像是“租赁商业行为”。

打造共享居住的Airbnb(爱彼迎),在中国市场的不景气,体现了中外家庭隐私观的差异、社会诚信水平的高低以及中国廉价酒店行业高度竞争的现实状况,脱离商业环境的推广运营,必然会造成共享模式下的“水土不服”。

盲目跟风下的资本泡沫

过热的资本往往引发创业者的盲目跟风,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睡眠仓、共享按摩椅等各式各样的类目。

扎堆式的盲目发展存在不小的泡沫。从经济学上来讲,作为“产业”或“生意”的共享经济应该有其盈利预期。但在资本的疯狂角逐之下,共享单车时常推出类似于5元骑一季度的竞争策略,成为企业不可承受之重;为抢夺市场占有率,单车大量且无序投放的现象层出不穷,一排排崭新的自行车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本,占据大量的摆放空间,也导致城市街角拥挤不堪。

资本的跑马圈地使得共享经济行业俨然已经出现了供需失调、甚至是供过于需的状况。这时候,从社会经济效率层面上看,它是“非经济的”,而非“经济的”。

Airbnb(爱彼迎)共享居住

庞大体系运转之下的管理之殇

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概况及用户行为分析显示,52.9%共享单车用户表示听说过共享单车被丢入江中、挂树等相关新闻。此外,共享单车的二维码被毁、乱停乱放、零部件被偷等影响使用现象的报道也得到广泛传播。近40.0%的用户表示曾见过单车二维码被毁、车锁被撬等恶意影响使用现象,超过30.0%曾见过共享单车被乱停乱放、故意破坏。据艾媒咨询分析指出,目前缺乏对共享单车相关破坏行为的有效监督,人为破坏影响用户体验的同时,会进一步提升共享单车运营成本。

组串式并网光伏逆变器的MPPT路数有1~5路,集中式逆变器的MPPT有1~3路,集散式逆变器则把汇流箱和MPPT升压集成,有多路MPPT。从减少失配的角度出发,MPPT路数越多失配越少,但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MPPT路数越多损耗就越严重,经济效益越低。通常当两者失配超0.5%以上,多路MPPT的价值才能体现。故需结合当地实际,根据不同地形、光照,选择不同的逆变器,降低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而共享经济的成长速度之快,也常常令创始人和管理者措手不及。界面新闻针对ofo创始人的文章《弃子戴威》中提到:“管理是戴威唯一自己承认过的弱点。‘我并不认为在个人能力、做事能力上甚至融资能力上有问题,如果一定说有问题,那就是在管理上’。”管理的弱点像一把钝刀子一般,日复一日的划刻在共享这个新生经济模式的鲜嫩表皮之上,经过长久的坚持,最终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否还有“深思熟虑”的“下半场”?

共享经济大退败只是资本寒冬的一个缩影,低谷可能还远未到来。但不可否认,不管是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发展模式,还是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经济行为,都将成为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必然趋势。因此资本市场的转冷会更加突出那些真正优秀的模式和公司,而在共享经济的“下半场”,也必将回归本质与理性。

消费者能否共享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成为共享经济的消费者不仅仅是一次鲜活的共享行为体验,也是在尝鲜各色共享时的一个个风险提示,背后则是市场风险的共享。

共享汽车

2018年4月11日,据英国劳埃德(Lloyd's)《共享风险:谁应该在共享经济中承担风险》报告中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国消费者最愿意使用这些平台,即使他们认为有风险。大约68%的中国消费者认为,使用共享经济的好处大于风险,而持这一观点的美国消费者占58%。报道还称,大约71%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平台提供商,比如优步和爱彼迎,应当提供保险来维护消费者利益,另有21%的中国消费者称保险的事应该由房主和车主负责。从区域来看,中国受访者更喜欢共享经济,无论是作为提供方还是消费者。相比之下,近一半的美国人从未使用过共享经济(49%)。

由此可见,相比较而言,共享经济在中国拥有更好的“市场环境”。但从2017年酷奇单车“退押难”到2018年ofo“退押难”,共享经济的外部环境也在给消费者以关注“共享风险”的警示。

创业者能否回归商业?

在共享经济大打价格战的一两年里,背后依靠的正是资本带来的强有力补贴。在资本的助推之下,共享单车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商业的本质。但同时,没有资本的作用,共享单车可能发展10年甚至20年都达不到过去一两年的进程,资本就好像摁下了快进键一样,加速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整合和淘汰。

如今,外来的输血不再给力,而自身的“造血模式”还没有修炼成功,取消补贴等优惠政策,必然引起外界热议和质疑,甚至涉及到一些企业的生死洗牌。而如何实现资源的管控与体系的正常运转,以撑起这个庞大运转体系,却是这些创业公司缺乏思考的问题。

《共享经济大败局》中提到,“在资本的推动下,当下许多模式通过缴纳押金、按时租赁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与共享经济的本质相差甚远,更像是‘租赁商业行为’。既然是租赁商业行为,就要回归到商业本质,如何实现盈利才是创业者们的最终课题。”

监管者能否迎难而上?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共享经济监管的问题也开始进一步凸显——已经出台的一些措施明显失当又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对新经济业态缺乏了解也让监管方有无从下手之感。

共享经济的快速渗透和广泛普及,引发个人信息安全、押金风险、社会福利等用户权益保护难题。在平台责任界定不清、诚信体系不健全以及先行赔付机制缺乏等情况下,共享经济面临“监管难、取证难、维权难”的挑战。

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停车位、房屋短租、外卖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都会对原有的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公共空间资源管理方式等产生冲击,也给政策制定带来很大困扰。

当然,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不止以上方面。共享经济起步较晩,发展太快,变化也快,很多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涉及人数众多,相应的统计监测体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也无可厚非。但更为棘手的是,即使发现了问题所在,也知道了利益相关方各自的诉求所在,实际监管起来也还会面临手段缺乏的问题。

因此,在共享经济这个新业态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一定会出现层出不穷的监管问题。而监管者如何在共享经济问题的“泥沼”中不断突破和创新,是创造良好共享外部环境的必然之举。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说:“共享经济发展才刚刚开始,监管创新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享经济已经开始引领全球,说明过去的监管方针是行之有效的。对于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性地去解决。

猜你喜欢

下半场单车资本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Rough Ride
人生下半场 拼的是健康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互联网的下半场,开始了吗?
基金下半场谁是主角?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适应人生下半场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