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SI非视距识别的被动式指纹室内定位

2019-05-22王妙羽李宪军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室内定位神经网络

王妙羽 李宪军

摘 要:由于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技术的主要挑战是多路径和非视距(NLOS),因此,室内定位可以从NLOS识别中获益。然而,来自商用WiFi的接收信号强度信息(RSSI),使得非视距识别受限于有限的带宽和粗略的多径分辨率。文章提出了一种更加细粒度的方法,即利用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室内非视距识别。利用网卡及现有的WiFi设备,采集室内环境的CSI信息并提取特征信息,构建视距和非视距CSI指纹。利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算法进行非视距识别,从而达到室内定位的目的。在不同室内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的NLOS识别率达到96.43%,能有效并准确地区分视距与非视距位置。

关键词:CSI;非视距识别;室内定位;神经网络

关于WiFi系统中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识别的研究,有研究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其中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的几个统计特征包括均值、标准差、峰度、偏度、Rician K因子和卡方,利用拟合优度识别NLOS条件。作为多径分量的叠加,RSSI不仅在信号波长的量级上随距离变化,而且即使在静态链路上也随时间波动。文献[1]提出了一种名为PhaseU的实时LOS识别方案,探索和利用PHY层信息的相位特征,利用天线元素的空间分集和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子载波的频率分集。文献[2]提出了一种名为LiFi的基于物理层的NLOS识别方法,并努力消除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获得的多径信道脉冲响应(multipath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的无关噪声和NLOS路径,并利用CIR样本的偏度和Rician K因子识别NLOS路径。虽然该方案利用细粒度CSI来识别NLOS条件,但是问题在于需要预定义的识别阈值,这可能受到环境和设备的极大影响。由于室内环境极其复杂和可变,因此很难获得具有高精度的广泛适用的阈值。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iFi信号的CSI指纹的NLOS识别技术。根据CSI在不同环境下进行的大量实验的理论分析和观察,利用CSI的关键特征,结合神经网络算法识别LOS/NLOS条件,提高位置估计的精度。

1 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阶段、训练阶段和在线阶段。采集到的CSI样本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同时由于硬件限制等原因会产生相位偏移,因此,需要对CSI数据进行信号预处理。本文只利用CSI数据的相位信息,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提取到的相位信息进行校正。离线阶段,分别采集LOS和NLOS位置的CSI数据,得到每个位置的指纹信息,并添加位置标签,作为指纹样本输入神经网络中进行离线训练,构建特征指纹库。在线阶段,将实时采集到的CSI数据进行相位矫正后,输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匹配识别得到位置标签。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

(1)本文引入了基于CSI指纹的NLOS识别技术,更加细粒度地分析和研究室内多径效应的分布规律,通过区分NLOS/LOS路径,更有利于后续进行位置定位的工作。

(2)本文提出了在不携带设备的前提下利用CSI相位信息作为定位指纹。在室内环境下,人的活动对接收到的相位信息的影响不同,人在室内某个位置活动,对于CSI各信道的相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延迟。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提高定位准确率。

(3)本文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分类算法对处理后的CSI样本的相位进行训练,采用一发两收的实验场景,两个接收端的信息相对于单一接收端的信息,增加了训练集的数据量,有效提高了识别率。

2 相位校正

本文主要利用CSI的相位信息进行指纹识别。相位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载波频移(Carrier Frequency Shift,CFO)和采样频移(Sampling Frequency Shift,SFO)。

3 识别算法

我们设计了一个包含两个隐层的全连接分类神经网络,输入层120个节点,第一个隐层200个节点,第二个隐层100个节点,第二个隐层到输出层采用softmax分类函数,将得到的输出数据与位置标签作为交叉熵损失函数的输入,得到特征提取阶段的权重修正。

在迭代之前,首先将训练数据分类为利用分类函数得到的LOS和NLOS,然后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来建立LOS和NLOS的信号和距离之间的回归模型。在预测过程中,首先对来自预测点的CSI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特征以识别利用分类模型的LOS或NLOS,然后将相应的回归模型应用于位置标签匹配。

4 实验结果评估

4.1 实验场景

在本节中,我们首先解释实验平台和方法,然后对提出的NLOS识别方法进行详细的性能评估。实验环境:选取一个环境比较复杂的实验室作为实验场景,室内环境中配有桌子、电脑和其他木制或金属家具。数据收集:测量在室内15个点处进行,收集每个给定点的400个CSI数据包,一部分数据在LOS条件下,另一部分在NLOS條件下。数据一台支持802.11协议的TP-Link路由器,两根发射天线在IEEE802.11nAP模式下以5.8 GHz运行。两套台带有三根天线的笔记本电脑用作接收器ping数据包发送器,它配备5300NIC并运行Ubuntu11.04LTS,以上设备在室内环境构成了两条通信链路。

4.2 效果评估

由于PhaseU和LiFi分别选择Rician-k和偏度作为特征,并利用二元假设检验来识别LOS条件,但其性能对预定阈值非常敏感。考虑到干扰和距离因素,选择满意且广泛适用的阈值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基于阈值的方法等效于线性分类器,而大多数LOS/NLOS条件不是线性可分的。为了展示本方案的先进性能,我们将我们的方案与PhaseU和LiFi在室内环境中进行比较。如前文所述,本方案无需定义阈值,因此可能更适合在不同的现实场景中使用。图1为本方案与其他两种方案的识别率比较,由于采用CSI指纹表示的特征更加细粒度,且本方案采用了一发多收的实验场景,相较于其他两种阈值判定法及单发单收的实验场景,显然识别率要更高。

5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室内环境中使用现有的WiFi设备物理层的CSI数据,进行NLOS识别方法,无需被测对象携带任何额外设备。从CSI和其他统计特征中探索和利用描述多径效应的新特征,以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算法识别NLOS。本方案避免了在基于阈值的识别方法中选择适当阈值的问题。采用一发两收的实验场景,提高了信号的空间覆盖率,两条通信链路的设置增加了数据集,使得实验效果明显超出了现有方法的性能。接下来的工作将从定位精度上着手,在NLOS识别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更加有效、更精确的室内定位方案。

[参考文献]

[1]ZHOU Z,YANG Z,WU C,et al.LiFi: Line-of-Sight identification with WiFi[C].Toronto:Proceedings of the 3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14.

[2]YANG Z,ZHOU Z,LIU Y.From RSSI to CSI: indoor localization via channel response[J].Acm Computing Surveys,2013(2):1-32.

猜你喜欢

室内定位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抑制无线通信干扰探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拉矫机控制模型建立
复数神经网络在基于WiFi的室内LBS应用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和RBF神经网络的PID整定
基于神经网络分数阶控制的逆变电源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MPP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