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美学思想在声乐艺术中的体现

2019-05-22陈倩楠赵雄雄

祖国 2019年7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传承与发展

陈倩楠 赵雄雄

摘要:音乐美学是声乐美学的载体,又是艺术美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探索音乐美学在艺术美学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声乐美学,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本文以研究音乐美学思想发展、声乐艺术中美学思想为抓手,普及美学思想在音乐中的价值,为我国音乐美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声乐美学   音乐美学   传承与发展

一、音乐美学由来及其发展

(一)音乐美学的概念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基本规律的科学,它可以从不同角度涉猎音乐艺术的各种美学问题,进而认识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了解音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音乐美学涉猎很广,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还是各学科之间,都有音乐美学的渗入,不同人群对音乐审美有不同见解和自己独特的认识,例如,有的人喜欢流行音乐、有人喜欢古典音乐、有人喜欢浪漫派音乐,还有人偏爱民族民间音乐,但不管是何种音乐,其音乐美学的主线是不变的,就是要具备高雅性,能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在这一条主线的大框架下,不同的音乐又有其自身的魅力及特点。所以,音乐种类相互之间没有可比性,它们的多元化和独特化共同组成了音乐美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和人们思想的开放性。

(二)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音乐美学思想自古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音乐美学在不断地发展创新,它是一种潜移默化而形成的美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西周时期以来,礼乐制度被统治阶级当做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体现出了我国早期音乐美学与政治的融合。先秦诸子百家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承袭了西周时期的音乐思想,认为音乐应该为统治者服务,音乐具有教化人的作用,所以这一流派所追求的是礼乐合一,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儒家思想,将音乐置于极为突出的地位,同时将音乐审美的标准提到了美、善统一的高度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认为音乐不应该过于复杂,认为大音希声的音乐才是最高的音乐美学境界,即天、地、人浑然一体的“天籁”、“天乐”之境界。乃至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人们对音乐美学的追求也大有不同,有人认为只有中国的传统音乐才是最具美学思想的音乐,有人认为,只有西方的音乐才更具先进性、更具科学性,也更符合艺术审美要求,还有少部分人认为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推动我国音乐美学的发展。西方音乐源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的音乐主要以教堂音乐为主,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器乐开始发展,歌剧出现,18世纪古典主义时期,主调音乐迅猛发展,器乐与声乐并驾齐驱,体裁种类日益丰富完善。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更具开放性,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们在创作上突出“人的本性”,强调人是感觉的中心,在这种大背景下,音乐开始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像夜曲、标题音乐、十二音体系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等等新的音乐形式,构成了19世纪的音乐美学思。20世纪乃至二十一世纪,音乐开始进入极度反叛的阶段,几乎每个作品都有其独立的作曲体系,这一时期出现了像偶然音乐、序列音乐等一系列非和谐性的音乐,就音乐内容而言,西方理性思维的影响发展到了极致,集中反映了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对立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受到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音乐美学思想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甚至同时期的人们之间对于音乐美学的定义都不尽相同,这一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存在。

二、声乐艺术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声乐美学的含义

声乐美学隶属于音乐美学的范畴,是音乐美学的重要分支。声乐作为人类社会最原始、最纯朴的音乐表现形式,从其诞生就以丰富的艺术美深入地影响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例如,我国不同地域都有其极具特色的地方民歌,宁夏、青海有花儿,陕北有信天游,山西有山曲,内蒙有爬山调,而这些古老的民歌都是民间创作,口传心授的艺术精品,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们的生活状态。

(二)声乐美学的内容

1.声乐语言之美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的特殊工具,生动的演唱都要建立在特定的语言之上,从而抒发情感,体现艺术美感,声乐曲目的歌词运用优美的诗化语言以此展現了声乐美学的文学基础,歌词语言时而高低起伏,时而抑扬顿挫,时而华丽,时而质朴,让人们感受到歌曲的独特魅力,能够深刻表达歌曲的中心情感思想。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声乐艺术,无论是独唱、合唱,还是歌剧、流行歌曲等,声乐的语言之美都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旋律的作用是在于抒情,那么语言的作用则在于写意,有了语言的表达,声音形象才会变得有血有肉。

2.声乐旋律之美

声乐的旋律是声乐美学的骨架。例如不同的音调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受,小调、慢速的旋律线条通常会让人们感到悲伤,大调、速度较快的旋律线条会让人们感到开心。声乐旋律之美还包括和声之美,这主要体现在多声部声乐作品的纵向关系上,它能够使音乐在空间的发展上更富立体之美,从而推动音乐的走向,加强旋律的美感。除此之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旋律线条,所以旋律线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显露出当地人民的生活场景,一部声乐作品只有具有独特的旋律,才能展现出它的艺术之美。

3.声乐润腔之美

润腔是声乐艺术的核心,是歌者在演唱过程中以文化为背景、以自身情感为中心的艺术再创作,是抒发美的体现,同时创造美、深化美,从而深拓作品的含义,突出作品的韵味风格。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具备一定的演唱功底,要深入民间,多去了解作品所具备的地域特色,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下的声乐作品,所要求的润腔也大有不同。例如中国声乐作品要求歌唱中字头字尾之间过度的连贯性、辅音向元音过渡的自然性,故要求歌者灵活掌握润腔技巧,依字行腔,而意大利艺术歌曲辅音不进腔,只在元音上行腔,故腔体开口更大。

4.声乐音色之美

音色是歌者在艺术实践表演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千变万化的音色共同交织出声乐美,从而为观众提供不一样的声乐享受,比如陕北“信天游”、宁夏花儿音域跨度大,要求歌者音色明亮高亢,蒙古长调的婉转悠长,要求歌者音色浑厚绵长,南方小调音域跨度小细腻委婉,要求歌者音色甜美柔和。所以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俗造就了声乐作品不同的曲风,也造就了音色的丰富多彩。

(三)声乐中的美学思想

音乐是相通的,不管是何种的音乐种类,它们所追求的美学思想基本相一致,以声乐为例,其美学思想主要通过三方面来体现,首先是声乐艺术具有再创性,声乐艺术的演唱是在演唱过程中以作品的真实性为基础同时使其富于创造性,给予作品另一种生命。这是所有音乐乃至所有艺术及文化作品的共通点,所有的文艺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思想性和生命性都是作者以及二度创作者所共同赋予的。其次是时代性,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都具有时代的鲜明特征,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左翼音乐,而这一音乐形式正是时代所赋予的,并且能够具备实用性,能够为抗日战争所服务,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和爱国情怀。这一时期、这一类型的声乐作品所体现出的美学思想既具有时世意义同时也具备现世意义,其现世意义主要体现在激发当下人们的爱国情怀,让人们能够热爱国家、不忘国耻、铭记历史。最后是技巧服务于表现,演唱技巧是声乐中美学思想的核心体现,好的演唱技巧能够得以传承和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一技巧具备科学性,只有拥有科学的、先进的、娴熟的演唱技巧,才能够把作品的精髓呈现出来,歌者才能更好的将其用于表现作品本身所具备的美学思想。

三、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一)声乐美学的传承与发展

声乐美学作为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具备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声乐美学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走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方方面面,好的艺术美学思想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与昌盛。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国家的富强,中国声乐艺术在融合性发展,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固守传统,也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应该要借鉴西方的优秀唱法技术为我国本土的声乐发展所服务。

(二)中国音乐美学的传承与发展

与我国声乐美学的传承与发展相一致,我国音乐美学乃至艺术美学的发展都要时刻铭记以本民族传统艺术为根,同时汲取世界各国优秀的艺术养分,让其为我国民族艺术所服务,从而发展创新出符合我国当代潮流的“新传统艺术”,我们也应该时时刻刻记得,艺术最基本的美学思想是艺术应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就像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所強调的,文艺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好的艺术一定是能够被人民所接受与喜爱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高雅性,能够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还要保证其不被时间的潮流所打败,能够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王次炤.音乐美学基本问题[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02).

[3]李琦.漫谈音乐美学中的声乐美学[J].艺术百家,2005,(04).

[4]潘木岚.得而有思——评《声乐美学导论》兼谈声乐美学理论的研究[J].音乐研究,2004,(04).

(作者简介:[1]陈倩楠,就读学校: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学历: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硕士(音乐);[2]赵雄雄,就读学校:宁夏大学音乐学院,学历: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硕士(音乐)。)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不可复制的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