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3”注册入学背景下会计类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研究
——以无锡市为例

2019-05-22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计分卡会计专业校企

陆 洁

(无锡开放大学 江苏·无锡 214011)

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起,在省内高职(专科)院校中试行面向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含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毕业生注册入学的录取模式,2014年江苏省政府又提出了完善中职高职“3+3”、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等培养模式的实施意见。

到2018年止,无锡市有7所高职院校先后进行了中职高职“3+3”注册入学分阶段培养的试点,其中会计类专业注册入学的招生人数累计达到了约 13000 人。会计类专业实施“3+3”注册入学,这类学生在中职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进入高职院校后如果继续这些课程的学习,只是从课程内容上增加部分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在注册入学后,删减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加技能的实践课程、通过顶岗实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和动力,则必然会从本质上提高注册入学后学生的专业水平,进而达到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一)会计类职业院校资源亟待整合

近年来,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活跃度不断提高,对各类会计人才需求有增无减,再加之会计专业的开设成本不高,专业设置门槛较低,无锡市各类高职类院校中,有8所开设了会计专业。为解决本科办学对高职生源向下挤压的影响,有4所院校开始了“3+3”注册入学的试点。这些学校的会计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实训体系同质化程度较高,部分院校经无锡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厅评估为 “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招生规模相对较大,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但大部分工科类为主的职业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则招生规模则相对较小,相对应的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各院校间缺乏有效的竞争合作机制,表现为各自为政,办学效果不佳,教育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职业院校与企业缺乏共建平台

无锡高职类院校的会计专业都与各类企业,其中包括会计师事务所、部分无锡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代理记账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各个专业院校的网站不难看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历史较长,但这种模式的合作更多的运用了各校领导的人脉关系,建立合作初期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学生去合作企业实习,中、后期的合作就慢慢淡化。由于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如果在校企合作中无法获得利益,那么这样的合作必然不会持续下去。此外,虽然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企业较多,除个别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以外单个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不会特别多,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常常更青睐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合作,因此工科类专业中的订单班、冠名班等校企合作模式亦无法直接复制。总之,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缺乏使双方互惠互利的平台,缺乏深度融合的机制。

(三)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缺乏联系纽带

会计类行业协会包括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由于注册会计师工作对专业要求较高,这类协会也更多的与普通高校有各种合作和联系,鲜有与高职类院校的有力合作先例。高职院校缺乏对行业协会的调查和研究,从而对行业协会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没有找到与行业协会间联系的纽带,从而失去了与之合作育人的机会。据统计,在锡的高职院校和无锡市属高职院校,尚无与无锡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乃至江苏省会计师协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案例。

二、会计类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地方政府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运营的法规和政策

目前无锡市已建成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集团13个,地方政府却始终没有确定这些职业教育集团在各种资源、市场竞争、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与无锡这样一个职业教育大市的现状不相符合,因此迫切需要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市场调研基础上,制定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保障和规定无锡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权利与责任、准入机制等,促进其合作的效率。

(二)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会计类职业教育集团运营机制

在已建成的13 个职业教育集团中,尚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会计类职业教育集团,导致无锡众多的会计类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校外实训机制和基地,因此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会计类职业教育集团将会根本上促进无锡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的发展。

1.政府主导

建立以政府主导的无锡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的会计职业教育集团。政府作为纽带,连接学校和企业,使职业教育集团能够有效运营、校企深度融合。集团可以采用理事会制度,在合作办学、人才需求和培养、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及课程资源完善、实验实训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合作搭建平台。

2.多层次合作

在政府法律法规保障、职业教育理事会治理机制下,建立与各类企业的多层次合作。第一层次的合作为重点合作企业即理事会单位,这层次企业应包括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多家一定规模的代理记账公司。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同一个企业对会计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多,与这类企业的合作主要以冠名班的形式。冠名班级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增加课程的实验实训比例,每学期均安排在冠名企业的顶岗实习时间。中职注册入学进入高职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可以通过考核遴选进入冠名班学习,学生在进入冠名班后每一学年通过冠名企业的考核,毕业后可以与冠名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据调查,目前无锡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尚未有企业的冠名班,这与会计类职业教育集团的尚未建立有着直接联系。

第二层次的企业为友好型企业即非理事会单位[1],这个层次的企业应包含中小民营企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类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小且不固定,因此在对这些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会计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如会计专业金融会计方向、会计专业税务会计方向、会计专业农业会计方向、会计专业文秘方向等。职教集团院校与这些企业签订接收毕业生实习、接收优秀毕业生工作的协议。

第三层次为指导性机构。包括无锡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无锡财政局会计管理处等。这些行业协会和会计管理机构的参与,可以促进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也是会计职业教育集团的纽带性成员单位。

3.校企互推共建

上述职业教育集团的各个成员单位在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框架下,将实现互推和共进。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将更加有针对性,毕业生将更适应企业的需求,达到校企精准育人的目标;另一方面理事会企业将降低员工的聘用成本(主要是招聘过程中发生费用)、后期的培训成本,由于冠名班学生已经在企业顶岗实习无需岗前培训可以较快适应工作。此外,高职院校学生进入成员单位顶岗实习,也将使企业的用人更加具有弹性,如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较繁忙用人需求量较大的阶段可以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互利互惠的机制可以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在提高学校专业教学方面,专业教师可以有机会到校企合作企业实习,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和方法,将新知识、新方法带到课堂上,完成专业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对于会计专业而言,由于《会计准则》和相关税收法律、条例的变动较为频繁,教材通常会滞后于实务的变动,因此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实务渗透到高职院校专业的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4.校校联姻优化教学资源

职业教育集团的执行性成员单位为各个高职院校。在充分了解合作企业会计类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在有更多机会走入企业的保障下,各高职院校可以明确分工、优势互补,优化会计专业的教学资源,如“云课堂”“雨课堂”资源、微课资源、虚拟企业会计实训平台等。据统计,由无锡市教育局牵头建设的无锡市职业教育系列微课资源中,关于会计专业课程的微课项目有6 个,其中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这课题的微课有3 项,可见各院校资源建设的重复度较高,没有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架构下的校校合作,可以避免教学资源低效率建设。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完善的基层教育集团考核评价体系

(一)考核内容

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集团长期有效运营的基础。教育集团的考评体系应包括集团内部的准入机制、考核与评价机制[2]。有效的职业教育集团考核评价体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部政府委托专业评价机构对职业教育集团中政府某部门、行业协会、成员企业、成员高校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本构成、组建模式、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实训体系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反馈给政府,以便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各成员单位进行调整;二是内部各成员单位间的考核评价。主要评价资金的使用、人员的配备、教学效果、实验实训效果、职教集团的运行情况等,内部的考评有助于约束内部各单位[3],提高职教集团的运营效率。

(二)平衡计分卡考核设计

平衡计分卡理论最早由Kaplan 和Norton 提出,并于1992年开始在企业的绩效评价中应用[4]。平衡计分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被营利组织广泛接受的绩效评价工具,而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开始研究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的应用情况。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许多学者先后论证了平衡计分卡在高校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职业教育集团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亦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估。

图1 职教集团平衡计分卡

职教集团平衡计分卡的构建如图1所示,“学生及利益相关者”是职教集团的“客户”,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原理,组织所有的活动应该以支持“客户”为目标。职教集团应该确定学生、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作为“客户”。“内部流程”是构建平衡计分卡体系的基础,职教集团的内部流程包含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后勤保障、政府指导。“学习和成长”是推动平衡计分卡有效实施的动力。职教集团要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创建校园文化、培育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库。“财务”是平衡计分卡实践的保障。对于职教集团而言,要考核集团成员间合作的投入和产出,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效率[5]。

猜你喜欢

计分卡会计专业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的启示——以某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为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平衡计分卡研究文献综述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