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市水安全保障规划研究

2019-05-21刘德东谭乐彦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潍坊市潍坊减灾

刘德东,谭乐彦,李 楠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研究探索国家水安全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大任务。

本文以潍坊市为例,从基本市情水情、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规划总体思路、主要任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编制潍坊市水安全保障规划,制定潍坊市水安全保障规划蓝图,指导潍坊市水利规划建设,提升潍坊市水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成果对各地做好水安全保障规划顶层设计有参考意义。

1 基本市情水情

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1.61万km2,属于“黄蓝”两个战略发展区,地理区位优越。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5522.7亿元,经济实力雄厚。

潍坊市河流密集,水系众多。境内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103条,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2条,主要有潍河、弥河、白浪河、北胶莱河和小清河等五大水系。其中,潍河、弥河两条大河流域面积在3000km2以上,纵贯潍坊南北,是潍坊市的母亲河。

潍坊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64.8mm,当地水资源总量为27.28亿m3。潍坊市水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根据2016年数据测算,潍坊市人均水资源量292m3,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属严重缺水地区。二是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从南部山区的800mm降到北部滨海平原的500mm。三是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剧烈。汛期6—9月份降水占全年的72%左右,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幅度也比较大,丰、枯年水资源量相差悬殊,常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这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2 水安全现状分析

2.1 水安全保障现状

潍坊水资源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全市建成大中型水库28座、小(一)型水库92座,小(二)型水库534座,塘坝4207座,全市水库总库容达35.54亿m3,兴利库容14.60亿m3,拦河闸坝3125座,拦蓄能力1.83亿m3;全市基本构建起以103条河道、654座水库为骨干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5327.968km2,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81.43%,已建湿地公园26处,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30多个,湿地和水利风景区数量居山东省第一。全市已基本构建起城乡供水、节约用水、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和水利管理综合体系,为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当前的水利改革发展,虽然取得巨大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要求和新时期中央、省、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要求相比,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脆弱等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局部地区或一定时期内已经演化成一定程度的水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

(1)水资源节约保护能力与资源性缺水的市情不相协调,节水型社会尚未真正形成。一是农业节水工程体系尚不完善。全市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66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工业节水水平不高。2016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43m3,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城镇用水存在跑冒滴漏问题。全市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1.89%,仍需进一步降低。四是非常规水直接利用量低。现状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率20%左右。

(2)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尚不够完善,水资源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是省级骨干水网体系仍不完善。受调水工程渠道所限,全市引黄、引江指标无法充分利用,一旦遇连续干旱或特殊干旱年份,可能形成大的供水危机。二是局域水网和雨洪资源利用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地区雨洪资源调蓄、调配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尽管农村供水已实现全覆盖,但原有工程仍需巩固提升改造及加强管理保护。

(3)防洪减灾体系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防洪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一是防洪减灾工程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全市主要河道尚有较多险工险段等防洪隐患。闸坝老化失修,洪水测报、调度等信息化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沿海还有30多公里的海岸无堤防保护。三是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强。四是防洪抢险组织指挥体系不够健全。随着潍坊市经济总量、人口财富日益增长,洪涝灾害风险日趋加大,防洪减灾仍面临严峻挑战。

(4)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尚未建立,与建设生态潍坊、美丽潍坊的要求不相匹配。近年来,局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超出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2016年,全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2%。全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2500多km2,海咸水南侵的威胁依然较大。全市仍有1500km2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破坏了水环境,加剧了水短缺。

(5)现代水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道远。水资源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尚未落到实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到位,水生态持续保护能力不强。

3 规划总体思路和布局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基于潍坊面临水安全形势,以潍坊水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五大问题为导向,规划实施五大任务,统筹解决潍坊三大安全隐患,建立以供水安全、防洪防潮安全、水生态安全为核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潍坊市水安全保障规划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潍坊市水安全保障规划总体思路图

3.1 供水安全保障总体思路和布局

根据潍坊市现状水系及经济发展格局,按照“全面开发地表水、积极调引外来水、科学利用地下水、鼓励利用非常规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立足当今,考虑长远,规划充分利用潍坊作为省级水网“调水中枢”的优势,积极与省级水网对接,外接内连,构建“南调北引、内部互连,点线调蓄、高效利用”的水资源调配利用格局,保证潍坊市水资源“引得来、用的好”,给潍坊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供水安全保障。潍坊市供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如图2所示。

“南调北引”是指对接省级骨干水网,南部对接五库连通,调引沂沭河洪水资源,北部对接南水北调、胶东调水、黄水东调骨干输水动脉,积极引江引黄。“内部互连”是指在现有市域局域水网的基础上,继续按需规划内部互连互通工程,形成四通八达的内部水网格局。“点线调蓄”是指规划新建水库、水库增容、河道拦蓄工程,发挥水库、河道的点线调蓄作用。“高效利用”是指的是以农业节水工程为主,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再生水等非常规水的利用,加强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

图2 潍坊市供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图

3.2 防洪防潮安全总体思路

按照“上拦、中滞、下排、北挡”的思路,系统梳理、查缺补漏,加强防洪防潮减灾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以水库、河道为架构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以海堤为主体的防潮工程体系,发挥上游水库拦洪消峰、中游河道槽蓄滞洪、下游洪水下泄外排、北部沿海堤防外挡的防洪防潮骨干构架作用,保证潍坊市防洪防潮安全。

3.3 水生态安全保障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工程带动、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启动“百河百库、千村千塘”生态治理战略工程,同时,注重水土保持等面上工程的治理,“点、线、面”结合。通过水源地保护、水系生态治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系统举措,改善全域生态,发展全域旅游,在省内乃至全国打造生态文明潍坊样板。

“百河百库”主要是指在现有生态治理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河道的生态治理、水库水源地的保护,打造百河百库点状、线状生态骨架。“千村千塘”主要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选择千个村庄,一村一塘,将现有村内、村边已经淤积、废弃的池塘进行清淤整治、疏通与周边水系的通道,改善沿塘生态、提升沿塘环境、恢复坑塘功能,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点、线、面”结合是指通过点状库、塘、湿地的生态保护和治理、现状河道生态廊道的打造、面状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系列工程举措,点线突破,面状结合,系统全面的提升潍坊全域生态环境。

3.4 规划总体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破解潍坊市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恶化三大核心水问题,建立起配置优化、合理、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蓄排自如、安全可靠的防洪防潮减灾体系,生态健康、环境优美的水生态保障体系,为建成节水型社会和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提供更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潍坊市近期和远期水安全保障目标指标见表1。

表1 潍坊市近期和远期水安全保障主要目标指标

注:1.指标带()为平均值,带[]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累计数。2.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是以2015年为基数。

4 规划主要任务

(1)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完善节水激励机制、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为重点,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努力形成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2)建设坚实大水网,构筑供水安全保障基础支撑。根据水系布局、工程现状,规划实施峡山水库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引黄济青工程改扩建等,积极与省级水网对接,外接内连、构建“南调北引、内部互连,点线调蓄、高效利用”的水资源调配利用格局,给潍坊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供水安全保障。

(3)强化水灾害防御,构建灾损可控的防洪防潮安全屏障。推动实施流域面积3000km2以上潍河、弥河重点河段治理,实施虞河、浞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推动三里庄水库、兴隆拦河闸等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建设,建设海堤工程,加快构建以水库、河道为架构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以海堤为主体的防潮工程体系。

(4)加强水生态保护,建设水系健康发展新格局。通过“点、线、面”结合,实施白浪河等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弥河中央城区段等生态河道,实施小河道、小坑塘清淤生态整治,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

(5)深化水管理改革,实现治水兴水能力现代化。探索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探索推进水权制度建设,依法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积极探索推进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

5 结语

水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安全,关乎民生、生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核心要件。研究编制水安全保障规划,制定水安全保障顶层设计,指导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很有必要。研究基于潍坊面临水安全形势,以潍坊水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五大问题为导向,规划了五大实施任务,统筹解决潍坊三大安全隐患,提出建立以供水安全、防洪防潮安全、水生态安全为核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水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成果对各地做好水安全保障规划顶层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潍坊市潍坊减灾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筝”艳潍坊四月天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