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窄窗技术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的运用

2019-05-2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阅片大面积征象

黄 琨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中医医院放射科 广西 南宁 530299)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为6小时内发生的脑梗死,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以往大都认为6小时以内的脑梗死CT图像上无法显影,或者显影的一般都超过6小时,但随着螺旋CT技术及其匹配软件的发展,CT平扫联合窄窗技术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是有一定的诊出率的。本文收集135例该病例的CT影像资料,应用CT平扫与平扫联合运用窄窗技术2种方式对同一组病例进行阅片,旨在探索一种便捷的、能提高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诊出率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科行CT平扫,并经短期复查CT或MRI检查证实的135例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初诊资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63例,年龄49~91岁,平均年龄62.4岁。患者临床主诉或家属代述为头晕、呕吐、偏瘫或突发意识障碍,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在6小时内。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自动毫安秒。层厚4.8mm,螺距1.5mm,扫描后将图像导入PACS系统。

1.3 图像分析

由2名在放射科工作5年以上医师各自采用常规平扫图像阅片法(A法)与平扫联合窄窗技术图像阅片法(B法)对135例病例在PACS系统进行双盲独立阅片,结合患者病史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脑梗死,并记录诊断结果。观察结果分3个等级[2]:不存在脑梗死或陈旧性脑梗死定为0级(阴性);未除外大面积脑梗死建议短期复查定为1级(可疑阳性);明确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定为2级(阳性)。窄窗技术:利用鼠标右键上下调节窗位,左右调节窗宽,本例将图像窗宽在50~20、窗位35~25之间,再观察。(注:我院PACS系统调节窗宽窗位可根据个人习惯设定鼠标右键或滚轮调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甲乙2名医师诊断结果一致性程度,运用Kappa检验,Kappa≥0.75时,结果一致性程度较高。以阅片者最后的结果,对照短期复查CT或MRI检查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检验甲乙2名医师各自前后不同阅片方式的诊断结果差异性,运用χ2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乙2名医师运用CT平扫/平扫联合窄窗技术阅片的诊断结果具均有较高一致性(Kappa=0.941/0.956),(表1,表2)。2名医师各自运用2种阅片方法对该病的诊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3)。CT平扫与窄窗技术对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结果对比见图1~图3。

表1 2名医师应用CT平扫图像阅片的诊断结果

表3 2名医师应用CT平扫/平扫联合窄窗技术图像阅片的诊断结果χ2检验(1级+2级:0级)

图1~4为同一病人男,56岁,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发病5小时余),

3 讨论

目前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方法主要有MSCT、CTP及DWI等,后两种检查在显示病灶方面优势较明显[3],但大面积梗死患者往往比较烦躁、呼吸幅度大,加上扫描时间较长,易造成图像伪影,不利于观察,CT平扫至今仍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式。此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如不能迅速恢复血供,极易造成偏瘫或死亡,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快速准确的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面,CT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CT征象,目前在医学影像范围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有3种[4]:①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动脉闭塞早期新鲜血栓形成有关,陈旧性血栓密度较低[5];②局部脑组织肿胀征:脑回增宽、脑沟变浅,与细胞毒性水肿[6],细胞内水增加有关;③脑实质密度减低征:血管源性水肿[7],细胞外水增加有关。这3种征象可单一出现,亦可联合出现,如果只有单一征象往往使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首诊漏诊率较高。笔者回顾分析135例患者的首诊诊出率发现,这3种阳性征象的出现率分别是:①征象15例(11.1%),②征像16例(11.2%),③征象25例(18.5%);本研究中,2名医师各自采用CT平扫图像对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约为41.4%和35.5%,与单鲁琴等[8]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常规CT平扫图像上的阳性征象出现率不高,从而影响着病变的首诊检出率。笔者发现,利用窄窗技术可以提高③征象的诊出率,如本例窗宽23~51窗位25~36间调节病灶显示出可观的灰度对比度,从而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65.9%/61.5%。

在回顾性分析中,漏诊常见的原因是对上述征象认识不到位,或阅片不够仔细,未能及时调整窗宽窗位发现隐匿性密度减低区,崔惠琴等人的研究中[9],通过测量脑组织对称部位的CT差值来识别脑实质密度减低征,可以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出率,与本研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综上所述,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利用CT现有的可调节的窗值,提高图像各组织的灰度对比,从而提高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诊出率,在为病人争取溶栓时间窗或扩大治疗时间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减免部分病人再进一步做增强、CT灌注成像、MRI及DSA等检查,减轻病人住院费用。本研究尚存一定的局限性,首先,CT图像要求左右基本对称,对配合度稍差的病人,会影响图像质量,导致漏诊;其次,阅片时间延长,对诊断医师完成日常工作量有一定的挑战。

猜你喜欢

阅片大面积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人工智能阅片在体检肺结节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阅片列表在耳科住院医师颞骨CT影像阅片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16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SP-1000i全自动推片染色仪及CellaVision DM96自动阅片仪在形态学检验人员镜下比对中的应用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