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地铁站域媒介空间文化传播效果与资源优化思路

2019-05-20严建伟

关键词:遗产地天津媒介

严建伟, 赵 艳,2

(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300072; 2.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建筑系, 天津301636)

随着平面、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城市主流人群的感知途径、思维理念、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将城市地铁站域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媒介空间,充分挖掘地铁站域周边的城市文化资源,辐射城市建设主力军的主流价值观,是城市文化环境的健康与永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先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命题之一。目前我国城市地铁文化建设以关注政治文化、出行交通、新闻资讯、商业文化等方面资讯内容为主,往往缺少与城市地域文化相关联的信息及综合文化传播平台,仅北京、西安、成都、杭州、香港等城市的个别地铁线路的媒介空间环境与城市地域文化结合紧密[1-5],尚未达到从城市地铁站域的整体视角进行文化资源整合及有效传播。课题组选择天津城市地铁作为调研对象,通过观察、走访、深度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天津地铁站域媒介空间的文化传播现状进行取证解析。

一、 既往研究

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以地铁文化传播的内容、价值、媒介类型、个别案例研究为主[6-7],通过利用地铁公共空间进行公共艺术规划,达到传播文化与信息的目的。如王文婧、张越[1-2]等人对北京、西安等城市地铁的文化传播进行实证研究;也有学者从壁画、广告、公共艺术等媒介途径对地域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塑造进行研究[8-11]。Besner、Clément Demers[12-13]对蒙特利尔的“地下空间人性化”、地下空间与网络整合经验进行详细解读。综上,城市地铁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媒介空间,其传播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以上研究尚未从城市地铁媒介空间规划的整体视角解读城市文化传播的实际效果与文化资源改进思路。此外,不同地域类型体现的城市文化偏好必然存在差异性,可从城市地铁站域媒介空间的地域文化视角,对其文化传播进行整体系统梳理与解析。

二、 天津地铁站域媒介空间的数据采集分析

1. 研究对象

根据天津市地铁规划,2020年天津地铁将承担60%以上的公共出行客流需求,地铁站域将辐射全市主要的交通走廊,实现以公共交通出行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TOD①)。截至2018年7月,天津运行6条地铁线路,已覆盖整个中心城区和环外4区形成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运行里程近219.8公里。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当居住地点位于地铁站5~10分钟慢行时间圈内,60%的居民将会选择“慢行+地铁”的出行方式[14]。基于天津城市多元化的地域文化特征②,以居民步行10分钟左右到达地铁站点为可达性划分依据③,筛选小白楼站、天津站、鼓楼站、津湾广场站、北宁公园站和周邓纪念馆站6个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站作为研究对象。

2. 基础数据采集

通过实地调研及数据分析,对6个有代表性的地铁站域媒介空间进行定性分析,从区位特征、站内媒介空间特征与站外媒介空间特征3方面进行初步比对(见表1)。

表1 天津城市地铁站域典型媒介空间基础信息

三、 受传者基本属性及行为活动调查

2018年4月-2018年7月,针对6个地铁站域展开实地调研与发放问卷,实际发放问卷2 000份,收回2 000份,通过信息比选,实际有效问卷1 663份,有效率83.15%。被调查人群女性占49.19%,男性占50.81%。年龄层面18~25岁青年人最多,占32.77%,26~35岁占22.97%,36~45岁占17.5%,不满18岁占15.09%,大于45岁占11.67%。调查者通常以乘坐地铁作为生活出行(购物、娱乐、探亲等)、日常通勤(上班、上学)为主要目的。

1. 受传者最常获取文化信息的方式

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研究受传者不同年龄层,对于最常用的获取信息方式的差异关系,调查发现:受传者不同年龄层样本对于最常获取文化信息方式呈现出显著性,具体分析可知:18~25岁选择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比例为85.32%,明显高于平均水平70.84%。不满18岁选择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比例为81.27%,明显高于平均水平70.84%。大于45岁选择广播、电视的比例为34.02%,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4.61%。36~45岁选择广播、电视的比例为24.74%,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4.61%。总结可知:受传者不同年龄层样本对于受传者最常用的获取文化信息方式全部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媒介,逐渐成为受传者最常用的获取信息方式。

2. 受传者在地铁中的行为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70.84%的受传者表示通常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为微信、网站、微博等新媒体途径。在地铁上使用最多的新媒体客户端依次为微信、微博、QQ、支付宝、视频、搜索引擎与游戏,这说明新媒体时代下,人们感知途径、思维理念、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然而在是否关注地铁官网与地铁相关公众号的问卷调查中显示,55.32%的受传者尚未关注。对6个媒介空间进行的行为记录与访谈也表明(见表2),除大型交通枢纽天津站以外,其他站点观看媒体信息的人数并不多,人们更多依靠手机来完成必要的出行服务与文化资源查询功能,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途径,加强地铁媒介空间的文化传播力度,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表2 天津地铁站域典型媒介空间行为调查表⑥

四、 天津地铁站域媒介空间文化传播满意度分析

本研究将天津地铁站域媒介空间分为站内媒介空间与站外媒介空间两个维度,站内媒介空间包括党政宣传、LED媒体广告、商业宣传海报、传媒地铁电视、艺术作品与地铁报纸六个媒介指标;站外媒介空间媒介指标则由周边信息导引系统、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换乘点信息系统、宣传海报、标志物、艺术装置及公共/商业服务设施构成。

1. 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次定量采集的12个李克特量表题,分为站内媒介空间和站外媒介空间两个维度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15](见表3),采用Cronbachα系数测量数据的信度质量水平,以验证数据质量可靠。从表3中可以看到:站内媒介空间与站外媒介空间两个维度的α系数值均为0.901,高于0.8,说明本次数据的信度质量水平较好,研究数据真实可靠。

表3 信度与效度分析⑦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站内媒介空间与站外媒介空间的数据合理性与有效性分析表明:所有因子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KMO值为0.96,大于0.6,表明数据具有效度。另外,两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35.301%,32.223%,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7.525%大于50%,表明研究项信息量能够有效提取。结合因子载荷系数,确认因子(维度)和研究项对应关系,是否与预期相符,如果相符则说明具有效度,反之则需要重新进行调整。通过分析发现,两个因子与站内媒介空间、站外媒介空间的维度划分有对应关系,说明本次因子分析数据具有效度。

2. 满意度分析

统计分析发现:站内媒介空间与站外媒介空间共两项的最小值小于平均值3个标准差,总结可知,站内媒介空间与站外媒介空间共两项数据的最值超过平均值3个标准差。通过中位数结果来看,站内媒介空间满意度与站外媒介空间的媒介因子满意度均为3.5(见表4),表明受传者对媒介空间整体的满意度普遍一般。对于站内媒介空间的满意度依次为(见图1):传媒地铁电视、党政宣传、商业宣传海报、LED媒体广告、艺术作品、地铁报纸;站外媒介空间的满意度依次为:周边信息导引系统、换乘点、公共/商业服务设施、宣传海报、标志物、艺术装置。调研发现,由于地铁报纸只在早高峰时段发放,其他时段受传者没有接触到这类媒介宣传,调研的典型站点中也仅在津湾广场站、天津站和北宁公园站有少量壁画装饰,因此,受传者对于周边信息导引系统、公交换乘点的满意度最高,而地铁报纸、艺术作品、艺术装置媒介因子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表4 满意度描述分析⑨

名称样本量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站内媒介空间1 663null53.3111.3273.5站外媒介空间1 663null53.3891.2613.5

五、 天津地铁站域媒介空间文化传播的资源优化思路

地铁媒介空间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承载着城市建设主力军的主流价值观,文化传播的内容直接作用于受传者的文化信息认知效果、价值形成及维护效果,进而影响受传者的社会行为方式。挖掘受传者日常参与的文化活动及地铁引入文化资源的意愿,有利于地铁站域文化传播的资源优化及文化传播平台的建立。

1. 典型站点与引入文化资源的多重响应分析

研究发现,受传者参加周频次最多的文化活动类型为商业文化活动、公益类文化活动及饮食文化活动,受传者的日常社会文化活动主要以培训教育、电影、曲艺、音乐、演奏会等文艺活动和教育、阅读、观展与观演等公益活动为主。传统文化活动、景观文化活动的参与频次以月、年为主。根据受传者日常参与文化活动属性分析,结合天津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及地铁站域媒介空间的现状分析,可从公益宣传、历史文化与互动艺术三方面丰富文化传播内容。具体从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大众休闲娱乐信息及(多媒体)互动艺术装置6方面构建地铁文化资源平台。利用交叉分析对不同文化分区的典型站点与引入文化资源意愿进行多重影响分析发现,各调研地点对不同的文化资源均有较高的引入需求,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和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的文化资源引入需要最高。针对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站、鼓楼站和周邓纪念馆站的需求高于平均水平57.4%;对于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文化资源,周邓纪念馆站选择比例66.67%,明显高于平均水平55.20%;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文化资源需求高于平均水平47.8%的站域为周邓纪念馆站、鼓楼站和海河天津站。

2. 媒介空间与文化资源逐步回归分析⑩

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大众休闲娱乐信息与互动艺术装置作为自变量,站内媒介空间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余下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一共4项在模型中(见表5),模型通过F检验(F=12.667,p<0.05),说明模型有效。模型公式为:站内媒介空间=2.941 + 0.289×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 0.181×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 0.131×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 + 0.177×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此外,根据多重共线性检验表明,VIF值全部小于5,模型较好。最终具体分析可知: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会对站内媒介空间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表5 站内媒介空间与文化资源的逐步回归分析

表5 站内媒介空间与文化资源的逐步回归分析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B标准误βtpVIFR2调整R2F常数2.9410.06445.6770.000∗∗爱国主义宣传教育0.2890.0670.1064.3250.000∗∗1.027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0.1810.0660.0672.7280.006∗∗1.042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0.1310.0660.0491.9840.047∗ 1.042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0.1770.0660.0672.7050.007∗∗1.0390.030.02712.667∗∗

注:*p<0.05;**p<0.01。

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大众休闲娱乐信息、(多媒体)互动艺术装置作为自变量,而将站外媒介空间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余下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一共3项在模型中(见表6),模型通过F检验(F=15.588,p<0.05),说明模型有效。模型公式为:站外媒介空间=3.068 + 0.267×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0.19×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 0.199×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此外,根据多重共线性检验表明,VIF值全部小于5,模型较好。最终具体分析可知: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会对站外媒介空间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表6 站外媒介空间与文化资源的逐步回归分析

注:*p<0.05;**p<0.01。

以上分析可知,天津地铁站域的站内媒介空间,文化传播资源可从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4方面进行引入与优化;站外媒介空间可从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3方面文化资源进行植入及优化。

3. 地铁站域媒介空间文化传播资源的优化路线

天津地铁站域媒介空间的文化传播资源优化可从“主题确定—格局优化—空间层级—地铁文化产业”的优化路线展开。“主题确定”旨在明晰天津城市地铁站域的文化传播主题,增加公益宣传类、历史文化类与互动艺术类的传播内容,建立以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与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为主题的文化传播资源数据库,为全面整合与优化天津城市地铁站域的文化资源及相关资源价值,形成整体文化格局提供坚实支撑。“格局优化”是根据天津市地域文化的空间迁移规划及空间格局特征,结合地铁布线分区,优化地铁站域媒介空间文化传播资源的空间格局,构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站域空间环境。“空间层级”的优化思路是结合地铁线路的运行规律,提出地域站域的空间层级路径、龙头优化路径与资源辐射策略,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地铁站域媒介空间文化传播路径。“地铁文化产业”是将与城市文化、新媒体、地铁文化传播有交互关联的企业、供应商、服务商及相关文化产业厂商进行空间集聚及产业融合,形成新媒体时代城市地铁站域文化传播平台的良性发展机制。

六、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6个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地铁站域媒介空间进行初步比对发现,除津湾广场站以外,其他站点的站内媒介空间地域文化特征普遍不明显,文化传播媒介的路径趋同,传播效果一般。站外媒介空间的地域特征受城市地标建筑、标志物及周边景观影响较大,传播媒介以功能性导向为主,传播效果一般。对受传者基本属性与行为活动测量表明,新媒体媒介逐步成为受传者接收文化信息的主要方式,而地铁文化传播媒介的观看效果远不及手机等途径。因此,应加大新媒体媒介的传播路径,增加公益宣传类、历史文化类与互动艺术类的传播内容,重点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特色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展示、天津传统手工艺展示及利用地铁站域公共艺术品的主题文化资源,建立具有天津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站域文化传播平台,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实现城市文化环境的健康与永续发展。

注 释:

①TOD,以大运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②依据天津艺术规划重点课题《天津城市广场文化特色蕴涵研究》中对天津市地域精神文化划分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站点。

③依据天津2020年地铁规划,天津轨道交通将承担60%以上的客流量,居民步行约10分钟到达轨道交通站。

④站内媒介空间分为通道式、驻留式和功能性空间,从出入口、站内通道、隧道、墙体、柱体、顶面、站口、通风口、风亭几个层面进行媒介空间的定性分析。

⑤站外媒介空间分为引导空间、上盖综合体和景观广场,从导引标识牌、公交站牌、城市地标建筑、标志物、上盖综合体中庭、大厅、商业街及广场层面进行定性分析。

⑥行为调查表(系统观察使用的行为分类记录单)。以空间环境类型来区分,本研究将媒介空间划分为站内空间与站外空间,从空间人数、传播媒体位置、内容、观看人数及其他行为方面来进行记录。

⑦利用SPSSAU进行效度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数据的有效性。KMO值是探索性因子检验指标(KMO值高于0.8,说明效度高;介于0.7~0.8之间,说明效度较好;介于0.6~0.7之间,则有效性可接受)。df是自由度,计算某一统计量时,取值不受限制的变量个数;p值,也称显著性值,用于描述事件发生概率,0.01水平显著、0.05水平显著。

⑧α系数值高于0.8,则说明信度高;α系数介于0.7~0.8之间,则说明信度较好;α系数介于0.6~0.7之间,则说明信度可接受;α系数小于0.6,说明信度不佳。

⑨描述性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数据的整体情况。

⑩逐步回归与回归分析区别在于,逐步回归模型会识别出显著性自变量(X),不具有显著性的X会移出模型。首先分析模型拟合情况R平方值,对VIF值进行分析(判断多重共线性);其次分析X的显著性,如果显著,则说明X对Y有影响关系,最后对比分析X对Y的影响程度。

猜你喜欢

遗产地天津媒介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如果天津有“画”说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天津卷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天津之眼》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