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

2019-05-17曾卫芳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5期
关键词:法制环境保护青少年

曾卫芳

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须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为基础,在学科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渗透,才能提升教育效率,增强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標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而初中历史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又有着独特而显著的功能。

一、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逐步呈现低龄化趋势和上升趋势,形势比较严峻。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原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法制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较多地出现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通过对具体的历史法制的讲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自觉性,提高法制意识。

1.通过历史法制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法的本质

青少年初次接触“法”的概念是在岳麓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第四课《夏传子家天下》中提到的夏朝刑法。教师可围绕“奴隶主阶级为什么要制定刑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在七年级上第十四课《伐无道诛暴秦》中提到,秦始皇通过制定严酷的刑法对人民进行统治。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封建社会里,‘法是地主阶级进行统治和剥削农民阶级的工具”。

对历史法制的讲述,能使学生初步形成“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的观念。教师可通过引申和引导使学生明白当前我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体现。

2.通过对某些法制的具体讲述,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如八年级下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中提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这一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人民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证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在八年级下第二十二课《教育、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提到,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可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不接受义务教育,以及教师侮辱、体罚学生均是违法行为;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每个人的权利,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必经之路。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

要从实际出发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需要充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前准备,将“计划、准备、教师、教材”结合在一起,通过教育让学生逐步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观念。

一是要根据青少年的认识水平和身心特点传播法律知识。初中历史课侧重于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故教师在授课时应以帮助青少年提升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目标,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要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是实施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使法制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学科法制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法律知识外,更要有针对性地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还要重点关注少数具有不良倾向的学生,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行为发生。

四、谈古论今,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中国古代的许多朝代均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这说明中国历朝历代对环境保护都比较重视。例如,秦朝制定了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环保法——《田律》;南北朝对乱砍滥伐林木者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唐朝制定了《唐律》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宋朝制定了保护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法来保护河堤;元朝制定了法规对林业、鸟类进行保护;明朝的督促检查执法制度和清朝设官专管水利,设堡专门保护河堤的办法,延续至今仍在实行。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大环境保护法制观念的宣传教育力度,渗透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对当今世界各国出台的各种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要突出时代性

在历史教学中的法制渗透教育,应使历史知识的讲解更贴近现实,为学生提供分析现实社会的依据,帮助学生看清时弊的根源,进而使他们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疑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使时代感和历史感相互交融。

例如,在八年级下第十六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一课,教师充分利用史实来进行引导: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2005年3月14日,中国政府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达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时代赋予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职责。作为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和教育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从具体的教学内容着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能用历史观分析现实社会,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法制环境保护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漫画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