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识别及护理对策

2019-05-16张淑彦

智慧健康 2019年10期
关键词:瞳孔病因病人

张淑彦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0 引言

急性昏迷主要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是一种急剧的脑部血液循环异常疾病,病人多存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基础病,引发脑血管突发成血栓,从而出现缺血性脑梗塞,或血管破裂出现脑出血。急性昏迷常常存在神经异常,肢体活动困难,失语、头晕、呛咳、严重时昏迷,未开展有效的抢救将导致死亡。心、脑血管属于身体血液运行的关键场所,脑属于身体最发达最精密的生命器官,功能非常复杂,不仅仅属于生命中枢的场所,同时也能调节人体每个组织功能,让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1]。抽取76例急性昏迷病人进行研究,开展病因识别与护理对策,体会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情况

抽选医院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昏迷病人给予分析,包括男性44例,女性32例,年龄在44~78岁,平均(47.2f1.02)岁。按数字顺序平均归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通过对比所有病人的基本信息,例性别、年龄等,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在临床上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开展传统护理工作服务;研究组开展病因识别及护理对策,主要方法如下。

1.2.1 诊断途径

医生与病人家属或对发病情况了解的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昏迷病史以及疾病发作时的情况,全面详细地监测病人的具体表现以及体征。有利于在第一时间内对病人的昏迷程度进行正确客观的评断,同时进行脑部CT、血常规、血糖、尿常规、X线片等必要的检查。抢救的准备以及诊断同时落实,能够有效保证后期科学系统、连续性的救治。

1.2.2 抢救流程

将病人送到医院后,马上执行呼吸道的清理干预,由于昏迷会造成病人出现咳嗽以及吞咽反射功能的异常,另外分泌物与呕吐物会造成呼吸道受堵。因此,医院实施抢救的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即帮助病人选择恰当的体位,立即清除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有效的措施如下:①帮助病人选择侧卧或头偏一侧,借助压舌板清除口腔里的阻塞物,必要时借助喉镜清理咽喉部异物。②舌后坠程度较为严重的病人可以去掉枕头,抬起病人颈部,告知病人下颌前移,进而保持气道顺畅[2]。③必要时开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促进痰液排出。④呼吸道顺畅是确保抢救病人实施氧疗功效的基础。浅昏迷病人采取鼻导管供氧,深昏迷病人则把下颌向前托起,采用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⑤观察是否存在痰阻塞呼吸道所导致的机体缺氧,通过观察血氧饱和度的情况来判定。一旦血氧饱和度小于90%时,须积极对病人进行吸痰,能够降低由于痰液阻塞产生的低氧血症发生机率,并且防止出现繁琐的临床操作。

1.2.3 建立静脉通道

护士需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为了保证昏迷病人的循环功能,没有监测血糖前,先静滴生理盐水,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条件允许的采取血糖仪给予科学的指导用药。

1.2.4 脑外伤导致的昏迷

病人往往会伴有出血的情况,抢救过程中必须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出血量,尽可能避免无用的搬动,若需搬动时,将病人放置到硬制板床上,保持头部处于中间的位置,禁忌弯曲搬动病人身体和头部,防止由于脊髓的损伤进而严重危害生命健康[2]。

1.2.5 病情监测

(1)神志的监测。判断病人的神志状态是了解脑血管疾病病情发展情况的关键措施,意识障碍越严重,说明脑部损伤越为严重,通过和病人交流,掌握病人的疾病情况,同时检查痛觉以及肢体功能等。

(2)瞳孔的观察。瞳孔属于监测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位置。脑血管发病后会产生瞳孔的变化,其主要是由于动眼神经、视神经以及脑干损害所导致,严格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情况、眼球位置与活动程度,比较两侧瞳孔。患侧散大、对侧肢体瘫痪,说明脑疝或脑受压;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异常、眼球无法活动,可能提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终结状态;两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缓慢,说明脑桥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两侧瞳孔大小多变,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分离说明中脑损伤。所以,急诊的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地了解瞳孔变化提示会出现的病变,进行详细客观的记录,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3)生命体征的监测。随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情况。由于脑细胞损害的每个病灶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发热,若发生中枢性的高热,说明是脑干损伤。随时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重视脑疝的出现与高血压危象的出现。若病人发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不整齐、脉搏缓慢时,说明病人的病情恶化,必须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

1.2.6 积极救治脑水肿,保护脑功能

确保病人可以能够具有正常的循环功能以及肾功能,这属于临床应用脱水剂的基本宗旨,进而能够保持病人的水、电解质的稳定。20%甘露醇属于临床常用的脱水剂,通常保持剂量为250mL快速静点,呋塞米适用于合并心脏与肾功能不全,而脑外伤或炎症导致的脑水肿病人,采取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给予静脉滴注。

1.2.7 病因治疗

急诊接收的低血糖昏迷病人,通常由于在服用降糖药后不进食或进食少、进食不规律、未按时按量进食,擅自增减降糖药物,私自购药服用时无血糖监测等造成,病人极易发生意识障碍、全身乏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表现。抢救第一时间及时监测微量血糖,给予明确诊断,然后按照医嘱进行50%的葡糖糖注射液20~40mL静脉推注,能够及时有效地抢救病人的生命[3]。

1.3 结果评断

病人意识清醒状态格拉斯评分为8~15分的是显效,格拉斯评分3~8分是有效,格拉斯评分低于3分或临床死亡的是无效。

1.4 数据处理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2.0给予数据处理,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对比价值。

2 结果

两组病人通过相应的护理服务,临床结果如表1,经过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效果远远好于对照组(P<0.05),存在临床对比价值。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n(%)]

3 讨论

昏迷是属于病理性的睡眠行为状态,病人在任何作用的影响下不会存在任何的意识反应。昏迷的重要因素包括:化学物中毒、急性脑血管病以及严重创伤等[4]。准确的分诊非常关键,专科医生在第一时间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让病人获得抢救的可能性[5]。其要点为:①抢救人员应该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以及临床操作能力,能够掌握昏迷的主要病因与昏迷的典型症状以及特征[6]。②医务工作者必须拥有敏捷的洞察力,密切监测病情,比如病人皮肤的颜色、体温、皮肤湿度、脸色、呼吸[7]。③抢救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历,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的作用[8]。该研究中,对于急诊的昏迷患者,采取病因识别以及护理对策,通过和常规护理干预相对比,研究组显著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存在临床对比价值。充分证实了对于急诊昏迷患者,采取病因识别以及护理对策,能够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急诊抢救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必须拥有牢固的基本知识以及临床操作技术能力,在接诊昏迷病人时,不但要想到常见病因,同时也考虑到少见的病因,打开脑思路,整体的分析,进而防止延诊、误诊,可以有效显著地降低死亡率,提升存活率[9-10]。同时积极发挥主动性,熟练地抢救操作配合,对提高急诊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改善其预后都有重大意义。因此,这种护理对策适合临床的推广。

猜你喜欢

瞳孔病因病人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谁是病人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病人膏育
羌医学病因病机概述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