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画意:唐代女子的发与饰

2019-05-15张馨元

西部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式仕女图唐代

张馨元

摘要:中国古代妇女妆饰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唐代妇女在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高度发展,民族文化高度融合的开放的时代风潮引领下,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发式与妆饰,这些发式多达400多种,有具体名字的就有200多种。这些发式与发饰,反映出唐代服饰文化的阶级性、時代性、艺术性、整体性特征,反映了初唐的简约大气、盛唐的雍容华贵、晚唐的奢靡颓废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审美趋势甚至妇女地位的表现。

关键词:唐代;仕女图;发式;发饰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6-0044-06

人类对自身的美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传承和演变,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俗变迁,展示着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国古代妇女妆饰是古代妇女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产生的,既是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反映古代妇女的审美与文化生活,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史也。”[1]52古人在维持头发的完整、进行蓄发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对头发的打理与装饰,以起到美化自身的效果。

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王朝国力最盛的朝代,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统治阶级也表现出一种宏大的创造的气魄。在唐代开放与开明的时代风潮下,外来文化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唐代的审美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生存的女性得以享受充足的物质供给,这就为她们追求外表的华美创造了基础。她们所创造、流行的事物经由艺术家之手,用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表现、记录下来,逐渐凝聚成社会风尚。据记载,这时期的各种发式大约有四百多种,有具体名字的就有二百多种[2]48,现存唐代仕女图中描绘了各富特色、多姿多彩的发式,展现了唐代妇女发式的造型特征。

一、唐代女子的发式与发饰

(一)发式的类别

发式,即头发的式样。唐代妇女发型千姿百态,各种多样。据唐人所著《髻鬟品》记载:“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明皇帝宫中有双环望仙髻、回鹘髻、贵妃作愁来髻。贞元中有归顺髻,又有闹扫妆髻。长安城中有盘桓髻、惊鹄髻、又抛家髻及倭堕髻。”[3]3602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和现存绘画、壁画等文物反映,唐代妇女发式大体上可以分为髻、鬟、鬓三种,各具特色,代表着当时的流行趋势。

1.髻

“髻”是绾束在头顶上的头发,发髻的基本形态依照位置可划分为两种:高束于顶的为高髻,垂于颅后的为低髻。

高髻起源于战国,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为歌舞艺人表演时所梳,大约到东汉以后,高髻才渐渐为妇女所用,并从宫廷流传至民间,时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4]238这个时期的高髻种类丰富,诞生了灵蛇髻、飞天髻、盘桓髻等式样。到了隋唐,高髻更是愈加高大,种类也愈加丰富。据史籍记载,就有云髻、螺髻、峨髻、凤髻、丛髻、半翻髻、反绾髻、惊鹄髻、交心髻、三角髻、乌蛮髻、回鹘髻、长乐髻、百合髻、归顺髻、平蕃髻、愁来髻、乐游髻及双环望仙髻等数十种。[5]162

低髻,也称垂髻,包括堕马髻、倭堕髻、练垂髻、丫髻等等,低髻主要流行于中晚唐时期。

2.鬟

鬟是古代女性所梳的环形发式,鬟与髻唯一的区别是鬟为空心,髻为实心。鬟的梳法大致为两种:一是梳成细长的双环自发根翘起系于头顶或耳边,二是梳成宽扁的鬟于耳旁。唐代的鬟的式样甚多,有数目之分,多为双环,可至十余鬟,也有高低、大小、长短之分。

一般认为,女性未嫁梳鬟,成婚梳髻,鬟成为少女的标志,杜甫有诗为证:“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立。”我们常称的丫鬟,也作“丫环”,是将头发梳成双环分别位于左右两鬓,垂于耳际,因此也称低鬟、垂鬟。

3.鬓

鬓指两颊至耳前所留的头发,俗称“鬓角”或“鬓脚”。古代妇女将发挽成各种髻鬟,还对鬓发加以种种修饰,用以搭配衬托。秦代鬓多被修饰成直角,给人庄重朴实之感。东汉至魏晋流行将鬓发整理成弯钩状。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将鬓发留长过耳,搭在两肩,似两条飘带。直至唐代,初唐时的妇女更注重发髻的梳理,对鬓发不加修饰。大约初唐晚期至盛唐,鬓发多在耳垂之上,形状为尖形。中晚唐时流行鬓发留长,并将下部修剪成圆角,贴于耳部或垂至颈间。具体的样式有蝉鬓、博鬓、丛鬓等。[6]44

(二)发饰的类别

发饰是插在髻发上面的饰品,唐代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注重发型的打理,还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精美的饰品,与发型相配,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据文献记载,唐代女子头饰有梳子、蓖、簪、钗、步摇、搔头、花饰、钿花、花冠等,制作材料多种多样,制作工艺也十分精美。

1.簪

由笄演化而来,《中华古今注》卷中“头髻”:“自古之有髻,而吉者系也。女子十五而笄,许嫁于人,以系他族,故曰髻而吉。榛木为笄,笄以约发也。”[7]18发笄的材质有骨、石、陶、荆、竹、玉、铜、金、象牙、牛角、玳瑁等,女子年十五及笄,表示成人,可以许婚。秦汉之后,“簪”取代“笄”,成为固发、装饰的工具。簪的插针成细长状,头部扩大可进行造型,材质多为金、玉、水晶、犀角、玳瑁等,簪首造型多含龙凤、花鸟、树木等,十分精美。

2.钗

钗是用于固定发髻的饰品,与簪不同,钗为双股或多股,且仅为女子所佩戴。钗由头和股两部分组成,钗股又称钗梁,用来插入发中固定,钗股有长短之分,长者为“长钗”,短者为“短钗”,用于头顶则为“顶钗”,饰于双鬓称为“鬓钗”。

3.步摇

钗首用金丝扭成花枝状,嵌以珠玉,并系以垂珠,即为步摇。《释名·释首饰》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8]618步摇随行走时身姿的摆动而摇晃,唐代步摇多用金玉、翠羽制成鸟雀之状,在鸟雀口中挂衔着珍珠,珠翠并用,十分华丽。

猜你喜欢

发式仕女图唐代
(传)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卷
清代仕女图轴选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启发式提问
浅析清代汉族女子发式造型对当代发式设计的影响
簪花仕女图
古代女孩流行什么发式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