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野下高中语文课堂之传统文化占位研究

2019-05-14夏华艳

锋绘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育

夏华艳

摘要:传统文化进入高中语文课堂这一现象在新课标的视野下得到了显著的成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之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向导,对中国以后的发展也起着引导的作用。高中生作为中国所要培养的人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项任务刻不容缓。在新课标的带领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成为重中之重,从而培养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育

0 引言

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学校作为传播知识、教育人成长的重点途径,语文是最贴近传统文化的一门学科,学习语文也是学生们接受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绵延不绝,逐步积淀成为“自强不息”传统文化精神。也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通过重重考验。因此,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其本质是深入探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引导学生们树立榜样,在指引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1 阅读学习篇目的增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化是此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与此同时,所要学习的篇目也大大增加,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学习语文的关键在于读书[1]。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在新课标中为响应这一规定,传统文化教育的展开将贯穿整个教育阶段。因此阅读学习的篇目大大增加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围,如何将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作品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当务之急。新课标的制订中传统文化的渗入不仅在所要学习的分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内容和要求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内容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分为三类,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贯穿教材的各个部分。与此同时,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在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情况下,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语文课本中各类古诗文,全面涵盖了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今中国各种文化都发端于此,诸子百家这些大智慧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使得中华民族在精神领域独树一帜。

2 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喜闻乐见地接受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从目前状况来看,在新课标制订之后的视野下,国家规定了学生需要大量掌握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将需要掌握的作品划分出来,而目前最该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去朗读、去记忆、去掌握。显然,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们深刻地掌握其精髓并转变为自己内在的东西。如何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喜闻乐见地接受,让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融合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让学生在不耽误考试正常学习进度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才是目前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标的制订全面地考虑了这些问题,为优秀传统文化深入高中语文课堂制定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的地位被忽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给学生讲解必须要讲解的知识点,对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一带而过,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被省略,学生们对于学习语文提不起兴趣。而在新课标视野下所构建的语文课堂,提出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的要求。在课堂进行中,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也就是说对于优秀古诗文的学习,不仅在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上交流与探讨,而且更应该在优秀古诗文所传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合作探究,感悟人生的真谛。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3 新课标对师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提出了全新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的视野下,我们可以体会到语文是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一身的学科,语文教师所要做的不仅是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如何运用的基本技能,并将其用自己一套独到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且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语文教师伟大之处。在新课标之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入,不仅仅对于学生提出了高标准,而且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有关传统文化的作品加入,虽然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也呈现出一些弊端。传统的选拔性评价过分地强调了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这也许就形成了一种趋势,教师只需要把考試的知识点讲好讲透彻就完成任务。而现在教师要做的是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把该讲解的重点难点讲得透彻,还有进行拓展,把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知识点联结起来,用学生能够理解的一种方式传授给学生.

4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学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也是运用到生活当中来,生活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贴近生活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遵循这一要求,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石幸就.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中古诗文教学教师行为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53-55.

[2]佚名.传统文化视野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