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流通图书馆的社会阅读作用及当代启示

2019-05-13姚慧君刘玉婷

科技视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民国时期

姚慧君 刘玉婷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流通图书馆对民国时期社会阅读的引领作用,分析总结其对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影响和启迪。

【关键词】流通图书馆;民国时期;社会阅读;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 G259.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7-023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7.095

0 引言

“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清末民初,为实施教育救国的终极目标,普及新知,开启民智,扫除文盲,增强国民素质乃当务之急。当时的流通图书馆以普及国民基础教育为己任,通过降低或减免借阅费用以保证民众阅读权利,引导民众阅读倾向;通过设立巡回文库、流动书车、通信借书、代理图书等方式实现图书主动推送,培养民众阅读习惯;并提供书籍常识、书目信息、读书方法等方面的阅读指导,提高民众阅读能力。了解民国流通图书馆如何由引导民众到图书馆来到深入到民众中去?了解其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宝贵经验及其服务于民众的理念和实践,对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1 流通图书馆对民国时期社会阅读的引领

“流通图书馆者,搜集中外古今图书,用各种流通的方法 (阅览、到馆借,通信借,陈列、巡回、车送和代理) 使无地处、时间、性别、保证等的限制,而无所取酬的借予全社会的民众阅读,以达其普及教育之目的”。[1]此乃浙江流通图书馆对流通图书馆的定义。民国时期的流通图书馆充分体现了我国近代图书馆民众化的发展方向,其业务重点在于图书的流通,不仅开放图书,提供到馆借阅,而且创造性地采用巡回借书、车送借书、通信借书、代理图书等方式主动推送图书,使普通民众可不受时空限制,免费平等地阅读书籍,享有书籍带来的乐趣。可见,流通图书馆对民国时期社会阅读的推进与引领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1 突破空间限制的延伸服务

为了解决边远地区民众借书难、看书难的实际问题,民国流通图书馆不再像以前局限于单一的图书馆内部,而是突破地域限制,积极走出图书馆,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开展借阅延伸服务,吸引民众,为书找人,使民众更加方便地利用图书。正如马宗荣先生所言“现世的图书馆于本馆外,别设分馆,图书流通处,图书代借处,办理巡回文库等,于是距图书馆较远的民众和不能离家的老年人、产妇等,也得沾图书馆的恩惠了。”[2]民国时期的流通图书馆开展了多种为普通民众着想的借阅延伸服务,包括设立巡回文库、流动书车、流通处等形式,使图书能够在各阶層民众之间无障碍流通,充分发挥其价值。例如,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在馆外附近游览者众多的茶园设置图书代借处,以推广阅读;[3]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图书馆在南门民教馆设立巡回文库共二十架,将其散布在北塘南里一带大商店中,每周巡回一次,同时在民众茶园中举行每日两次的时事报告,每次听者上百余人,[4]等等。流通图书馆通过突破空间限制的方式,因地制宜,更大范围地流通图书,提升了图书利用率,提高了阅读效率,充分发挥了服务社会、方便民众的作用,深得民众喜爱。

1.2 “为书找人”的主动精神

龚宝善曾对流通图书馆如是评价:“流通图书馆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是活动的而不是静止的,是找人的而不是等人的,是平凡的而不是高贵的”。[5]综观民国时期流通图书馆的主动精神,主要体现在形式多样的图书推送方式和致力于社会阅读风气扭转与国民素质提升的阅读指导等方面。

1.2.1 图书推送

(1)巡回借书。民国时期许多图书馆都设有巡回文库,以扩大图书的流通范围。巡回文库是将一定数量的图书装以木箱送达地点,到协定日期再寄回图书馆另换他书的借阅方法。[6]巡回文库的一大特色是“为书找人”,即按时主动将书车送到民众聚集的地方,招揽民众前来阅览图书,为边远地区的民众提供阅读之机和读书之便。其服务形式有普通巡回文库、家庭文库和学校文库等,提供的图书也根据受众的不同而不断调整,它以图书馆的到场服务为民众赢得了时间,节省了资金,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价值,喜得民众欢迎。故巡回借书对民国社会阅读风尚产生较大影响,流通图书馆也因此而闻名。

(2)车送借书。流动书车的特色是“为书找人”,即在民众集会,或民众日常休闲、娱乐、游览等公共场所,按时用流动书车将书刊送到,使民众唾手可得阅读机会,可随意阅览书车上的书刊。通常为图书馆与学校、公园等机构协议,设置图书陈列点,定期更换图书,方便当地民众阅读,但一般不予外借。车送借书是巡回文库中国化最为成功的例子,一辆脚踏车、一根识别馆旗,便将图书流通事业播撒到街头巷尾,十分地接地气。这种方法既能吸引民众前来阅读图书,激发其读书欲望,又宣传了图书馆的服务,有助于扩大图书流通和阅读推广。

(3)代理借书。即设置图书代办处,代办点附设于茶楼、浴馆、闹市等公共场所,由图书馆提供书刊及目录,各处场所的主人代管图书借阅事宜,图书馆付给一定的管理费。以天津市第三通俗图书馆为例,为扩大流通范围,图书馆设置代办处6处,提供新书、新报,于每处放置图书一二百册,报纸一二份。图书更新的方法是: “每两个月轮换一次,此六处的书报,一年内在各代办处轮流一周,第二年再更换新书,但如有特殊需求,亦可申请,由各馆添置以供急需”。[7]代理借书方式减少了读书者的借还手续,它像流通图书馆的诸多分馆,深入茶楼、浴馆、闹市等公共场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众对阅读的认知。

(4)通信借书。通信借书作为一种突破了时空限制的借阅方式,亦已被民国时期流通图书馆所采用。通信借书的设立,是为解决偏远地区民众因往来借阅不便、费时的实际困难,因地处偏远,阅读者不多,又不便设置图书代办点而采取通过邮局邮寄方式借阅图书。由有阅读需求的民众直接写信给图书馆,图书馆收到信件后,遂将图书寄于所需民众。例如,当时的申报流通图书馆专设有邮借部,负责通信借还事宜,除邮寄民众所需图书外,还将书目、章程、申请书等一并寄给上海市民,以此发展读者。[8]

1.2.2 阅读指导

流通图书馆的主动精神不仅体现在“为书找人”的推送方式,更表现在“服务社会”的阅读指导上。读书指导是在了解读者阅读需求,掌握其阅读心理的基础上,引导读者如何确定阅读范围、选择读物,并帮助其理解文献内容,使其具备文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沿袭千年的封建精英教育隔断了普通民众与书籍、阅读的联系,为此,民国时期流通图书馆在给民众推送书籍的同时,更在图书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知识的应用上给予指导,“授人以渔”,使书籍真正为民众所用。例如,浙江省立图书馆为解答读者疑惑,提高读书效率,于1932年9月编印《阅览指南》指导手册1万册,内容涵盖馆址、藏书分布、阅览室布局、图书分类表、书目查检法、借阅规则、开放时间等等,以供读者稽考,使其能充分、高效地利用图书馆。[9]综观民国时期的流通图书馆,其阅读指导就内容而言,主要包含书籍常识的认知、书目信息的获取、读书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培养等;就指导形式而言,开设读书问答专栏,编制书目推荐、目录提要,开展咨询服务,以及举办读书会与阅读辅导班等。综上,阅读指导对于图书馆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扩大图书馆的效用,体现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精魂所在。

2 民国流通图书馆事业的当代启示

在创建书香社会的新时代,引领全民阅读的历史使命再次肩落图书馆。汲取民国流通图书馆引领社会阅读风尚的实践经验,对当今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和延伸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有助于促进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的构建。

2.1 以读者为中心,转被动为主动

民国流通图书馆为了增进书刊的流通,主动深入到民众中去,不管地处远近与否,只要是有潜在读者的地方,图书馆就将服务延伸发展到那里。其一改消极等待的态度,主动推送、为书找人,唤醒民众、普及教育,充分体现流通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变被动为主动的服务精神。面对新环境,当今图书馆也应转变观念,传承前辈“为书找人”的服务精神,主动把图书馆或资料室建到社区、乡村、圩镇、山区去,为基层创建社区书房、建立农家书屋,并利用现代化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将数字图书馆资源与基层读者共享,真正实现服务模式从“到馆服务”向“推送服务”的转型。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由倡导到推动,图书馆的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流动图书箱”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工地、进商家的“六进”活动和送文化下乡活动在持续深入地开展,如2015年江西省会昌县图书馆将流动图书车开到了“两会”服务现场,免费为代表和委员提供现场书刊借阅服务。

2.2 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阅读需求

民国流通图书馆践行了开放、共享、免费、公平、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取消借阅对象的阶级差别,实现从官员士子到普通民众的转型,在读者服务中兼顾成人与儿童,平等对待民众与学者,尤其关注弱势群体阅读需求。新时期,图书馆应仍本着包容、开放、公益、平等的原则,维护公民阅读权利的公平享有,让所有喜爱读书的人都享有读书的平等权利,尤其關注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及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阅读权利。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将平等、开放、共享的现代图书馆理念提升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法定原则(第三十三条);并规定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阅读权利(第三十四条)。[10]杭州图书馆十年不拒乞丐的做法,正是对图书馆平等精神的完美诠释,乃当今学习的典范。

2.3 利用现代手段,开展延伸服务

“书籍流通乃为现代图书馆之灵魂”,“现代图书馆竞相以流通次数最多为荣”。[11]为了增进书刊的流通,民国时期的流通图书馆通过办理巡回书库、设代办处、流动书车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田间、菜场集市,为偏远地区民众和事多繁忙者提供阅书之便,增进了民众与书刊的接触度,使书刊的借阅率不断攀升,达到了普及新知,开启民智、方便民众、服务社会之目的。新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当今图书馆扩大流通提供了条件。图书馆应把握机遇,加快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打通最后一公里基础建设,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至乡、镇、村及偏远落后地区,以满足基层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群众的阅读需求。当下的移动图书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任一读者都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依个人需求随时随地登录图书馆借阅图书、获取信息,其在方便读者的同时,又能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为此,相当一部分图书馆都在大力开辟移动图书馆业务,积极为读者提供WAP浏览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乃至移动客户端服务,极大地扩大了阅读覆盖面。

2.4 基于读者需求,实施阅读指导

图书馆作为藏书专业机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当今社会,国民文化素养普遍提升,对阅读指导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图书馆需针对读者阅读需求实施精准的阅读指导。(1)开展调研。图书馆应适时就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心理及阅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时了解读者阅读情况,掌握其阅读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指导。(2)举办培训。图书馆应有计划、有目的地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和培训服务。新时期,实体图书馆的图书分类精准,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有序,阅读指导的内容也应从传统的介绍基本常识、组织书目信息、传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向培养读者信息素养、提高读者信息检索能力上转型。如举办系列讲座,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提升、移动图书馆使用等专题培训。(3)阅读疗愈。古人云:“书者,舒也”。当今社会,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的沉重压力而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图书馆应积极发挥书籍的心理疏导功能,借助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以图书馆为“疗吧”,以书籍为药方,针对读者的情感之病、思想之病、人格之病、灵魂之病施以输导,从而开发出图书馆的新功能,即阅读疗愈。[12]也不失为当代社会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新内容。

【参考文献】

[1]佚名.究竟怎么叫流通图书馆[J].中国出版月刊,1934 (1、2 期合刊):1.

[2]于厚海. 社会阅读视域 下 的 民 国 初 期 图 书馆 社会 教育初探[J].图书馆,2015,(1).

[3][4]秦慧 任家乐. 从《图书馆学季刊》看民国二三十年代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J].图书馆建设,2017(10):74-79.

[5]龚善宝.流通图书馆的特质及其前途[J].中国出版月刊,1934 (1、2 期合刊):2.

[6][8][10][12]郑爽.民国流通图书馆对社会阅读的贡献与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

[7]天津市市立通俗图书馆流通图书概况.天津市市立通俗图书馆月刊,1934(2):4-8.

[9]浙江省立图书馆二十二年度全年度工作报告书.浙江省立图书馆刊,1934(3):28-30.

[11]马先阵,倪波.李小缘纪念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民国时期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