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一字之味,解一诗之妙

2019-05-10王桂花

新课程·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初中语文

王桂花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品味古诗文本精美词句,让学生去品味文本语言的魅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推敲中,在品读中,在鉴赏中,“润物细无声”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提升审美认识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诗词赏析方法;初中语文;咬文嚼字

说起“推敲”一词,不由地想起诗人贾岛的典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不仅仅包含有叩击门的动作,而且声响毕显,“敲”更添月夜的寂静,客人夜访的谨慎细心,显其李凝幽居之宁静,也显示了友情亲密无间。诗人想隐居自然会选少有人来的宁静之所了。无论“推”与“敲”,都显示了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在语言的锤炼上下足了功夫,可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是有名的苦吟诗人,写诗可谓是字锤句炼,著名的“推敲”故事便源于此诗,可见诗人用字刻意求工之一斑。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经典美文,值得我们去推敲它的词句之美。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无垠,一“坼”一“浮”动态毕肖,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极目远眺,一片汪洋雄厚、不息涌动的洞庭湖便呈现在眼前:苍茫大地变得渺小了,雄浑的天地都像在其中日夜漂浮,给人以独特的美感,更显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还比如杜诗《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个“钟”字,一个“割”字,匠心独运,化静为动。把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遮天蔽日之雄奇写活了。“钟”字写尽了泰山的得天独厚,出类拔萃,大自然情有独钟于泰山;“割”字极力夸张地写出了泰山昂首天外的高俊。“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品味文本精美词句,让学生去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推敲中、在品读中、在鉴赏中,“润物细无声”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赏析的依据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精练、含蓄,讲究用词,一首诗歌中字句不多,却要表现丰富的意象,蕴含复杂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诗人在用字用词上做到一字传神。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推敲字词,尤其是对动词、形容词的赏析,就能品评出诗词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例如①“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游园不值》)

“怜”“扣”值得推敲,“怜”字写出了诗人不仅怜惜苍苔,还怜惜园内人迹罕至的宁静,流露出诗人精细敏感的心理情愫。“扣”轻轻地扣,不但细心,而且很有耐心地小扣,可见诗人是多么珍惜园子的宁静。

例如②“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闹”字生动传神,有声有色,形神俱备,境界全出。将杏花盛开,蜂蝶争喧的春意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浮想联翩,陶醉其中。正因如此,宋祁也“闹”出了“红杏尚书”的头衔。

例如③“陌上柔桑破嫩芽,……”“平冈细草鸣黄犊”(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

一个“破”字写出了柔嫩桑枝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出纤细幼芽,一派勃勃生机,可以说是动态毕现,出神入化,让人感受到早春的清新气息。“鸣”不仅写出小牛犊的欢快,还写出了它吃到鲜嫩细草的得意神态。一幅温馨恬淡的早春田园画面跃然纸上。

例如④“大儿锄豆溪东,小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字有一字千金之妙,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边吃得天真、可爱、顽皮劲和盘托出。小儿的形象、悠然自得的农家生活让人向往。

例如⑤“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弄”一字,生动传神,含义丰富,一方面写出了云散月出,花枝在月光下摇曳多姿的景致,还写出了词人伤春又兼伤别的寂寞心情。

例如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钓”引人注目,千山万径一片空白,幽静寒冷的江雪之上,一位个性倔强的渔翁形象便定格在了读者脑海,它打破了诗的空白,彰显的人格的力量,失意、苦恼、郁闷皆在一个独“钓”上。

例如⑦“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一个“没”字很具有独特的个性化,把人的感觉和发现都带出来了,诗人体验到早春的气息,正是从这个“没马蹄”的浅草上,一个“没”字平添了许多雅致情趣,即景寓情,新颖别致,心灵的体验与艺术的创新融合在了一起。

当然,古诗词中还有许多妙用动词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从以上诗词分析可以看出,古人对字词句的锤炼是何等的严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古人炼字的写照。解读诗词正如陆机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赋》),抓住紧要字词,领悟作者得于心之处,使自己会于意。当然解读古诗词不仅仅要抓住动词,还如其他的形容词、副词、叠词等,也不可忽视。总之,解读古诗词一定要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品味古诗文本精美词句,让学生去品味文本语言的魅力,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推敲中、在品讀中、在鉴赏中,“润物细无声”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能力。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