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EVLT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5-10许盼盼应莲琴任娇娜

健康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补液外科下肢

许盼盼,应莲琴,任娇娜

(台州医院 1.血管胰脾疝外科;2.小儿外科,浙江 台州 317000)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较常见的下肢静脉曲张,由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所致,常见于持久性站立、少动久坐者及体力劳动强度过大者[1]。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表现为腿部酸胀感、疼痛、溃疡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静脉曲张腔内激光微创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方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为了促进患者术后更快地康复而采取的系列优化措施,该系列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手术应激和相关并发症,属于多学科医疗模式[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EVLT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12月收治的10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纳入标准:①术前明确诊断,采用激光腔内治疗;②18~80岁;③无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④既往无手术史;⑤近期未使用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⑥CEAP分级:Ⅰ~Ⅳ。排除标准:①血液高凝状态、动脉闭塞症;②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③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行走障碍;④BMI>30 kg/m2;⑤小腿溃疡;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反复发作的浅静脉炎、浅静脉血栓。按照收治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2017年11月—12月)和对照组52例(2017年9月—11月),观察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28~69岁,平均56.26±10.21岁;病程1~10年,平均4.51±1.25年;左下肢23例,右下肢20例,双下肢1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27~71岁,平均55.89±11.43岁;病程2~9年,平均4.24±1.31年;左下肢23例,右下肢19例,双下肢1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均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腔内激光成形术:主干为高位结扎+抽剥,外周曲张浅静脉以及小腿部属支采用腔内激光成形术。术后给予抗生素+活血类药物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对照组) ⑴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给予入院宣教和手术相关知识宣教,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及备皮,常规术前饮食指导,不进行肠道准备、不留置导尿管。⑵术中护理: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调节适宜的手术室温度、湿度,术中使用常温液体,非手术部位给予保暖。⑶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疼痛、肢端感觉、温度、颜色、肿胀程度等)[3],去枕平卧6 h、患肢抬高(30°~45°),肛门排气后进食流质,术后不强调早期下床活动。术中、术后均不限制补液量。

1.3.2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组) (1)术前护理:①结合宣传资料讲解EVLT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原理、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和配合事项等,讲解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具体过程;②嘱患者术前尽量站立或行走,使大隐静脉扩张到最大程度;③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④术前禁食6 h,术前2 h口服葡萄糖水1500 mL。(2)术中护理:采用综合性保温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所需输注液体提前加温至36~38℃,双足底使用 50 ℃暖水袋保暖,补液量1000~1500 mL;术毕采用分段加压包扎处理,整条下肢采用2~3卷弹力绷带环形包扎,关节以上大腿部分采用1卷弹力绷带包扎[3]。(3)术后护理:①对补液的量进行控制,生命体征稳定后停止补液,补液量在1000~1500 mL;②术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4分的患者不进行药物干预, 4~6分的患者口服止痛片,>6分的患者给予静脉镇痛泵或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③讲解早期运动的目的和意义,鼓励患者术后6 h进行床边活动;卧床时指导患者做预防血栓操,10个循环/次,3次/d;术后24 h指导患者下床活动颠足,但需避免长时间站立、避免坐位时双膝交叉过久[4];④术后2 d给予气压泵治疗,20 min/次,2次/d;⑤全麻清醒后无恶心呕吐即可进食,饮食宜低脂清淡。其他护理措施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统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小腿麻木感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采用NRS法评价疼痛情况,总分0~10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统计术后出现皮下硬结、酸胀水肿、湿疹、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的并发症情况;患者出院前,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的《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包括4个等级,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由两名经过培训的 统计人员对数据进行核对和统计,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及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小腿麻木感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48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疼痛情况比较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75%)低于对照组(4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的满意率(100.00%)与对照组(9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48,P=0.076);但非常满意率(56.60%)高于对照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4,P=0.024)。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n(%)]

3 讨论

EVLT治疗属于一种微创治疗方式,主要通过激光能量引起血管内膜变性失活,破坏静脉壁结构和纤维化以达到治疗效果。EVLT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创面恢复快[5]。但EVLT治疗也属于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均伴有痛苦和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本研究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EVLT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结果显示:该护理模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术后48 h疼痛程度,而且减少并发症,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这与张颖琦等[6]、刘勤荣[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提示患者术后进行有计划性的早期活动干预可缩短下床活动的时间,进而有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下肢麻木感。同时早期下床活动,还利于促进患者体能恢复,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另有研究表明[8],术中限制补液也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在术后的疼痛护理中根据患者的NRS评分选择镇痛方式,使镇痛护理更具有针对性,不仅节省了护理资源,而且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术后疼痛,这也为术后早期锻炼提供了有力条件;同时术毕的分段压力包扎也是促进术后康复和减少复发的有效措施[9]。

护理满意度是患者期望的理想护理与实际接受的护理之间的趋同程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非常满意比例,表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以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为核心,选择最优的健康教育方案、麻醉方案、液体治疗方案、疼痛管理策略,从整体上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促进EVLT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其术后并发症。

猜你喜欢

补液外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北京市某高校规律运动大学生补液知识与态度调查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