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综合护理效果探讨

2019-05-09孙洁韩敏敏

医药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理想胰岛素

孙洁 韩敏敏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1型糖尿病往往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起到血糖控制的目的,且患者年龄相对较小,除常规机体危害外,还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特别是在使用胰岛素泵患者中,若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可依据胰岛素泵血糖控制要点、患者自身情况拟定更为科学的护理方案,使之在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提高血糖控制效果[1]。对此,择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诊疗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60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诊疗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即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7:13;年龄均在13~18岁,中位数为(15.50±0.62)岁;患病时间均在1-3年,中位数为(2.48±1.43)年。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为16:14;年龄均在14~17岁,中位数为(15.47±0.57)岁;患病时间均在2~4年,中位数为(2.53±5.53)岁。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内容为。

(1)装泵前护理。由于胰岛素泵的特殊性,不仅应在装泵前执行健康宣教,还需签订知情同意书,且在价格昂贵的情况下,科学评估患者及家属基本状况(涉及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等),明确相关费用、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等。另外,装泵前24h终止长效胰岛素,尽可使用皮注速效胰岛素,相关药液需在装泵前2h内取出,预防气泡对药液输出造成影响[2]。

(2)装泵时护理。借助贮药器的使用,抽取胰岛素输注在装置内,排空气体,遵医嘱进行胰岛素基础给药量的调整,评估胰岛素泵是否可正常运行;穿刺部位多为腹部,但不可在脐周5cm内、腰带下、瘢痕等部位,以免诱发感染;待穿刺点选择完成时,使用75%乙醇进行局部消毒,2次即可,消毒面积约为5-10cm2,于自然干燥下置针,拔出时使用3M透明敷贴予以敷贴,且将胰岛素泵妥善固定在腰间、颈部等部位。

(3)装泵后护理。①血糖检测。初装72h内应全方位检查患者血糖变化,而检测时间为三餐前、后2h、临睡前、凌晨等时间段,以血糖波动趋势,预防“黎明现象”,待血糖稳定时可将检测次数控制在4次/日。②皮肤护理。每日做好穿刺部位状况检查,若存在红肿、硬结等问题应立即更换穿刺点与针头,挤压硬结处胰岛素,可使用安尔碘消毒、涂抹红霉素软膏。③行为干预。借助对患者、家属接受度的评估,融合演示和考核等行为指导模式,将其掌握程度控制在100%,借助碳水化合物的随身携带,使之能够养成正确的血糖控制习惯。④特殊护理。若患者存在低血糖、血糖控制不理想等问题时,可精准衡量穿刺点、输注装置、胰岛素性能等状况;若输注装置存在阻塞,则会引发胰岛素输注中断,短期内机体存在高血糖现象,若未有效处理则会面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包括血糖控制理想率、不理想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100.00%、不理想率为0.00%,对照组则为86.67%和13.33%,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比较患者血糖控制效果[n(%)]

3.讨论

1型糖尿病还可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集中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起病急的特点,由于机体胰岛素异常多面临酮症酸中毒现象,往往需要借助胰岛素治疗的方式,将血糖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否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胰岛素泵的使用,是以模拟机体正常胰岛素分泌为前提,通过对输注量的调整,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理想状态。但是因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情况,往往需要借助装泵前、装泵时、装泵后护理的措施,使之能够在正确认识胰岛素泵作用的同时,将血糖控制的理想状态[4]。

综上,针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以胰岛素泵为整体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其血糖控制理想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理想胰岛素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