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康复的影响观察

2019-05-09段来刚

医药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硬膜外直肠癌麻醉

段来刚

(泰安市东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山东 泰安 271500)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疾病,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因素为患者的肠组织细胞出现恶性病变引发的,常出现在齿状线与乙状结肠的边界位置。直肠癌的临床普遍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手术中的麻醉方式可大致分为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两种,随着临床对麻醉方式的深入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康复也存在一定差异[1]。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期间采取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根据患者的麻醉镇痛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34例。实验组中,有男性18例,女性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6±11.7)岁,平均手术时间为(103.5±11.5)min;对照组中,有男性20例,女性1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1±11.4)岁,平均手术时间为(103.9±12.1)min。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镇痛治疗。取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0.5mg•kg,舒芬太尼0.5mg•kg进行麻醉诱导,手术麻醉维持选用七氟醚吸入干预。取酒石酸布托啡诺0.15mg•kg-1溶入150ml的氯化钠溶液中为患者采取静脉推注治疗[2]。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镇痛处理。取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0.5mg•kg,舒芬太尼0.5mg•kg进行麻醉诱导,手术麻醉维持选用七氟醚吸入干预。采取全身麻醉诱导前在患者T11、T12椎间隙进行穿刺,取0.75%浓度的布比卡因溶入10%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3%浓度的麻黄碱溶液中,进行注射处理,确定T8~T10的麻醉平片[3]。患者术后实施硬膜外镇痛,取0.02%浓度的罗哌卡因0.5ml给予处理,实施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实施指标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实施指标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实施指标分析(±s)

麻醉相关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P镇痛药物剂量 七氟醚(ml) 38.15±5.16 46.53±5.29 〈0.05麻黄碱(mg) 3.36±0.84 11.06±2.15 〈0.05舒芬太尼(μg) 25.31±4.25 35.19±5.29 〈0.05 VAS评分 术后2h 1.58±0.46 5.13±1.42 〈0.05术后12h 1.32±0.36 4.86±1.39 〈0.05术后24h 1.03±0.31 3.58±1.16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的肠道功能转归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对比(±s,h)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对比(±s,h)

康复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P肠道功能转归时间 33.36±12.53 48.72±18.62 〈0.05恢复进食时间 43.06±12.35 55.87±19.48 〈0.05活动时间 33.36±10.58 46.81±16.37 〈0.05

3.讨论

直肠癌多发于40~60岁之间的中老年患者,疾病的病程缓慢,需要在临床中尽早为患者进行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直肠癌在临床中的有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手术历史也追溯到上世纪初期,但是对直肠癌发病因素的报道仍然较少,研究人员认为饮食、结肠息肉、结直肠慢性炎症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4]。

综上所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硬膜外麻醉手段,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转归效果,对促进患者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硬膜外直肠癌麻醉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