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学目标设计引领课堂深度学习

2019-05-08陈海峰黄素娜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教学目标深度学习

陈海峰 黄素娜

摘    要: 学生需要经历切合其认知规律、生活实际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深度学习,教师有目标、重过程地组织教学并对学业质量进行评估可以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学习方式总是与相对应的知识类型和学习目标相关联,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达成深度教学、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深度教学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本质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价值观的持续发展。学生需要经历切合其认知规律、生活实际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深度学习。教师有目标、重过程地组织教学并对学业质量进行评估可以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学习方式总是与相对应的知识类型和学习目标相关联,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达成深度教学、深度学习的关键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知识的分析聚焦于教材知识,教学过程的落实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本文将以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为前提,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几个维度对深度学习做论述。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深度教学的前提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的前提,是教学的导向和实施评价的主要依据,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设计都是一个起点,教学目标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引领和标准,要求教师先明确指引方向并确定活动路径,通过符合学生实际、可实现的标准进行评估,一个清晰且适切的目标能指导有目的的行为朝预期结果发展。教师备课不是聚焦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而应做好教学目标设计,明确任务和标准后为实现深度教学做好准备。

普通高中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主要是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考试说明中的考点知识是须关注的,课程标准里的内容标准提供的是内容依据,考点则指明了知识方向,同时明确了知识选择。教学目标设计立足内容、找到方向、明确标准是关键,须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描述等做综合且有针对性的分析。先要解析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知识和目标设计中找到教学切入点,对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里涉及的知识做一个分析,确定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如概念性的知识可以采用接受与记忆的学习方式,程序性知识就需要操作与体验。

教学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选择的学习方式,选择的前提是须有一个清晰的知识类型分析,只有教学目标的设计充分考虑教材和学业质量的要求,这样的设计作为教学的准备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如果没有这一过程,教师或许只能从经验、从教材的知识理解中进行经验式教学,只能揭示事物的部分真相,而不能从准确、逻辑的角度梳理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并构建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深度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

“深度教学”需要改变甚至于克服教学过程中表层、表演的局限,引导和促进学生深层、深度的学习,实现由理念到方法、标准到实践的学习过程。怎样才算从深度教学到深度学习呢?理论界有很多的观点,借鉴郭元祥教授的观点,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深度教学到深度学习的关键判断依据应该是:“学生学习行为能够有效且按标准持续地发生。”

教育的本质不是播散种子,而是让种子发芽并成长。教学活动以知识为话题和中介进行师生对话,是师生、知识的相互遭遇,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理解与探究、体验和反思。

从学习过程的角度说,教学活动经历了知识的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判断等传递给学生,使其建构知识体系并实现知识创造的复杂过程。从教学实践分析,教师对知识和目标的处理尤为关键。从理论上看,学科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学科知识,离不开教学活动对知识和目标的设计,只有设定清晰且切合的目标,加上合适的行为条件、教学资源,才能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伴随着形成关于认识学科研究对象的学科思想,从而实现由深度教学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深度教学聚焦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及发生的状态和程度,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方向和策略,深度学习就是评价的依据。提倡以学定教、以评定教,就必须对教学效能进行一个预设和反思,本身就是深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先从学业质量的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制定评价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形成教学目标会更具有深度学习的导向性和路径性。“在当今发展性教学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旨意不再以学生占有了多少书本知识、会做多少道题目为根本目的,而是追求知识习得后学生的学科能力、学科思想、学科经验及核心素质得到改变,产生积极的学习方式改变、价值观念改变、行为方式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改变”①。

三、以教学目标设计引领高中课堂深度学习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和发展性,在教学设计中强调目标的引导和评价作用,在教学设计中以学习的意义感标准、学习的自我感标准、学习的效能感标准引领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推动学习往深层次发展,由外在的接受知识到内在感悟与体验的发生。

一是以切实可实践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深度学习。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学习的意义感,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根本价值标准,假如我们的课堂教学困守于形式上的变化和应试功利性的追求,变成表演课或刷题训练,必然缺失对学生学习意义感的促进。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促进其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旨意,以引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供认知准备,明确学习的价值意义,以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并形成获得感。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目标和路径的设计逐渐建立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意义感,促进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背后隐含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及实践价值。

二是以程度合适且有挑战的目标调动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使深度学习有效发生。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的自我感或满足感,教学是师生的一场“遭遇”,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每次“遭遇”的预设,它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和情感实际。程度过低的教学设计根本不能有效引起注意,程度过高的目标且没有分层推进难于调动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强调教学目标设计从生活中发现、总结问题并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是“教学回归生活”的根本意蕴,但不是要求教学设计的程度与生活经验同一程度,而是需要在内在的逻辑中深化、拓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努力实现知识能力与学生的实际产生内在的呼应、选择的路径和评价有效回应学生的实际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目标程度的要求。遵循建构主义和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要求,目标层层推进,有效呼应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我感和满足感才能真正实现和巩固,从而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从对象化教学走向自我感教学,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向。

三是以清晰可测量的目标评价并激励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评价并激励学生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效能感,它是评价课堂优劣好坏的结果标准,没有适切且有效能的激励就不可能有学习活动的持续、深入发展,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有效结合起来,在过程中评估、在结果中评价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着眼于丰富性和发展性原则,坚持多元智力观,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考虑评价的方式与意义,充分考虑表现性、发展性评价的激励作用,目标设计、评价设计层层相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结语

目标和过程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引导学生在目标的指导下由表及里、从外而内,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策略。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学习方式和价值观念基础上发生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状况,设计的教学目标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发生,从而持续推动学生理解与探究、反思与感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注释:

①郭元祥.深度教学如何真实的发生[J].今日教育,2017(06).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6):5.

[2]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5):14,15.

[3]Norman E. Gronlund, Susan M.Brookhart,著.盛群力,譯.设计与编写教学目标(第八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教学目标深度学习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