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美国华裔文学硕士学位论文述评(2000-2017)

2019-05-08李青鲁修红

华文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华裔论文作家

李青 鲁修红

摘要:在对美国华裔文学进行重新定义和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7年的国内高校美国华裔文学340篇硕士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论文的逐年发表数量、研究的作家及作品、研究范围和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华裔文学硕士论文研究主要以美国华裔文学为主,身份与文化研究仍占主导,但对作品的文本、叙事、文学价值等研究明显比重加大,对作家和作品研究过于集中、研究范围相对单一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针对该现状提出增强其他国别华裔文学研究,扩展作家和作品的范围和类型,提倡多维度研究文本文学价值等建议,为今后美国华裔文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I1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9)2-0121-08

提及华裔文学,恐怕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当属美国华裔文学。美国华裔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引起美国学术界的关注,从80年代引介到国内至今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①。2000年以前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并不是很多,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华裔文学,特别是美国华裔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大,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内有关华裔文学研究状况的论文主要是以期刊文献等为基础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张龙海的论文《美国华裔文学的历史和现状》(2005);张龙海、张武的论文《新世纪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2017);程爱民的论文《論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和主题内容》(2003);郭英剑的论文《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现状与问题》(2010);唐书哲的论文《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内容:2005-2015》(2017)。专门分析华裔文学论文的有程爱民的《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博士学位论文评析》(2017),何木英、廖安娜的《国内美籍华裔文学研究论文分析(1980-2005)》(2006)。但关于新世纪以来美国华裔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发展状况的论文较少。据统计,2000年至2017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华裔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共计340篇,其中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的学位论文共计328篇,占总论文数的96.5%;研究华文文学的8篇;加拿大华裔文学的2篇;马华华裔文学的2篇。本文将从发表数量、研究范围、作家及作品范围、研究主题等角度对以上美国华裔文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避免该领域的硕士论文重复性研究,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和空间提供借鉴和建议。

一、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学家金惠经将“亚裔美国文学”定义为华裔、日裔、朝裔以及菲裔美国人用英语创作、发表的作品②。张龙海对美国华裔文学的定义是“美国华裔文学是出自那些定居在美国的华裔、华人(不管他们是在美国出生,还是在中国出生)用英语创作出来的作品,或那些出生、生长或者定居在美国、成为美国公民的华人后代、美籍华人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③。”本文的美国华裔文学主要是指美国华裔及其后裔使用英语创作的作品。

第一,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开端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20年代)。移民美国的华人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左右,他们参与了美国西部开发和铁路建设,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金山诗集》和天使岛的“木屋诗”、欧亚混血姐妹作家水仙花的《春郁太太》(1889年)等。

第二,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初期阶段(20世纪30-50年代)。1943年,美国政府废除了长达61年的《排华法案》。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打破了近一个世纪失语的状态,逐步引起文学界和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作家及作品主要有刘昌裔的《父亲及其光荣后代》(1943年)、黄玉雪的《华女阿五》(1945年)等。

第三,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转折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少数族裔为争取平等和反抗种族歧视而抗争,华裔的族裔意识也逐步觉醒,华裔文学也正式被主流美国文学和读者所接受和认可,从边缘进入主流。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雷庭招的《吃碗茶》(1961年)、赵建秀的《小鸡胆的中国佬》(1972年)、汤亭亭的《女勇士》(1972)等。1974年赵建秀、陈耀光、徐忠雄等发表的《哎咦!亚裔美国作家文集》具里程碑式意义,被誉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独立宣言”。

第四,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繁荣与成熟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华裔文学不仅进入美国主流文学行列,并成为与非裔文学、犹裔文学等并列的美少数族裔文学之一。作家及作品主要有汤亭亭的《中国佬》(1980年)、谭恩美的《喜福会》(1989年)、赵建秀的《唐老亚》(1991年)、任碧莲的《典型美国人》(1991年)和《希望之乡的梦娜》(1996年)、伍明慧的《骨》(1993年)等。

第五,美国华裔文学发展新阶段(21世纪初至今)。全球进入文化多元时代,第三代甚至第五代华裔新生代作家涌现,展现出美华裔文学的蓬勃活力和生机。作家及作品主要有汤亭亭的《第五和平书》(2001年)、谭恩美的《拯救溺水鱼》(2005年)、邝丽莎的《雪花与秘密的扇子》(2005年)、哈金的《战争垃圾》(2004年)、莱斯特·伍(伍绮诗)的《无声告白》(2014年)等。

二、2000年-2017年国内美国华裔

文学学位论文统计分析

1. 学位论文发表的年代和数量分布统计

对该领域内论文发表年份和数量统计,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21世纪以来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情况和趋势。

图1显示,2000-2009年,十年间共计发表华裔文学学位论文139篇。2000-2003年,仅3篇学位论文发表;2004-2009年发文数量持续增长,到2009年出现第一个高峰,达到31篇;2010-2017年,八年间共计发表相关学位论文201篇。其中,2012年发表的学位论文数量达到顶峰,共43篇;随后2013年下降至27篇。2014年略微增长后,2015年再次下降至13篇,到2017年有所增长,达到20篇。随着华裔文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繁荣成熟,涌现出大批的华裔文学作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华裔文学研究在国内也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局面。20世纪末开始,国内出版社陆续翻译并出版华裔作家作品。同时,国内华裔文学研究队伍和规模越来越强大,2003年北外成立华裔文学研究中心,许多著名的华裔作家例如汤亭亭、任碧莲等或是来到内地或是在高校任教,这些都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

2. 论文研究的华裔作家分布统计

通过对硕士学位论文作家及作品的分布统计,可以直观了解对男、女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偏好,避免重复研究,拓展研究范围。

表1和表2显示,作家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华裔文学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作家,包括4位女性和5位华裔男性作家;另外,对华裔女性作家作品的研究明显高于男性作家。前三位华裔男、女性作家分别是:赵建秀(16次)、黄哲伦(11次)、哈金(10次);谭恩美(123次)、汤亭亭(93次)、任碧莲(26次)。但是从上表也可看出,仍有其他12位女性华裔作家和7位男性作家成为了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这说明华裔文学虽存在研究作家过于集中的问题,但是其他众多的优秀华裔作家也开始受到关注。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2008-2017年近十年间,研究的作家范围明显有所扩展,除以上所列知名作家之外,论文中对其他华裔作家也进行了研究。具体变化有:(1)作家研究范围有所延伸。除了一些熟知的华裔作家之外,其他优秀的华裔作家和作品也受到关注并被研究(包括少量的诗人和戏剧作家),例如邝丽莎、严歌苓、水仙花、张家平、谢耀等。这说明华裔文学研究作家范围虽仍较集中,但已开始出现向其他作家扩散的趋势。(2)男、女性作家研究不平衡。以上数据对比显示,女性作家的研究频次是男性作家的4.8倍。今后我们可以适度加大对华裔男性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3)潜在研究空间较大。对比美国華裔文学发展历史,早期华裔文学和其他众多的美国华裔小说、诗歌和戏剧作家等都是尚待系统深入研究的广阔领域。

3. 论文研究的华裔文学作品分布统计

对论文中研究作品出现的频次按照年份进行统计(见表3和表4)。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由于华裔作家研究相对集中,所以作品的研究也相对集中。近十年间,华裔文学作品研究范围有所增加,除去谭恩美、汤亭亭、赵建秀等关注度高的作家作品之外,约有21部其他作品。相比而言,华裔女性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等4部作品以及汤亭亭的《女勇士》已成为永恒的华裔文学经典作品和研究热点,但是这样也容易使研究范围过于狭窄且创新性不高。从上表可看出,有21部其他华裔男、女作家的作品也被研究。但对早期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例如《天使岛诗集》和水仙花的作品等研究较少。另外,大量其他现代优秀的华裔作家作品也亟待我们去挖掘和拓展,这样才能让华裔文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和多样化。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男、女性华裔作家作品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唐老亚》、《蝴蝶君》、《支那崽》;《喜福会》、《女勇士》、《接骨师之女》。这些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1)新生代华裔作家开始受到关注。2017年有两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除伍绮诗外,有不少80后美国华裔作家已开始崭露头角,如鲍嘉璐等。(2)对作家作品历时研究。对谭恩美、汤亭亭、任碧莲、赵建秀、黄哲伦、哈金等著名华裔作家的作品进行系统历时研究,例如将谭恩美的6部长篇小说作为整体研究华裔女性文学的发展变化的样本;汤亭亭的4部作品中体现的中国元素的文化误读现象;分析任碧莲的4部小说的文化身份书写;邝丽莎的6部小说的女性书写;对黄哲伦1979-1998年间7部戏剧作品从跨文化角度探寻其文化认同问题。(3)不同族裔作品比较研究。华裔与其他美国族裔作家作品的对比研究,例如谭恩美的《喜福会》与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研究母女关系;汤亭亭与雷蒙德·费德曼从后现代小说角度比较二者小说的异同等。(4)华裔小说与戏剧、电影进行对比研究。例如,黎锦扬的《花鼓歌》与黄哲伦改编的音乐剧版《花鼓歌》的跨文化比较;谭恩美的《喜福会》与王颖导演的电影版《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的探讨等。(5)华裔自传专题研究。由于华裔文学的特殊性,很多华裔作家的作品大多带有自传性质,从统计结果来看,专门研究华裔自传小说的学位论文有7篇,说明开始关注华裔文学的这一特征。(6)关注作家新近作品。例如2013年谭恩美最新发表的作品《惊奇山谷》,有两篇运用文化身份和东方主义的理论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

4. 论文的研究范围分布统计

通过对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范围即体裁类型的统计分析,可以清楚得出研究的题材范围。

由图5可知,对小说的研究有269篇,占总量的79.1%。它们主要集中于以下作家及作品中:谭恩美的《喜福会》等4部小说(62篇)、汤亭亭的《女勇士》(59篇)、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12篇)、赵建秀的《唐老亚》(10篇)、黄哲伦的《蝴蝶君》(6篇)、哈金的《自由生活》(2篇)等。对美国华裔文学做整体研究的约有51篇,占总量的15%,分别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女性书写和叙事、华裔形象嬗变、早期华裔文学研究等。华裔戏剧作品研究论文有11篇,占总量的3.2%。除了黄哲伦之外,一些新的华裔剧作家也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例如各有一篇论文研究华裔剧作家张家平的《中国热》和谢耀的《他们自己的语言》。研究华裔诗歌的学位论文共有3篇,占总量的约1%,分别是关于华裔文学早期的《金山歌集》、《埃仑诗集》以及陈美龄的诗歌。可见,华裔文学主要集中在小说的研究,且对自传专门进行研究的不多,而且对戏剧和诗歌的研究也较少。实际上,华裔文学中的诗歌和戏剧作品是相当丰富的,但是受限于资料文献相对缺乏,且不及小说更为国内熟悉,使得对华裔文学中的诗歌、戏剧的研究相对滞后。

5. 论文的主题内容与研究理论统计分析

通过论文的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并依据国内学者程爱民对美国华裔文学的主题分类④,大致分为以下10个方面,见图7。

(1)身份研究。有关这一主题的论文数量约有81篇,占总量的23.8%。主要从后殖民、“第三空间”、多元文化、女性主义、跨文化、离散、美学、符号学、历史社会等多维度探讨华裔在中西文化冲突和交融中的身份认同过程。另外还出现叠合、流动、杂糅身份研究以及教育与身份的关系等较新的角度。

(2)文化及族裔研究。相关论文约有40篇,占总量的11.7%。主要从多元文化角度研究身份、文化价值、叙事策略等;第二文化习得、儒道家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社会、性别、文化三者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元素改写、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文化批评。较新的研究角度有文化人类学、文化误读、文化自觉、人性、族性及读者接受度等。

(3)文学批评研究。相关论文约有37篇,占总量的10.8%。大多从东方主义、后殖民等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但也有一些从其他角度和文学批评理论对华裔作品进行分析,包括:记忆理论、后现代、狂欢理论、弗洛伊德理论、人生哲学、人物形象二维理论、疏离感、文学伦理、戏剧理论、象征主义、幽灵理论、游客凝视、宗悲剧理论、存在主义和文化诗学等。

(4)形象研究。相关论文约36篇,占总量的10.6%。华裔女性形象研究多于男性形象研究。主要是从刻板印象、形象学角度或是历时探讨华裔作家作品中男性和女性形象的梳理、对中国元素或中国文化的呈现和想象,只有一篇是探讨美国形象。

(5)叙事研究。相关论文约有35篇,占总量的10.2%。主要以西方叙事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华裔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策略、后现代叙事、边缘人书写、创伤书写、暴力书写、流散书写、对话和言语、阅读策略等。

(6)女性研究。相关论文约有31篇,占总量的9.1%。华裔文学拥有一大批才华出众的女性作家,所以一直有大量论文从女性视角对其研究。统计的论文研究的范围涉及母女关系、家庭观念、女性社会地位和歧视、女书文化、华裔女性的成长和身份重建等。相关的研究理论有后殖主义、霍尔的“文化身份”、东方主义、心理分析批评等。

(7)文本主题研究。相关论文约有19篇,占总量的5.6%。其中既有对华裔文学的成长小说主题,沉默、死亡主题,边缘与主流、鬼魂,也有较少的论文进行人性和普世性、伦理價值观、悖论等主题的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有后殖主义、东方主义、女性主义等。

(8)翻译研究。相关论文约13篇,占总量的3.8%。主要运用后殖翻译理论等研究译本的翻译策略、语言风格、文化杂合、回译和自译手法、译者主体性等问题。

(9)比较研究。相关论文约6篇,占总量的1.8%。主要有华裔作家与华文作家作品中人物形象和移民文化身份的比较,从比较文学跨文化角度研究,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理论研究“拯救”悖论的主题,非裔和华裔作家的后现代、女性及身份的比较研究,不同时期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等。

(10)其他。有早期华裔文学研究、早期华裔诗歌研究、华裔文学发展脉络、华文文学研究评述、华裔文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二语文化习得等。

三、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美国华裔文学仍是国内华裔文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重点与热点。相关学位论文研究具体呈现以下特点:(1)2000年以来,华裔文学学位论文数量大体呈现波浪式增长,但总体符合国内华裔文学研究增长发展趋势;(2)在华裔文学研究中,美籍华裔文学的研究论文占论文总数的96.1%,占有绝对优势,这说明华裔文学研究的国别性存在不均衡性;(3)论文研究的作家范围相对集中,对其他华裔作家研究有涉及但数量偏少,且对华裔女性作家研究明显高于男性作家的研究;(4)华裔文学作品研究呈现中间集中,两头分散的分布特点,即集中于华裔第二、三代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或几部作品,而在此之前的早期华裔作家作品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的华裔作家作品研究则是零星分布;(5)华裔文学研究范围偏重小说,对自传体、戏剧和诗歌研究明显不足且研究不够系统深入;(6)主题内容方面:文化身份研究仍然占主导地位,未能根本改变“长期以来,对华裔文学的阐释大都聚焦于文化身份、主题思想或历史背景的讨论,而对其文学性缺乏深入思考”⑤的局面。但是其中有不少论文注重对文本的细读,运用两种以上的理论多角度分析评价作品的主题、叙事、书写方式、文学审美价值等,而对作品的微观分析,例如翻译、隐喻、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理论以后殖民的文化身份、第三空间等为主,但诸如心理学、美学等新的视角研究较少。

基于以上对国内2000-2017年美国华裔文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我们对今后华裔文学学位论文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1)拓展研究范围。我们可以将视野放置于世界范围之内,例如加拿大华裔文学、东南亚、日韩、西亚华裔文学以及欧洲华裔文学等,正如程爱民建议加强华裔文学的国别性与全球性研究(发展趋势)⑥。同时参考国内外权威机构或作者编撰的华裔文学参考目录等多种方式,了解华裔文学的最新发展状况,将美国华裔作家作品的研究范围进一步延伸。

(2)扩展作品题材。相对于华裔小说研究,华裔文学戏剧、诗歌、自传体的研究存在着广阔的研究空间。程爱民指出华裔自传或传记文学传统研究在国内几乎没有,以黄玉雪、汤亭亭等为代表的华裔女作家的早期作品大都以自己亲身经历为基础创作,大多属于自传体写作⑦。同时对研究角度进行创新,例如进行微观角度研究、跨学科和语言学角度研究等。

(3)促进华文文学和华裔文学融合。将美国华裔作家与华文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研究。林涧指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和美国华文文学之间的人为鸿沟日益变得模糊,因此提倡用比较文学和跨国理论的方法来研究美国的华人文学史及中美文学与文化关系。⑧”最早的华裔美国文学是从华裔美国华文文学开始的,我们不应该将二者分割开来⑨。

(4)跨族裔文本比较。随着比较文学的兴起,华裔文学的研究不再是单一的文本研究了,研究理论也更加丰富、角度更加多样化。例如,通过对不同族裔的作家和作品的比较,探讨美国社会对待少数族裔的变化和少数族裔探寻身份认同的异同等;或是通过历时与共时相结合,整体上研究作家的不同作品或华裔文学的发展脉络。

(5)创新形象研究。虽然华裔形象和中国形象研究较多,但对于美国形象及中美形象变化对比的研究却较少。

(6)加强文本翻译研究。相关论文相比于总量来说较少,作为跨文化的华裔文学,我们可以探讨对于作者已改编了的中国文化和元素如何进行翻译的问题,或者从译者伦理等角度对不同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等。

四、结语

21世纪以来国内有关华裔文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数量呈现增长趋势,虽然仍存在研究范围、主题相对集中的问题,但应看到逐步研究新作家和新作品的发展势头,以及出现的理论方法多样化、重视文本和审美价值等良好态势。硕士研究生可加大对其他国别的华裔文学的研究,创新研究理论和方法,跨文本甚至跨学科地从微观或尚未深入研究的领域不断推进华裔文学的发展。本研究为今后该领域避免重复性研究和挖掘新的发展空间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提高国内华裔文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

① 刘增美:《批评视角的转换:美国华裔文学的“美国化”特征》,《学术交流》2008年第2期。

② Elaine H. Kim:《亚裔美国文学作品及其社会背景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③ 张龙海、张武:《新世纪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5期。

④ 程爱民:《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博士论文评析》,《外语研究》2017年第5期。

⑤ 徐颖果:《多元视角下的美国华裔文学》,《南开学报》2009年第5期。

⑥ 程爱民:《论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和主题内容》,《外国语》2003第6期。

⑦ 张龙海:《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在中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第4期。

⑧ 唐书哲:《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内容:2005-2015》,《华文文学》2017年第1期。

⑨ 尹晓煌(美)、徐颖果(主译):《精编美国华裔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责任编辑:黄洁玲)

猜你喜欢

华裔论文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我和我的“作家梦”
云师大泰国苏拉塔尼大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美国会出现首位 华裔女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