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取向理论试析《刮痧》中所表现的中美文化差异

2019-05-08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刮痧社交文化

李 日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714099)

一、引言

(一)电影《刮痧》

《刮痧》(TheGuaShaTreatment)是由郑晓龙导演,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于2001年上映的一部有关一个华裔家庭在美国所经历的文化冲突的电影。梁家辉所饰演的许大同和蒋雯丽所饰演的简宁是一对来美8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夫妇。他们有一个5岁的儿子丹尼斯。丹尼斯的爷爷从中国到美国来看望他们一家。有一天丹尼斯肚子疼,爷爷因为看不懂英文的药品说明,为了给孙子治病,就给他做了中国传统的刮痧。后来一天晚上孙子撞破了头,去医院治疗的时候,医生发现了他后背留下的红痕,觉得他是受到了虐待,给儿童福利院打了电话。丹尼斯被儿童福利院带走了,一家人的生活由此陷入了混乱。在法庭上,儿童福利院的律师指控许大同把中国传统的英雄人物孙悟空设计到了一款暴力游戏中,而孙悟空就是“一只顽劣粗鲁的中国猴子”。他暗示许大同崇拜暴力和暴力人物。许大同怒不可遏,认为自己的游戏设计跟自己的家庭生活没有关系,对方不懂孙悟空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由于许大同在法庭上的暴怒,致使儿子继续被福利院看护。为了尽快把儿子接回家里,他决定和妻子分居,从家里搬了出来。

许大同的父亲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对于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的刮痧在美国是违法的觉得不可思议,决定离开美国回到中国去。为了能让父亲在离开前再次见上孙子一面,许大同跑到福利院偷偷把儿子带了出来,因此遭到了警方的逮捕。父亲离开前去找了许大同的老板兼朋友约翰,向他解释了给孙子做刮痧的人是自己不是儿子。约翰在圣诞节那天专门去唐人街找人做了刮痧,向福利院的人和法官证明那些刮痧后留下的看着吓人的红印其实并不疼,刮痧也没有害处。许大同为了在圣诞夜跟妻儿团聚,冒险爬上了9楼的排水管,差点掉下去,被约翰拉了上来。当天夜里,法官取消了对许大同的限制令,他得以跟妻儿团聚。这是一部典型的反映中美文化差异的电影。

(二)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克的价值取向理论

某种文化中的成员对于特定文化下特定问题的解决方式总有某些特定的倾向,这些特定的倾向构成了其所在文化的文化模式。不同文化的文化模式可能类似,也可能大相径庭。弗罗伦斯·克拉克洪(Kluchhohn)和弗雷德·斯多特贝克(Strodtbeck)所提出的价值取向理论介绍了不同的文化对于人类所必须要解答的五个最基本的问题的不同解答[1]76(如表1所示)。他们提出的价值取向理论是众多跨文化价值观理论中的奠基之作。[2]基于此,理解某一特定的文化或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就非常容易。

表1 弗罗伦斯·克拉克洪和弗雷德·斯多特贝克的价值取向理论

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克提出了每个文化都必须解答的五个问题:人类是如何认识自身活动、时间、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交关系和人性的?每个文化对于这五个问题的答案是特定的。一个文化对自身活动的看法可以从对世界的消极接受的“存在”(Being)观以及倾向于人类状况的逐渐转变的“成为”(Being-in-becoming)观,到对世界更直接干预的“做”(Doing)的观念这三个观念组成的连续体中变化。一个文化的时间观要么强调“过去”,要么强调“现在”,要么强调“将来”。一个文化对人与自然的看法从“人类屈服于自然”,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再到“人类控制自然”这个进阶中变化。一个文化对社交关系的看法可以从强调等级的社会组织即“等级主义”,到强调群体认同的“集体主义”,最终到强调个体自主的“个人主义”中选择。一个文化对人性的答案从 “人性恶”“善恶兼有”以及“人性善”的范围中选择。

例如,美国主流文化倾向于“做”的活动观,尊重未来,相信人类可以控制自然,崇尚个人主义,受基督教“原罪说”的影响认为人性恶。[3]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倾向于“存在”的活动观,尊重过去,相信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崇尚集体主义,认为人性本善。

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克描述文化模式的这五个因素提供了一种使文化中的成员在认识自身活动、时间、人与自然、社交关系和自我这些问题时确定了方向。在文化研究时,卢西替戈和凯斯特勒根据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克的这五个彼此联系的因素,通过研究不同文化的活动观、时间观、世界观、社交观和自我观这五个最基本的价值观来了解文化模式。[4]48下面我们主要比较一下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在活动观、时间观、世界观、社交观以及自我观等方面在电影《刮痧》中所表现的差异。

二、五个基本价值观及其在《刮痧》中的表现

(一)活动观及其在《刮痧》中的表现

1.活动观

活动观是指一种文化中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活动。不同的文化往往在“存在—成为—做”这个层阶中做出选择。“存在观”崇尚无为和安于现状。中国文化就是主张“存在”的文化,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命中注定不可避免的,提倡以不变应万变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为观”认为人类是不断变化的,倾向于以改变自身来改变世界,比如美洲印第安文化就拥有这种活动观。拥有“做”的活动观的文化往往是注重拼搏的文化,人们把“有志者事竟成”作为生活的信条,努力改变和掌控身边的事物,面对艰难困苦时努力拼搏从不放弃。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做”的活动观,人们从来不会质疑“做”事情的重要性,孩子经常被问到“长大了想做什么”,同事之间周一早上对话的主题往往是“周末做什么了”,首次见面就问彼此“你做什么”,打招呼都是“你做得怎么样/工作顺利吗/你好吗”,文化中的英雄都是努力做事情的人。

在“存在观”和“成为观”的文化中,活动是随意的,可能与外在的东西或行为无关,努力的过程最重要;工作只是实现目的的方式,工作和娱乐没有明显的区分,工作跟社交也是混在一起的;困难就是麻烦,只能接受。在拥有“做”的活动观的文化中,人们的活动是必须的,都是有目的的,实现目的是最重要的,也是评价成功的标准;工作就是目的,工作和娱乐是分开的,工作先于娱乐,为了完成工作人们得牺牲他们生活的其他方面;工作跟社交生活也是分开的,上班时间不能处理与工作无关的事,员工打私人电话或者彼此闲聊是被禁止的;处理困难的方式就是将其看成是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或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世界是需要被改变的,而不是已成的定局只能被接受。

2.中美文化不同的活动观在《刮痧》中的表现

影片开始没多久,许大同的父亲就碰到了10多年没见面的老霍。老霍在颁奖礼的现场扮演兵马俑,后来又带许大同的父亲去赌场,在赌博台前恋恋不舍。老霍年纪已经不小了,还出来工作,而扮演兵马俑的工作应该工资不会太高,但他还对赌博热心。他所信奉的应该是中国文化中的“存在”活动观,安于现状,不崇尚努力拼搏。

与老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大同,他在影片的一开始就因获奖而上台致辞:“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新移民,站在街头卖画,艰难谋生。不过我相信,只要我足够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美国人。今天这个奖证明美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今我有了成功的事业,心爱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孩子……这就是我的American dream!”作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成功人士,他自己就是American dream活生生的例证,因为他信奉美国文化中“做”的活动观。他用了8年的时间,在美国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白手起家成家立业,践行自己“做”的文化观——“只有我足够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American dream。

(二)时间观及其在《刮痧》中的表现

1.时间观

时间观是指文化是如何认识时间的。有的文化看重过去,有的文化强调现在,还有的文化重视将来。美国文化对于将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时间就像金钱一样珍贵,将其精确地衡量,所以像“赚钱”“花钱”“省钱”“赢得钱财”一样,“抽时间”“花时间”“省时间”“赢得时间”,不会“浪费钱”,更不会“浪费时间”。人们认为时间是线性的,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不会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所以一天的时间被不同活动排得满满的。因为时间是珍贵稀缺的资源,人们日常的生活节奏是很匆忙的,被各种各样日程安排所占据,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就是家常便饭。人们积极做事是为了将来的收获,认为自己未来的命运掌握在现在的自己手中。

中国文化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非常重视过去,注重传统和前人流传下来的智慧,喜欢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来指导现在的生活。因此,中国人对长辈和年纪大的人非常尊重,因为他们是联系过去知识的纽带。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谚语,就是教导大家不要忘记过去的事情,以后行事可以从中学习。[5]中国文化也认为时间是无限循环的,现在、将来与过去,今天、明天与昨天,没有多少区别,只是简单重复。相似的事件也是不断重复出现,因此原来经过检验证明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被用来解决现在碰到的难题。人们日常的生活节奏非常缓慢,认为时间应该服务于个体或环境的需求,做事不必遵照日程的安排。

2.中美文化不同的时间观在《刮痧》中的表现

许大同夫妇处处为父亲着想,对父亲十分尊重,因为父亲年纪大了,代表着过去和传统,表现了中国文化重视过去的时间观。即使父亲抽烟了,妻子知道二手烟对孩子不好,也只是打开窗户,并不跟父亲直接说出来。

丹尼斯睡觉前,许大同给他讲的是孙悟空的故事,表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法庭上,当儿童福利院的律师说许大同沉湎于“暴力文化”时,许大同被彻底激怒了。他认为自己“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设计了游戏主角的形象。孙悟空是个善良有正义感的英雄,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因此他指责对方“你以为你是谁?你对中国文化一窍不通”。

爷爷吃饭用筷子,穿衣服都是中式的纽扣衣服,表明爷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孙子病了,爷爷想到的就是给孙子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刮痧,许大同回来对妻子说:“简宁,我小时候爸经常给我刮痧,别担心。”爷爷在离开美国前,在老霍的墓前说:“你就说刮痧这个事,在中国几千年了,这怎么到了美国就说不清楚了?”父亲和爷爷都尊重传统,认为传统是无须质疑的。

另一方面,许大同相信American dream,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美国人”,认为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有收获,表明他认同美国文化“将来”的时间观。

(三)世界观及其在《刮痧》中的表现

1.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文化如何处理人与精神世界、自然和别的生物的关系。美国文化认为人类是至高无上的、独立于自然和别的生物而存在,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了使人类生活得更好,人类应该控制自然。例如,如果有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发生,楼塌了或桥断了,人们首先想到是人类是否能够事先对此做出准确预测让民众有所准备以及倒塌的楼房、断了的桥梁是否达到了安全的标准。美国人认为人类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预测地震,建造结实的建筑对抗自然的破坏,人类可以战胜自然。只要采取合适的态度、恰当的行动,人类甚至可以克服疾病、死亡、贫穷、困苦,获得健康和财富。人类属于其中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是分开的,后者独立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场所而存在。人们对于通灵者,或者自称见过鬼怪的人持怀疑态度。中国文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儒家主张“天人合一”。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应该坦然接受。

2.中美文化不同的世界观在《刮痧》中的表现

在电影《刮痧》中,中美文化冲突的核心就是围绕“刮痧”展开的。在听证会上,许大同向法官和律师解释刮痧:“刮痧是传统的中国疗法……刮痧只是治疗,常说的家庭疗法……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几千年来中医认为人有七经八脉,就像无数小溪流向江河,江河又奔向大海。人体就像非常复杂但看不见的生命网络,就像计算机网络一样。人的气发自丹田,又回到丹田,也是同样的道理。”而美国的法官和律师根本听不懂他所说的话。

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而刮痧的原理,就是把人体比作江河,把人的生命运作跟自然运作做类比。中医整体概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人体生命活动置于整个物质世界中来考察。[6]而美国文化却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掌控自然,一切都得依靠科学技术来说话,所以法官要求许大同:“请一位医学权威证明你的论点,要用一位普通老法官能看懂的英语来证明。”而他后来请的辩护律师也说:“据我所知,美国任何医学书中,都没有关于刮痧的描述。你说的经和气并没有医学根据。”法官和律师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他们所接受和理解的医学解释,就是西医的解释,因为西医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吸收了各种现代学科,主张用科学的方法来了解病情和进行治疗。[7]尽管在中医学中,经络学说也是一个实证的东西,是一种中国特色的阴性的科学[8],但在美国却得不到认同。

约翰在唐人街体验刮痧时,给他做刮痧的医生跟他解释:“中国两千多年前就盛行刮痧。一般来说,用针灸和按摩能治疗的病,刮痧也可以治疗。刮痧的原理是热胀冷缩。刮痧可以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刮痧可以增加血容量和流量,有利于血液循环,重建人体自然生理循环。”听了医生科学地解释刮痧的原理和自己亲身体验后,约翰相信刮痧对人是无害的,刮痧不是虐待。他在圣诞夜当晚找到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和法官做了说明,法官撤销了对许大同的限制令。

(四)社交观及其在《刮痧》中的表现

1.社交观

社交观是指一种文化中人们如何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一个文化的社交观可以在强调差异和社会等级到注重平等忽视等级的范围中变化。美国主流文化就是强调平等的个人主义文化,平等是最基本的社会信条,在《独立宣言》中就写到“人生而平等”,基于性别、年龄、职业或者社会角色的差异是不会被放大的。即使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都是平等的,无权责骂或体罚孩子。[9]而在中国这样非个人主义的文化中,社交时个体之间的身份差异往往被强调。

社交观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中人们确定自己社会地位的差异。美国主流文化认为,人都能取得成功和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其出生的家庭无关。一个人不能被其出生的环境所限制,他所出生的社会阶级和经济状况都不能限制其取得成功的机会。美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出身贫贱却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人物。在中国文化中流传着“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价值观,一个人所出生的家庭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点正在逐步改变。

不同的社交观也影响不同文化对待组织的不同态度。人的一生会加入许多组织。对美国人来说,尽管在某段时期某个组织对其可能非常重要,但当他们不再需要该组织时,就会很容易地离开它们——起到过渡作用的非正式的组织只在短期内是重要的。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跳槽对美国人来说是很正常的。好朋友可能只是短期内的好朋友。在中国文化中,个体虽然只认同很少的一些特别的群体组织,例如核心家庭和大家族,邻居、朋友、工作群体以及社会组织,但与这些群体的联系却非常密切,并且这样的关系会持续一辈子。中国人很少换工作,往往是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做一份相同的工作,邻居和朋友总是一些相同的人。

不同文化之间社交观的差异反映在其对男女行为不同的规范上。在美国文化中,男女的社会角色比较模糊,男人能干的事女人也能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都有特定的社会角色,提倡“男主外女主内”,也就是说,男人出去赚钱养家,女人在家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不同文化的社交观也决定了其对礼节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强调平等的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认为在社交时不要太拘于繁文缛节,彼此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课堂上,学生可以不同意教师的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教师和别的长辈允许甚至也鼓励年轻人对其直呼其名。相反,在重视礼节的文化中,人们社交时得遵守许多特定的规矩,得用合适的头衔来称呼别人。学生和年轻人不能对教师和年长者直呼其名,对于教师和年长者的观点和行为,不能当面提出质疑或批评。

不同文化的社交观也会影响人们对于责任和义务的不同看法。美国文化崇尚独立和自主,人们希望承担最少的责任和义务。而中国文化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义务并且鼓励相互依赖,依赖程度跟个体之间的社会地位以及礼节形式有关,也有履行社会义务的正规方式和界定表现义务的标准。比如中国文化强调赡养老人,提倡邻里互助,助人为乐等道德规范。

2.中美文化不同的社交观在《刮痧》中的表现

许大同邀请朋友约翰为他的案子做辩护,不是因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而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好朋友。法官也提醒:“就像苹果和橘子,这两个领域的法律风马牛不相及。”许大同仍然没有改变主意。后来许大同不再把约翰当朋友,辞掉了在约翰公司的工作,“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认为:“我把你当朋友而你却出卖了我,怎么还能指望我跟你一起工作?”中国文化公私分得不是很清楚,二者往往混在一起。中国文化看重朋友义气,而美国文化对此则更为理性。[10]中国文化强调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11]所以许大同认为既然友情不在了,还待在约翰的公司就没意义了。而约翰觉得许大同“现在更需要这份工作(来争取回自己的儿子和原来的生活)”,并且自己很无辜:“我只是讲了事实!你的确不该打孩子!”但是许大同觉得更委屈:“我为什么打他?为什么?我自己的儿子!我打他是对你的尊重!给你面子!你懂吗?”这下约翰更不懂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你打孩子是为了对我尊重?”注重个人平等的美国文化认为,即使是父母跟孩子也是平等的,父母不能任意地体罚孩子。而以爷爷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认为对小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

与此相关的是中国文化对“孝顺”的重视。在电影中,主要表现为许大同对父亲的隐瞒,跟妻子说“没必要再让他担心”,告诉父亲“医生可能会让他在医院多留两天,别担心,只是为了谨慎而已”,“美国是这样,孩子受了伤,一般由国家出面照顾一阵子”。当法官问他:“是你给你儿子做的刮痧吗?”他回答:“是的,是我。”也是为了保护父亲免受不必要的伤害。但在美国文化中许大同的“孝顺”会被看成是“责任颠倒”“不诚实”。[12]

强调身份差异的中国文化,注重尊老爱幼。许大同在送父亲去机场的路上,不想让父亲一个人回中国去,“回北京就你一个人,我放心不下”。在机场,爷爷说起孙子:“丹丹,我是爱他呀。我想他了,我有照片,我看照片。”而为了让父亲临行前再见孙子一面,许大同不惜触犯法律,偷偷把儿子从儿童福利院接了出来,带他来机场跟爷爷告别。

另一方面,许大同也认同美国文化的社交观,给儿子道歉,“爸爸今天打你不对,对不起”。妻子晚上上班,许大同负责照顾小孩,并不是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

(五)自我观及其在《刮痧》中的表现

1.自我观

自我观是指隶属于某种文化中的人如何看待自身。美国文化非常重视自我和自我的培养,比如,孩子从很小的时候成年人就鼓励其对许多事情做决定。美国文化认为自我是每个个体所独有的,每个个体当然跟其他个体不同。与此相反,中国文化认为个体是离不开群体的,自我隶属于群体,每个人只有通过与其发生联系的群体才能被确定。中国文化强调互相依靠,每个个体感觉与群体的联系非常密切,一个人的家庭、工作单位、所属社会组织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这个人发生了什么事。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认为的那样:(个人)“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俞推俞远,也俞推俞薄。”[13]97

自我观与人的行为动机也有关。在美国文化中,人们以掌握更大权力、占有更多财富、追求更高社会地位的形式努力追求个人的成功。美国文化中的这种追求个人成功的自我观与其“做”的活动观相结合使美国人认为每个个体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相信这个过程: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失败被认为是没有全力以赴和缺乏意志的表现,被大家瞧不起。美国人也不认为个体对别人承担过多的责任,责任不是他们行为的一个有力的动机,他们更看重自己拥有什么权力。但中国文化不同,中国人做许多事都是出于责任,他们必须那样做,或者那样做对他所属的群体有益而非对自己有益,比如为了家庭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理想追求,在中国人看来是非常正常的。

与自我观相关的就是人是否会变化以及文化所推崇的人物。美国文化认为人会发生变化,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更好,强调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美国文化比较看重年轻人、创新者、新贵,由此演化为重视活力而非老持沉重,重视创新而非陈词滥调,重视物质而非精神。中国文化认为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以及“江山易移,本性难改”这样的俗语也反映了人性的难变。[14]中国文化提倡尊老爱幼,尊重老人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认为老人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许多方面都可以教导大家,年龄大是智慧和德高望重的象征。[15]

2.中美文化不同的自我观在《刮痧》中的表现

许大同就是作为“电子游戏设计新星”而获得了“设计奖”,表现了美国文化对创新的重视。他在演讲中对American dream的认可,也表现了他对美国文化自我观的认同,认为人是可以不断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另一方面,许大同与妻子对父亲的极度尊重,又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我观的认可。他在圣诞夜当晚,为了跟家人团聚,冒着生命危险从排水管爬上9层楼。由此可见,家庭这个最小的集体在他心中的位置,他是多么看重自己的家人,这些都反映了他中国式的自我观。

三、结语

一个文化的活动观、时间观、世界观、社交观和自我观这五个方面构成该文化潜在的文化模式,这五个方面也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

电影《刮痧》中由刮痧所引起的冲突,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是文化隔阂所造成的冲突。约翰通过亲自体验刮痧,了解了中医,才化解了这场冲突。在文化交流时,要避免冲突,离不开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电影开始许大同夫妻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规定小孩在家必须说英语。电影结束时,响起了夫妇给小孩开始教汉语的画外音。就像导演所要表达的一样,也许在了解学习美国文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不忘记学习、发扬和继承中国文化。在影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美文化冲突,也看到了中美文化融合以及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可[16],中国文化也在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刮痧社交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年味里的“虎文化”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谁远谁近?
选择刮痧板有诀窍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