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2019-05-07李春梅

科学与技术 2019年20期
关键词:巡查隐患工作

李春梅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破坏,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从全世界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地质灾害防不胜防,世界各地重大地质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地质灾害给许多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尽最大能力避免或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是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内容,也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有关部门既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监测工作,更要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作力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点多面广。我们来凤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高坡徒,地质灾害点多,分布面广。地质灾害种类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下陷等种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点散而广,防治工作难度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般分布在村庄、田间地头附近、公路边坡地段。因此,一旦出现险情危害性大,损失严重。

2.人为因素多。山区山高坡徒,悬崖极易产生崩塌地质灾害。泥土坡容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大风暴雨时,山谷地段容易产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喀斯特地形多,容易产生地面下陷地质灾害。这是地质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山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很小,一个建设项目的范围都要劈山填坳,不计工程项目建设成本高。山体剖面多,有的剖面高度达30多米;现在建设二级以上公路。讲究的是直和平,劈山造路、建桥、穿山洞多,山体剖面多而高。破坏了山体本身的平衡,人为因素导致极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村庄周边的山坡基本上都开发成旱地,由于人类长年累月翻土耕种,破坏了山体表面的整体连接性。强降雨天气容易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缺少依山就势,合理劈山用地的理念和要求,应引起社会各级的高度关注。

3.防范意识淡薄。来凤县至今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质灾害,出现的一般是小滑坡和小崩塌,影响少量农户房屋安全。如滑坡体冲破破农户房屋墙体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有些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始终认为不会发生大的地质灾害,不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缺少防范于未然的理念,对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只寄希望于政府的投入和清理,普遍存在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不强。

4.防治资金保障难。山区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防范工作量和灾害隐患点整治工程建设投资大,而来凤县是个贫困县县,财政收入低,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保障难度大。防治资金筹措渠道只有二项:一是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部分:二是向省财政争取一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专项补助资金。整合有限资金数量少,而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工程量和资金投入总量大。跟实际需投资整治的的要求差距很大。

5.部门监管力度不强。一个项目建设的审批,离不开相关部门的连续审核审批。部门在审核审批中往往把关不够严格,有的部门甚至不履行职责,只是走过场。

6.缺乏谁造成谁治理的机制。现行各地普遍缺乏地质灾害隐患点谁造成谁治理的机制,实际只有公路边的滑坡体是由公路主管部门治理的。他们也是出于公路确保畅通的需要才这样履职的。其它的开发区、企业、村庄都没有这个机制,项目工程建成,周边出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上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就了事,后续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由村、乡镇、县人民政府负责,隐患点整治由县人民政府财政来买单,而造成的单位却毫无责任。这是机制上造成人为因素产生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的客观原因。

二、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

1.摸清地质隐患点实情,实行分等级管理制度。对地质隐患知根知底,掌握实情,这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应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的各个隐患点全面进行调查、勘察,分等级登记管理。小型点的国土员与驻村干部一个月巡查监测一次。中等以上型点的实行半月巡查监测一次的制度。汛期、台风、多雨时期,要落实村级巡查监测人员每天监测制,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县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增强村级巡查监测人员的责任。同时应合理落实他们的报酬,并纳万方数据 入财政预算。报酬到位才能实行责任到位。地质隐患点要设置标志,人员撤退要有线路图,标志牌上应明确隐患点等级类型。有紧急情况要落实催人撤离信号,做到防范于未然。

2.建立组织,强化部门共同监管机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既是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内容,也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由国土、发改、规划、财政等主要领导任组员,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政府部门要各司其职,统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相关部门应着力加以监督。规划部门要遵循依山就势,合理、科学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发改、国土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严格审查,密切合作,从严监督。确保项目建设不导致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生,从源头上杜绝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生。

3建立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应急演习制度。地质灾害有时期性、突发性、危害性等特点,要积极、主动防范。地方人民政府年初要制订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明确防治的目标、方法和要求。同时要选择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相关部门及乡镇村干部和群众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演习活动。指导、教育干部群众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保障隐患点附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建立谁造成谁治理的责任落实制度。应建立谁开发、谁造成、谁治理的工作责任机制。产生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责承相关单位限期治理,逾期不予治理的。由政府征收地质灾害治理费用.由政府负责治理。造成危害后果的对单位负责人追究法律责任。促使开发建设单位提高地质灾害防范意识。避免地灾隐患点的产生,降低政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可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量。

5.严格执行“ 巡查、值班、速报”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依据地质灾害的特点,汛期、台风季节、连续降雨时期是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时候,国土资源部门、乡镇村干部要严格执行“ 巡查、值班、速报”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做到巡查监测动态掌握到位、避险转移安置到位、值班协调到位,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到位。相关部门与乡镇政府领导要坐镇指挥,相关科室人员与驻村干部及国土资源管理员应深入到村到点,督促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人员加强巡查监测。指导和配合村干部群众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对重点隐患点要做好人员的撤离和安置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6.增加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投入对已产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认真编制治理规划,制订隐患点整治方案。根据政府财政承受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力量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整治工作。政府应拓展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征收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工程建设,有效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保障能力。同时要注重地灾点治理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提高项目工程建设时效,强化专项资金施用监督,切实注重治理效果,促使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的逐年减少,有效提高抗灾、减灾的工作水平。

7.实行考核、问责工作机制。为提高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年初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同時对地质灾害防治不力,造成危害结果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促使各级政府认真履职,有效提高政府防灾、减灾的能力。在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强降雨等恶性天气增多的大环境下。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极易发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明显加剧。各级政府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执行“ 巡查、值班、速报” 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全面实现谁造成谁治理制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隐患点的整治力度,有效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猜你喜欢

巡查隐患工作
网上晒娃隐患多
Tough Nut to Crack
文具的隐患!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高要创新反腐倡廉巡查方式
食品中的隐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