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分组模式下大学英语课堂同伴支架作用的对比研究

2019-05-07张月亭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组员同伴分组

张月亭

在国内外外语课堂的各类研究中,小组互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小组互动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目标语能力的提高,对学习者语言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同伴支架作为促进小组互动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同样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为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中的同伴支架作用情况,通过随机抽取课堂观察、发放问卷及访谈等方式,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小组模式固定单一,多采取长达整个学期的就近分组或自由分组;自由固定分组模式下有效互动比例不高,交际目标的实现不理想.因此,通过设置交叉分组模式,对不同分组模式小组互动的对话进行录音并转写,分析探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者小组互动中同伴支架的作用及分组模式是否对同伴支架作用产生显著性影响.

1 二语课堂同伴支架研究现状回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课堂互动一直是国外语言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基于Vygotsky从社会理论角度的“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论[1],Donato及Swain等学者在对第二外语学习者的研究中证实了同伴之间能够彼此提供帮助,互相搭建支架,彼此合作完成任务.小组互动的效果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交际意愿、分组模式等[2-3].Iwashita通过对学习者根据语言水平分为高-高、高-低和低-低三种分组模式,证实了交叉分组模式的学习者比同水平小组的互动次数更高,但是互动次数并没有对语言修正性输出量产生显著性影响[4].Slavin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进行研究发现,能力相当的分组对学生成绩影响很小,对低-低水平小组会造成不良的影响[5].因而,一些学者支持两种或多种能力水平的学习者进行交叉分组.但国外研究者多关注两人结对的互动模式,较少提及三人或四人以上的小组.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的学情特点下,班级人数多导致小组成员一般在四人左右,结对模式对我国大学英语课堂适用性不广.国内研究者多从小组互动的支架作用出发,研究者从不同类型的课堂,探索小组互动支架作用的不同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如贾光茂、方宗祥通过分析自由组合小组录音转写数据发现同伴支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词汇和观点等语言帮助上[6];李丹丽从二语写作协作任务中研究支架作用的特点及对学习者最近发展区的影响[7];徐锦芬通过对同水平随机4人小组的研究补充了提高参与度、纠正错误及提供情感支持等支架作用[8];王飞飞等硕士论文也分别从不同课堂类型小组互动方面论述同伴支架的作用[9].国内研究者多从小组互动的宏观效果考虑,较少涉及到小组互动本身的内在因素.徐锦芬通过对教师指定的英语水平相当的结对固定组、学生自由结对固定组及非固定组三种结对模式的对比研究,探讨不同结对模式对课堂互动及语言输出的影响[10].寇金南提出了符合国内英语课堂的四种分组模式,合作型、专家/新手型、主导/被动型及轮流型,归纳了不同小组模式在对话用时,对话内容及对话发起等三个方面的特点[11].研究者对于小组模式的研究大多数把英语水平设置为非变量,组内成员的英语水平基本相当.国内研究者多从宏观角度探讨小组互动对于不同英语课堂的作用,少数学者对小组互动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但都基于小组成员的英语水平相近的分组模式,对于不同综合水平的交叉分组模式的互动特点和同伴支架作用则较少涉及.因此,本研究采取不同综合水平(包含英语水平和交际意愿两个因素)的交叉分组,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以期发现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在小组互动中的支架作用以及对语言发展有何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1)根据英语综合水平和交际意愿高低混合的交叉分组及学生自由分组模式下,同伴支架的作用在量化方面有何差别?

(2)两种分组模式下,小组互动的同伴支架作用是否有显著差异?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对比研究,选取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二年级投资学专业的两个班级,两个班的四级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通过英语水平及交际意愿对实验班进行交叉分组,通过英语水平的高(25%)-中(50%)-低(25%)三个水平,按照高-中-中-低水平搭配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同时根据交际意愿的水平对小组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小组中同时包含交际意愿较强及较弱的成员,其中,交际意义量表参照McCroskey&Richmond的英语交际意愿量表[12]及徐锦芬对其进行的改编版本[10].该量表为莱克特五分量表,分为读、写、说和理解四个项目,共27题.问卷的内部信度为0.93,该量表可靠[10].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自由就近分组的模式,四人一组.1班和2班的人数为45人及41人,最后一组为5人一组;同时,为确保实验班小组均遵循分组原则,最后的数据分析各选取8组同学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中的小组互动任务为话题式口语任务.要求学生对给定话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每次讨论时间为10分钟,用于录音收集的任务均来自学生课堂上所使用的教材及其他相关补充材料,例如:Do you prefer a big car or a small car?录音收集完整后对录音语料进行转写并标注出现同伴支架作用的片段,对不同类别的同伴支架出现频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随机抽取的小组成员进行访谈,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探究.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不同分组模式下同伴支架作用量化对比

参考徐锦芬等人对同伴支架类别的特征描述[8],对收集到的48份录音总计480分钟的对话转写语料进行分析,共统计得出同伴支架语言片段800个.进一步地具体量化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小组互动中同伴支架作用主要有七种:提高参与度,提供词汇,提供情感支持,维持既定目标,纠正错误,引起讨论兴趣.其中,不同分组模式的支架量化对比,见表1:

表1 同伴支架的量化对比

从表1数据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伴支架的总量方面基本相当,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从不同支架作用方面看,两班在提供参与度方面基本相同,大多数组员在表达完自己的观点时,都能轮流问其他组员,例如:What about you?Which one do you prefer?等句子.在提供词汇方面,实验班略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小组互动里二语水平高的同学能够向水平较低的同学提供词汇方面的帮助.提供的词汇,如:convenient,advantage,maintenance及insurance等词.对照班在提供词汇方面同样表现相当,对照班的小组成员之间较为熟悉,大部分水平相当.当小组成员纠结于一个词时,其他组员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其找到替代词.不同于提供词汇,在提供观点方面,实验班及对照班相差较大,这点与小组二语水平悬殊程度关系较大.交叉分组模式下,小组二语水平较强的同学有能力向较弱的同学提供观点,而自由分组模式下的小组成员水平相当,多数情况下仅能提供词汇;有些小组甚至在表达观点的同时模仿前面同学的发言,未有创新的观点.

在提供情感支持方面,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对照班的小组均是随机分组,小组成员大部分是舍友或长期坐在一起互相比较熟悉的同学,有助于克服不自信及抵触的心理,减少学习焦虑.同时,当组员出现表达障碍或不愿意发言的时候,其他组员经常能够或戏谑或积极地鼓励对方继续发言.另外,在课堂观察及访谈中可以发现,一些交际意愿较强性格开朗的同学,能够在同伴出现抵触心理时及时鼓励对方,帮助组员开口.比如:Whataboutyou?Don’tbeshy.Speakloudly.而实验组则因组员之间不太熟悉而显得比较拘谨羞涩.两种分组模式下的小组在维持目标方面表现一致.在各个小组的录音转写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组的讨论过程由交际意愿强且二语水平中上的组员负责维持讨论目标,拉回主题;但这类同伴支架作用出现频率相对较少,大部分小组能够自觉地遵守讨论规则,遵循讨论既定话题,当自己表达结束时,能够用类似于“what about you?”及“Do you agree?”等问句将讨论机会交给另一组员.

纠错方面,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纠正错误这一项同伴支架作用在这个层次的英语学习者小组互动中出现频率极低,通过数据研究及访谈发现,纠错频率低,原因主要有三点:(1)大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不高,对其他组员表达的语音及语法等错误不敏感,不能及时发现;(2)访谈中部分同学提到,即使发现对方的表达有不恰当的地方,基于对自己英语水平的不自信,一般不会指出来,同时,出于“面子”的问题,一般不会频繁地指出其他组员的错误;(3)大部分同学认为小组讨论的意义是交流观点,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因而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只关注对方表达的观点,抓住关键词,不太关注语法或语音等方面的问题.

在录音转写过程中发现,如果小组成员比较积极地去响应对方的观点,无论是认同肯定还是反驳,都能够促使小组讨论更加顺畅高质量地进行.所以不同于徐锦芬教授的设计,在这类层次的小组互动中,引起讨论兴趣也作为同伴支架作用的其中一项进行对比研究.对比数据发现,不同分组模式对于这类同伴支架作用在量的方面区别不大.交叉分组模式下多数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采用较多的小组讨论策略,如征求意见或反驳对方并引起对方继续讨论,对小组讨论能够有质量的进行有较多贡献.而随机分组模式下这类同伴支架则体现在小组成员相互熟悉的情况下,讨论氛围轻松有趣,小组成员相互反驳并大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所以虽然分组模式对这类同伴支架作用在量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导致同伴支架产生的原因却因分组模式而不尽相同.

3.2 不同分组模式下同伴支架作用显著性差异

为了研究分组模式是否对同伴支架作用影响产生显著性差异,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16个小组48次讨论中出现同伴支架各分类的次数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小组互动中的同伴支架各个方面出现频率以及总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如在同伴支架总量方面,t=0.230,df=14,p>0.05)(见表2):交叉分组和随机自由分组模式下小组互动中同伴支架各个方面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即针对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堂的小组互动中,两种分组模式对同伴支架的作用发挥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同伴支架作用总量差异

结合表1和表2可见,分组模式对于部分同伴支架类别的总量影响较大,如提供情感支持方面;但是同一个分组模式下,小组与小组之间存在差异,不存在一致性较高或较低的情况,因此数据分析分组模式对同伴支架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4 结论与启示

结合小组互动中同伴支架各个类别出现的频率及总量在定量及定性方面的分析及对小组成员进行随机抽取访谈的结果可见,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中:(1)不同分组模式下同伴支架的总量相近,在提高参与度、提供词汇、维持既定目标、纠正错误及引起讨论兴趣等方面同伴支架出现频率数量基本相同.但引起各类同伴支架出现的原因却因分组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2)交叉分组在提供观点方面总数显著高于自由分组,原因在于组内成员的语言水平相差悬殊,能力较高的学习者能够向能力较弱的学习者提供观点.而自由分组在提供情感支持方面总数显著高于交叉分组,自由分组的组员多为舍友或好友,有助于减少语言学习焦虑及紧张情绪,提供情感支持(.3)从16个小组在三次讨论中出现7种同伴支架类别的频率及总量来看,分组模式对同伴支架的作用影响无论是从各个类别还是总量来看,均无显著性影响.同伴支架频率与分组模式不存在显著性联系,较大取决于每个小组的语言综合水平,交际意愿及情感联系.

然而,即便分组模式在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对同伴支架作用不存在显著性影响,并不意味自由分组模式可以完全取代交叉分组模式.从数据分析可见,交叉分组模式在提供词汇,提供观点,纠正错误及引起讨论兴趣三个方面均高于自由分组模式;同时,访谈中发现,部分学习者十分注重“面子”问题,害怕“出错”,不善于与人面对面交流,即便是交际意愿较高的同学,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因为二语水平不足而慢慢减少了交流次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这类水平较受限的学习中,交际意愿及交际能力成了推动小组互动顺畅的主要因素.因此,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交际意愿,加强情感联系,从而推动小组互动的顺利有效进行.

5 结语

同伴支架作用对小组互动的顺畅有效进行具有显著性的推动作用,研究同伴支架有利于探究小组互动的现状及本质,提高小组互动的有效性,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水平,实现交际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层次总体较弱,交际意愿不强,采用交叉分组有利于促进强弱互助,在提供语言帮助方面有显著效果;然而,小组的互动质量较多地取决于组员的交际意愿,自由分组中成员相互之间交际意愿较高,因而如何提高组员的交际意愿也是小组互动研究中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组员同伴分组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小组落幕
寻找失散的同伴
分组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