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实验研究文献特点分析*

2019-05-06伍先明漆双进申苗衔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肥胖症单纯性高脂

伍先明,莫 倩,黄 宇,漆双进,申苗衔,杨 硕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显著神经内分泌或其他系统功能的改变,仅因营养摄入过度或能量消耗过少所导致的全身性脂肪过量堆积引起的肥胖。肥胖不仅影响美观,也是高血脂、胆囊炎、痛风、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种疾病的高诱发因素[2-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肥胖人群逐年上升。临床上的肥胖病95%以上属于单纯性肥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界普遍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5],已严重影响到国民的身心健康。因此,预防肥胖症的工作迫在眉睫。

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而药物副作用较大,手术易引发并发症,不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6]。穴位埋线因其简便、安全、省时、作用持久、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日趋广泛,尤其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方面具有潜在优势[7]。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试验较多[8-10],而机理机制研究较少,且未有研究者分析其文献特征。故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效应机理的实验研究,全面分析其文献特点及实验特征,以期初步阐明穴位埋线防治单纯性肥胖症的效应机制研究的现状,并为进一步研究穴位埋线改善各项肥胖指标的效应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WF)、VIP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近30年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实验研究文献。

1.2 检索策略 检索日期:1987年1月—2018年12月;检索词采取主题词和并含相结合的方式,检索词:穴位埋线(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单纯性肥胖症(simple obesity)、肥胖(obesity)、埋线(catgut)。

1.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所有符合单纯性肥胖症诊断的动物实验研究且符合动物福利法规的文献;排除临床试验、综述类、名家经验介绍、重复发表的文献。

1.4 分析方法 结合文献检索结果,对文献的基本特征、实验动物种类、品系、造模方法、主要观察指标、指标取材及穴位使用频次等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输入关键词后初步检索出1 312篇文献,其中CNKI 579篇、WF 426篇、VIP 289篇、Pubmed 18篇,剔除重复文献后剩633篇,排除临床类文献、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综述类及重复发表的文献后,初步纳入研究文献25篇;阅读全文后最终纳入文献15篇,全部为中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2.2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15篇文献中2008年 3 篇 ,2013、2011、2010 年 各 2 篇 ,2018、2017、2016、2015、2009、2006 年各 1 篇;纳入的文献中硕士论文 10篇(66.67%),博士论文 3篇(20%),核心期刊、期刊文献各1篇(6.7%);以上结果说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实验研究始于21世纪,在90年代仅1篇临床试验研究文献,从2006年开始有少量的实验研究文献报道。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3 纳入文献的实验特征 分析总结纳入的15篇文献中实验动物的造模种类选择、造模方法、主要观察指标、指标取材及造模成功的标准,详见表1、2。

表1 纳入文献的实验特征

续表1

表2 造模成功的评价标准

综合分析表1、2可以看出,单纯性肥胖的造模动物按照种类分析,SD大鼠13篇(86.67%)、C57BL/6J小鼠、Wistar大鼠各1篇(6.67%);按照动物性别分析,雄性动物11篇(73.33%)、雌雄各半3篇(20%)、雌性动物1篇(6.67%)。单纯性肥胖动物的造模方法有高脂饲料诱导和高脂高糖诱导,其中高脂饲料诱导方法有12篇,占总文献的80%;高脂高糖诱导的3篇,占20%;实验中的主要观察指标为与肥胖有关的体重(15篇)、Lee's指数(11篇)、TC(10篇)、TG(10篇)、HDLC(6篇)、LDL-C(6篇)、脂肪湿重(9篇)、摄食量、摄水量(4篇)、Glu、FBS(2篇);与减肥机制相关的 LEP(6篇 )、Perilipin、FAS、C/EBPa、ADP、AdipoRl、AdipoR2、弓状核细胞OB-R、INSR、胰岛细胞OB-R、脂肪细胞INSR、β 3-AR、UCP2 蛋白和基因、LP、LHL、MDA、下丘脑、血清肥胖抑制素、下丘脑NO、NOS、NPY含量、纹状体NO、NOS含量(各1篇);脂肪组织的观察指标为与脂肪细胞形态变化相关,包括直径脂肪细胞数目、直径、形态、脂肪系数(各2篇)、白色脂肪细胞的面积、直径、体积(1篇);造模成功的评价标准为体重大于同期普通饲料喂养大鼠平均体重20%以上13篇,占总文献的86.67%;体重超过用普通饲料喂养大鼠平均体重的10%、120%各1篇。

2.4 选穴特点 分析15篇纳入文献实验研究的选穴特点,详见表3。

表3 腧穴使用频次统计表

在14篇单纯性肥胖的动物实验文献研究中穴位选取的特点,多为多穴配伍治疗,按照穴位使用频次分析,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足(后)三里(12/15,80%)、天枢(8/15,53.33%)、中脘(6/15,40%)、脾俞(4/15,26.67%)、内庭(2/15,13.33%)、阴陵泉、丰隆、关元、梁丘、水分、气海(1/15,6.67%)。

3 讨论

本文纳入研究的15篇文献的基本特征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实验研究始于21世纪,在90年代仅1篇临床试验研究文献,2006年后实验研究发表论文数量较90年代增多,但是相对于临床研究来说仍然较少。

实验研究相关特征表明,模型动物常选择SD雄性大鼠,采用高脂饲料造模,因成本相对低廉、饲养方便、造模成功率较高、稳定性好。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从病因病机及症状上都与人类的单纯性肥胖相似,故在单纯性肥胖症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一般采取高脂饲料诱导制作单纯性肥胖的动物模型。但有文献研究显示[26],高脂饲料诱导的方法中只有部分可造模成功,有一部分存在食物抵抗,不能诱导形成单纯性肥胖动物模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实验研究中常选用足三里(后三里)、天枢、中脘等穴位。从中医的病因病机来看,《素问集注·五脏生成》曰:“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肉者也,所以主一身之肥瘦;《类证治裁》提出:“肥人舌本强,作湿痰治。”所以肥胖主要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关,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脾虚失运,水谷精微输布运化障碍,积为痰湿,堆积在肌肤腠理之间,则发为肥胖。故选用足三里、天枢、中脘等穴位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健脾运湿,从而达到减肥的疗效。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实验研究:①最常选用的实验动物为SD雄性大鼠;②多以高脂饲料诱导单纯性肥胖动物模型;③造模成功的评价标准为体重大于同期普通饲料喂养大鼠平均体重20%以上;④常选取脂肪组织、脑组织为指标材料,各项相关的肥胖指标、减肥机制、脂肪细胞形态学主要观察指标;⑤选穴频次较高的有足三里(后三里)、天枢、中脘。

单纯性肥胖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在临床运用中日趋广泛。但是机制类研究少,其作用机制尚不够完善,因此展开作用机制的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少量的机制类文献研究中,虽然都以高脂饲料诱导单纯性肥胖动物模型,但是在饲料配方上却各不相同,以基础饲料为主,再配合猪油、蛋黄粉、蔗糖、奶粉、胆固醇、鸡蛋、麻油、胆盐、花生等混合而成。造模时间以4-16周不等,造模成功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尚未统一其标准。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统一其造模方法、造模时间、造模成功的标准,为进一步研究穴位埋线改善各项肥胖指标的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为效应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肥胖症单纯性高脂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阴阳互引”隔姜灸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高脂血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对策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胃食管反流病与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运动降低MG53表达及其在缓解高脂膳食大鼠IR中的作用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生精功能障碍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17例单纯性肥胖术后护理
味精与高脂日粮对生长猪胴体性状与组成的影响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