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小学图书馆使用效率的对策思考

2019-05-04黄文辉黄冠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育装备管理效率图书馆

黄文辉 黄冠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也开始从粗放型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但是,仍然存在着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不配套、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中小学就必须转变办学理念,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端正对图书馆(室)的认识,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室)的管理水平,采取多种措施,建设高水平的馆员队伍。

[关键词] 教育装备;图书馆(室);管理效率

2018年5月,新修訂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简称《规程》)正式公布。《规程》对图书馆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培训都做了明确的要求,较之2003年颁布的《规程》,要求更高,内容更具体,目标更明确,其中特别强调:图书馆应以全开架借阅为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走廊、教室等空间创新书刊借阅方式。教学期间,每周开放时间不得不少于40小时。同时要求,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都要向师生开放。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均衡化政策的落实,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从室舍条件到图书数量,从经费投入到管理手段,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本世纪初相比,中小学图书馆从无到有、从简陋到达标,基本上解决了硬件不足的问题。但在服务教学、发挥效益方面,同政府的要求、人民的期望,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必须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硬件建设轻软件管理。各地学校在建设图书馆项目时,硬件建设都是向高标准看齐。《规程》规定的设施设备如书柜书架、阅览桌椅、借阅台、报刊架、计算机、文件柜、陈列柜、借还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施以及安全监测等相关设备一应俱全,全部达标,其建设标准一点儿都不亚于专业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秘书长骆桂明在媒体上撰文称:现在的中小学图书馆不但外形美观大气,而且内部设施也齐全先进。书架排列有序,图书数量丰富,期刊种类繁多。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整洁明亮。馆内布置温馨舒适,不仅码放了软包小矮凳、移动登高台,甚至还设置了“小书吧”,昂首楼外风景如画,低头书籍心驰天涯。[1]条件如此优越,但由于中小学尤其是中学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无时间去图书馆,因此,图书馆的使用效率非常低。据对渝东北某县调查统计,全县124个中小学图书室(馆),平均有效开放率不到50%,大部分时间是铁将军把门。图书室上座率、图书借阅率不到20%,半数以上的图书借阅率为零,学生年均借阅书刊不到10册,图书馆在育人与教学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调查,不少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手段非常落后。在管理体制上,绝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没有设立馆长,笔者调查的100多所中小学校,全都没有设立馆长,更没有设立阅读指导机构,也没有制定图书馆建设发展规划。在图书的采购上,随意性非常大,《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分类比例表》没有得到执行,书报订阅毫无制度可言,完全凭校长或者图书管理员的喜好。笔者调研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图书室订阅的60余种报刊中,有多种报刊是多份,其中《参考消息》就订了45份,但却没有1份《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等教育报刊。书报的订阅不仅结构不合理,也不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金。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很少有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多数是从教学第一线退下来的老弱病残者和从社会上招聘的临时人员。笔者所在县的124个中小学图书馆(室),没有一个图书管理员具有图书馆学专业背景。

2.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多数中小学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图书室(馆),是典型的“普九”图书室(馆)、均衡教育图书室(馆),建图书室(馆)的目的就是为了迎检达标。迎检达标后,很少有继续投入。笔者所在的西部贫困县,在迎接教育均衡验收的2015至2016年,年图书经费投入150万元左右,校均投入1万元上下,而在2017年均衡教育通过验收后,全县中小学图书经费投入不足40万元,校均投入3000元左右,投入锐减。同时,已建成的图书馆很少开放。学校只在迎接检查或者参观的时候,才临时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组织师生借阅图书,形成图书室、阅览室很受师生喜爱的假象,而一旦检查、参观结束,图书室(馆)又是大门紧闭。常规开放不落实,图书室(馆)毫无价值可言,按标准建设的图书室(馆)成了标本,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3.学生没有成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有的学校规定,图书室(馆)只对教师开放,而学生必须有条件地到图书室(馆)阅读或者借书。据笔者对渝东北某县中小学的调查,学生有图书借阅证的学校占比不到两成,其余超八成的学校学生都没有图书借阅证。有的学校虽然规定图书馆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但工作人员在中午、周末及节假日不上班,其余时间与学校的教学作息时间完全相同,这实际上就是取消了图书室(馆)对学生的服务。

二、提高中小学图书馆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1.转变办学理念,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中小学生没有时间到图书馆阅读书刊,其根本的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学校、教师、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允许学生花时间去阅读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书籍,因此,学校必须转变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质,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要留有时间让学生到图书室借书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线。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认真组织阅读教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鼓励师生阅读,表扬奖励阅读先进个人、评选阅读之星。要积极创建书香校园,有针对性地改进学生阅读方法,让阅读成为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妥善安排教学时间,每天下午放学后,留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到图书室借书阅读,自由上网查阅资料、浏览新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2]山东茌平县振兴中学建立了开放式阅览室,实行“阳光读写”工程,构建了基础阅读课、阅读交流课、随笔交流课,语文学科实行“3+2+1”的课时安排,既每周6课时的语文课,其中3课时处理教材,2课时学生进行课外阅读,1课时读写展示。该工程实施十年来,学生不仅读完了课程标准指定的课外阅读书目,而且还阅读了部分古今中外名著,背诵了大量经典诗文。[3]

2.提高对图书室(馆)的认识,充分发挥图书室(馆)的育人功能。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指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学校文献信息和服务体系,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学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因此,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改变对图书馆(室)的不正确认识,发挥图书馆(室)应有的育人功能和教学价值,让图书馆(室)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作用。例如,结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节日,重点推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主题文献,通过征文、诵读、讲座、书评、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据媒体报道,有的中小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主动与学科教师合作,充分利用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电子图书馆等常规的教学设施,让学生在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结合学科的教学要求,查阅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如人大附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就承担了全校学生研究性学习、计算机教学、心理测试、文史教学、阅读课及各种主题班会等多种教学任务,每周约23课时,充分发挥了图书馆及图书管理人员在德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作用。[4]

3.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未来图书馆:梦想·狂想与现实》的作者戈曼指出:未来的图书馆工作,就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将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到现有活动与服务中的过程。但现实的情况是,各地的中小学图书馆,由于受人力、技术、资金的制约,信息自动化水平较低,基本上还处于人工操作的阶段,新技术、新方法很少运用到图书管理服务中,因此,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是当前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

江西省南昌二中图书馆,通过培养学生协管员队伍,创新服务管理模式,促进了纸质图书的流通。南昌二中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从2008年就开始了全开架式的图书借阅服务。每天中午和周日全天对学生开放,平均每天来馆四五百人,但图书馆只有七位老师,每天的工作疲于奔命。学校图书馆通过招聘学生图书协管员,让他们协助老师进行工作,这样,图书馆每天中午只需安排一位老师值班就能正常开放。南昌二中通过培养图书协管员队伍,不仅解决了图书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图书流通,值得学习借鉴。[5]

4.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列宁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室)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素质。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图书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学校在图书管理人员的选择上,要坚决纠正把闲人、废人、素质不高的人安排到图书馆工作的做法。各学校要合理确定图书管理人员的编制,到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学专业招聘专业人员充实到图书馆管理队伍中,改变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对不符要求的图书管理人员,要逐渐调离管理岗位。其次,加强馆员的专业培训。《规程》规定:“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基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基于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不是图书馆学专业出身,而是从其他学科教师转行而来的实际情况,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当前,全国各地均普遍开展了中小学图书管理员的培训,但从调研的情况看,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单一,培训缺乏科学的質量标准,效果不尽如人意。最后,提高图书馆员的待遇。《规程》规定:“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与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并按国家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因此,各学校对图书管理人员,在待遇上不能低人一等,要坚持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让大家在图书管理的岗位上,事业有奔头,待遇有想头。

参考文献:

[1][2][4]骆桂明.唤醒沉睡的图书馆[N].中国教育报,2010-03-04.

[3]王营.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EB/OL].蒲公英评论,2018-06-25.

[5]万翾.南昌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8):24-27.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教育装备管理效率图书馆
图书馆
黑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机效能评价指标制定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提升
积极推进教育装备特色化建设
变电运行管理效率及维护能力的提高措施探究
最小费用流理论在教育装备运输中的应用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简论教育装备与历史学科的关系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