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培养新探

2019-05-04陈从伟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研究教育教师

摘   要:教育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部分教师在这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认为中小学教师对研究有心无力,不愿意去费精力;二是为了应付工作,缺少自己的思想。文章就中小学教师做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做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育研究;新时代教师

作者简介:陈从伟,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教师。(湖北  武汉  430223)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7-0124-02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学工作是不行的,也是不科学的。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研究型教师,即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同时,研究成果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在教学路上越走越远。那么,何为教育科学研究?朴雪涛在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中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采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因此,研究只有具备科学性与实践性,才能实现教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

1. 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及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学成绩。但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除了要端正自身态度以外,还需要科学的武装,即自身的专业要精,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精,同时还要对教育教学等诸多问题进行研究,让教学有所依、有所循。此外,还要更新观念,要真正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2. 教育改革的需要。时代的变革和进步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教育的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即知识灌输,改变教师至上等教学观念。要真正实现这些观念的改变,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静下心来做研究,用研究这一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适应改革现状。

3. 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比如,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批评学生似乎变成了一种家常便饭,但不管怎样,问题却依然存在,学生的改进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就应该查找相关原因,并主动研究对策,从而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再如,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在同一知识点上犯类似错误,由此,教师就应分析教学内容及方法,并展开深入研究,从而找准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纠正错误,使之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二、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长期的沉淀与积累。英国课程专家斯登豪斯认为,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从实验主义者的立场看,课堂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而教师则是课堂和学校的潜在实际观察者。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研究”,都可以发现,教师其实拥有大量的研究机会。每一个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成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研究呢?下面,笔者简要分析在教育教学中做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模式:

1. 转变观念,培养科研意识。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即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至于科研,则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或者教育专家的事情。此外,教师们还有个误解,即认为如果把精力放在科研上,则势必会减少正常的上课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其实不然,只知教学、不知科研的教师我们称之为经验型教师,而既知教学又知科研的教师,我们称之为专家型教师。科研离不开教学实践,没有教学基础,就好比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反之,科研又能用于指导教学,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摒弃原有观念,树立科研意识。

2. 善于发现,寻找科研问题。这个世界不缺乏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理,教育教学中不缺乏科研课题,只是缺乏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科研,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科研课题无处不在。比如,在朱道荣老师的讲座中,我们了解到,一名一线教师研究的内容就可以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包括教材、教具、教案、教师等;学包括学习、学具、学案、学生等。这两部分内容可以说涵盖了我们每一天的教学常规,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整理、归类,并加以认真反思,就能找到各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定能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3. 搜集资料,开发信息。做科研,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要了解前沿权威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否则科研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搜集、开发信息是做科研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笔者认为,要实现资料的有效积累,教师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通过阅读国内外的核心期刊及相关报刊、书籍等,通过慢慢积累,定能实现教研能力的有效提升。

4. 深入反思,开拓创新。教学科研源于教学实践,同时,教学实践也需要教学科研去指导,只有在实践、科研、实践这一循环中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和科研才能取得进步与突破。教学研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教育会因教学主题内部、教育对象以及教学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相应地,教师也应在实践、科研、实践这条路上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杜威说过,教师要成为研究者,首先就要有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进行科研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杜威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对反思作了界定,他强调反思就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主动、持续和周密的思考。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反思与研究,可以使教育教学永葆生机,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教师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教学,让教学成果既科学又有时效,同时,也让自己在教育之路上有所成就。周震认为,科研与教师存在这样的辩证关系,即教师科研促使教师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教师的发展又使研究走向台前。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要求教师要兼顾教学和科研,并且使二者互为补充。因此,不管是在教育教学上,还是在教学研究上,教师们都需要踏踏实实沉下去,同时也期望潇潇洒洒浮起来的那一天,从而在教育教学上取得突破,带领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朴雪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2] Stenhouse.What Counts as Research[J].British of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1981.

[3]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 周震.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基于“研究”的教師发展模型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   范艳玲

猜你喜欢

研究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