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读懂文学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2019-04-29闫利品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哥儿二嫂长衫

闫利品

人物形象分析是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理解人物形象时,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关注文本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人物的言行。而人物的言行又透露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作为老师,胸怀悲愤,将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倾注在自己的最后一节课上。在这节课上,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与期望,以及正直的品格都流露了出来。小弗朗士这个懵懂无知的逃课少年逐渐觉醒,身上的爱国情感在老师和大家的感染下,逐渐被激发,表现出他内心的纯洁和善良。又如《孔乙己》中,说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作者通过对一件破长衫的捕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说明他很懒:只此一件长衫,说明孔乙己很穷;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说明他唯恐失去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二、关注文本中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判断人物的特点。

我们常说,认识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对杨二嫂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就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杨二嫂出场第一句话是:“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这是见到二十多年未见过的迅哥儿说的第一句话,评价迅哥儿的容貌,突出胡子长,说明变化大,潜台词是老了很多。这无疑是很没有礼貌的

在迅哥儿表现愕然后,马上说:“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抱过你”,原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在杨二嫂眼里,这显然是拉近关系的一个绝佳的机会,在迅哥儿“愈加愕然”后,立刻就没有了表面上的客套,而是立刻讽刺:“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说这句话时的神态是“冷笑”,是毫不遮掩的鄙夷,这里的“贵人”显然不是真的贵人,而是一个可以嘲讽的对象,你竟然不认识“抱过你”的杨二嫂,这是她无法容忍的。至于接下来的胡言乱语更让人吃惊。走的时候还要顺手拿走人家一副手套。其心直口快、尖酸刻薄、胡搅蛮缠、自私自利的特点可见一斑。

三、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使之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对人物形象的展现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如父亲洗脚要用“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洗完脚,脚盆里一盆泥浆,描写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写出了父亲的贫困与辛劳。“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很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这是描写父亲在清早踏黄泥修台阶的细节。一个“浮”字,一个“挑”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踏泥时的辛劳,这里还借助修辞手法、动作描写和景物衬托,鲜明地勾勒出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者的形象。

四、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也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

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之所以自私、势利,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无关系,所以在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时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自私、虚伪、不顾念亲情。而应该结合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现实。如文章开头已经通过一些交代展示了菲利普一家生活的拮据——他们从不接受别人请吃饭的邀请。以免回请;他们日常买减价的日用品和拍卖的底货;自己做衣服还要在廉价的花边上与人计较半天。这样生活窘迫、拮据的家庭经不起雪上加霜,所以对有钱的于勒的渴望、对破产的于勒的害怕就可以理解。

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往往是我们分析和理解人物的关键。

鲁迅在《孔乙己》中通过“我”的观察,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一介绍就把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死要面子的形象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我的叔叔于勒》中,在于勒出场前,“我”对他年轻时候恶行的交代,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也是我们分析于勒形象时应关注的内容。

綜上所述,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结合人物的身份、社会背景,仔细揣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同时认真品味典型细节,全面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挖掘该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从而准确理解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哥儿二嫂长衫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李哥儿
狐女
狐女
闻香抢钱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长衫悠悠数风流
那个穿长衫的人叫孔乙己
“喇叭”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