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与恶的距离》善恶难定义 探讨不停止

2019-04-28柏小莲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美剧受害人距离

柏小莲

2019年3月21日,臺北,公视戏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记者会

台湾金牌编剧吕莳媛去年写出了可能是岛内这一年最好的电影剧本《谁先爱上他的》,对边缘人物和少数派情感刻画十分细致入微,又不乏批判力度。今年她又有电视剧作品《我们与恶的距离》在HBO亚洲台播出。这一部也是她的心血之作,光田野调查和资料搜集就用了4个月,剧本完成用了整整7个月。最后成片的篇幅却只有10集,密集紧凑,没有注水,没有闲笔,没有多余的人物,甚至基本上都没有用来垫场和拖时间的空镜头、慢镜头。给予编剧足够尊重和支持,自然会有丰厚的回报,目前这部剧正在热播,在海峡两岸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

《我们与恶的距离》故事取材于一桩真实案件:2014年,捷运车厢里一位21岁年轻人持枪无差别扫射,造成4死24伤,两年之后这名叫郑捷的男子被执行了死刑。在电视剧里,无差别杀人犯名叫李小明,而现实中曾为其辩护过的律师,在剧中是由吴慷仁扮演的王赦。

故事的一端是李小明的家人——父母和妹妹小文;另一端是一个受害者家庭:精明能干的新闻台高层宋乔安,在这次枪击事件中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天彦,悲痛中她全力投入工作,却与女儿天晴、丈夫昭国相处越发艰难。以这两个家庭为两端,中间连结了包括律师、心理医生和记者在内的种种职业人物。另外还有一条副线,围绕着因患有知觉失调症被迫中止工作、也很有危险性的青年导演思聪和姐姐思悦一家人展开。而在这些主线人物之外,其实真正的主角是没有姓名的大众,他们的围观与注视,左右着主线人物的命运,使他们每日陷入舆论与回声中,充满矛盾,无从选择也无法思考。

正如台湾一位影评人马欣所说,《我们与恶的距离》要说的不是如何分辨善恶,而是如果不睁开眼睛看清楚这个世界,人将无从善也无从恶。遇到一件事情不要急于断定急于站队,本来是一个基本的为人要求,但是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似乎人人表达欲都爆棚的时代,对热点事件保持先发缄默几乎成了一种美德。在真相都不充分的情况下,急于站队非常危险,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看到了事实的方方面面,永远能站在道德的最高点?

在剧中,李小明还没有来得及跟家人和律师讲出自己犯罪的原因,就被草草执行了枪决,因为有更大的“民愤”要平息。但是李小明伏法之后,受害人仍然有创伤未平,民怨沸腾,将剩下的怒火又一股脑发到了他躲避已久完全无法正常生活的家人身上,妹妹隐姓埋名工作仍然被挖出来一遍又一遍经受网络上和现实中的暴力与霸凌。另一边,受害人宋乔安根本走不出丧子之痛,但是她所供职的电视台,却因为对另一个类似案件当事人穷追不舍地报道,导致其投海身亡,受害者与加害者的身份一日之间被迫转换,本来是主张客观公正的媒体转眼变成了杀人无血的工具。

这部剧已播出的8集,其成片质量可以称得上是到目前为止年度最佳,但是题材并不新鲜,我们从中看到了很多老剧的影子,编剧吕莳媛提到在做剧时反复观看美剧《新闻编辑室》,剧中关于新闻伦理的思考与这部优秀美剧一脉相承。另外,几年前有一部日剧《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也是讲述一桩杀人案之后,受害人家属与罪犯家属之间命运交缠、爱恨交加的故事,在当年拿下了几乎全部日剧学院奖的重要奖项,也是金牌编剧坂元裕二最倾注心血却收视率最低的一部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即将迎来大结局,作为观众的我心情十分复杂,故事都要走向一个结局,而关于善恶这个议题的思考与探讨,我期盼永远不要终止。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com

猜你喜欢

美剧受害人距离
算距离
受害人承诺与受害人自冒风险中的刑民关系研究——基于英美法系与德国的比较视角
浅析美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意大利刑法中的受害人同意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爱的距离
距离有多远
美剧台词秀——House of Cards 纸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