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亲联谊与宗祠文化传承

2019-04-27武佩匡海燕

青年与社会 2019年9期
关键词:节日宗亲联谊

武佩 匡海燕

摘 要:联谊是一个家族交流感情、加深联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大山之中的潘寨至今仍然保留有宗祠和族谱,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其进行修缮和修补工作。除此之外,潘寨还会集中全族的人甚至其他地区的宗亲进行晒谱和扫墓活动。但另一方面,随着与外界联系的增加,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观念的转变。宗亲联谊又呈现一个日趋式微的境况。

关键词:宗亲;联谊;宗祠文化;节日

一、潘寨的宗亲联谊

宗亲联谊就是指以姓氏宗亲结成的社会团体,以联络感情,求得团结,维护共同利益,共谋生存与发展的联谊活动。具体包括祭先祖,修宗祠,续亲谱,成立宗亲会等活动。宗亲联谊活动内容多种多样,上到寻根、扫墓、祭祖,下到捐赠、晒谱等等。通过家族和宗族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一方面加强了家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宗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续修族谱

“家之有谱,尤国之有史”。家谱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史。潘寨共有六大姓,即蒋、唐、李、吴、伍、罗。由于他们不是最原始的居民,都是从各个地方搬过来的,除了罗姓和伍姓有百人以上。其余姓氏都只有几十甚至十几人左右。人口最少的唐姓仅仅四户人家。在潘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笔者收集到了一份2013年的《中华豫章罗氏黔东南族谱编纂委员会章程》(以下简称罗氏章程)以及《中华豫章罗氏黔东南族谱续修方案》。罗氏章程共分为六大章,二十八条。在罗氏章程的一开始,就强调编修家谱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家族历史,加强宗族的联系与团结,增强家族凝聚力,本着‘奉献、传承、简约、科学、节俭的原则续修族谱”。在罗氏章程的第二条也提到了续修罗氏族谱工作的宗旨是:“弘扬祖德,承继祖训,传承家风,敦睦伦常,节俭公开,共襄盛举,做事严谨,准确精炼”。从编修族谱的目的和宗旨,我们可以看出编纂人员很清楚的知道编纂族谱要秉持怎样的宗旨、要达成怎样的效果。在家谱的编纂工作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续定字辈。续定字辈十分有讲究,不仅要宜记宜背、朗朗上口,而且要体现家族传统优秀文化与精神。甚至有的时候,不仅仅只会续定,还会反复删改。此外,现在修族谱的价值取向与古代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像升官发财、取得一定的学业成绩、对社会和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人都是现代族谱和过去族谱选择的重中之重。所以说,现在修谱虽然形式变了,但是其基本内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老谱和新谱之间有一定的继承性。

(二)共修建筑

(1)整修宗祠。潘寨虽然有六姓,每一姓都有自己的族谱。但是由于罗姓搬来的时间很早,且枝繁叶茂,真正拥有自己家祠的却只有罗姓。根据罗氏宗祠前面的竖立的碑文记载,罗氏宗祠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九)。但是由于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不仅大力的破坏各种传统建筑,而且连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更别谈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了。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直到2008年六月初六罗姓族人到祠堂进行每年一度的晒谱活动。族中各方提议整修家祠,水泥地面、复修墙面、打围墙、安灵位、置餐桌二十套。从立碑的时间我们可以大致得出罗氏宗祠的修建完成时间是在2010年五月。也就是说这次整修宗祠前前后后共花费了两年时间。此次宗祠的整修不仅仅只有潘寨罗姓一个地区的活动。像翁晒寨、棉花坪、渡马桥头坪、李木嵊、六池、湖南大堡子也都参与进来。而且除了按照男丁和媳妇八元出资外,还有一大笔钱是来自于捐款。从罗氏各地的宗亲集资整修宗祠以及捐献的资金可以看出潘寨群众团结一致与强烈的宗族意识。

(2)集资修桥。潘寨的永兴桥最开始是潘姓族人修建,后来潘姓族人觉得这个地方风水不好,所以搬到了其他地方。但即使潘姓搬走了仍然对故里和祖先始建的大桥怀有深深的感情。据潘寨乡民所说,现在潘姓还会在每年过年前后派代表到潘寨参加祭桥大典。潘姓赴潘寨修桥以及参加祭桥大典其实无形之中向子孙后代也传递了一种寻根教育和宗族意识。对于现在的潘寨乡民,潘姓修桥与祭桥的举动其实也促进了他们对于潘姓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两个地区不同姓氏人群的联系与交流。

(三)宗亲节日

庆祝节日是一个加深感情、促进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潘寨同族之间共同聚在一起的时间主要是六月六晒谱和清明节扫墓。在这两个时间段,潘寨各个家族会聚在一起进行每年一度的节日活动。以这样的活动为平台,一个家族的宗亲可以闲下来彼此之间说说话,交流交流感情。

(1)六月六晒谱。农历六月六是潘寨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农历六月初六处于一年中天气最变化无常的夏季。六月初六前,空气湿度大,尤其是初夏梅雨季节。所以历史上的六月六,皇家晒龙袍,民间家族宗祠也会晒家谱。在这一天潘寨的蒋、罗、李、伍、吴五姓都要把自己的族谱翻出来,进行传统的晒谱活动。以罗氏为例,罗氏有六大房(现只有五大房),罗氏的族谱是每一房都掌管一部分。这一天所有在家的族人都会集中到罗氏宗祠进行晒谱活动。正式的晒谱活动要一张一张的翻晒。在晒谱的同时,会请家族中有名望、受人尊敬的族老在全族宗亲面前进行讲话。

(2)清明节扫墓。清明节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虽然潘寨属于西南内陆地区。但是他在民族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也吸收了传统的汉文化。清明节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在潘寨清明节是一个不亚于六月六的重要节日。由于潘寨六姓都是从各地搬过来的,他们对于祖先的记忆都还比较清晰,所以有的姓氏不光要在潘寨扫墓,还要去祖先搬过来的地方扫墓。也就是说潘寨有的姓氏一年要扫两次墓。这也是潘寨与其他地区扫墓的不同之处。

(3)其他节日。除了六月六晒谱和清明节扫墓之外,杀年猪之后大家也会聚在一起吃饭。杀年猪的时间是在过年前后。杀年猪过年,潘寨乡民把它当做欢庆春节的一个活动。在农村,农民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极个别时间外都在劳作。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真正放松一下。而杀年猪也算是他们犒劳自己一年的辛勤劳动。杀完年猪之后,杀猪的那户人家一般会请自己家族的人或者是关系亲近的人来家吃饭。这种活动就叫做“杀年猪,吃抱汤”虽然这种节日的宾客并不仅仅只有家族内部的人,但是绝对不能越过他们。而且宾客中家族内部的人也占绝大部分。通过这样的节日家族内部的人可以聚在一起加深感情与联系。而且这样的节日是你来我往的,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这样子更加巩固彼此之间的感情。现在潘寨的经济发展水平急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养猪是一个又累又脏的工作。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养猪了。但是杀年猪这个传统节日仍然保留了下来。有不少家庭自己家里没有养猪,就买猪肉过节。据一户人家说,去年他们买了两百斤猪肉过节。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生活的时代、环境变化了,但是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内心需求却没有变。

二、血缘到地缘

虽然在前文中已经列举了家族间的各种宗亲活动。而且宗亲活动的确对于宗祠文化有一定的传承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宗族活动在当今社会已经呈现出一个日趋衰败的。一方面是六月六晒谱、清明节扫墓这些宗亲之间面临很强的社会危机。另一方面各种家族间的内部活动越来越倾向于一个村寨的共同活动。正所谓有一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现在一个家族发生了纠纷往往出面调解裁决的是一个家族的有威望的族老。但是现在发生矛盾了,周围的邻居会来劝架。虽然村自然寨都是住在一起的都是同一个姓的人。但是随着城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更多的多是不同姓氏的人居住在一起。甚至,还产生了调解委员这种职位。调解委员就是村民自己选举的做事公道,说话有说服能力的人。由他来专门解决一个村寨在法律范围以内的纠纷。

三、结语

从血缘到地缘,潘寨并不是一个独特的例子。其他地区速度更快、程度更深,甚至已经完全地缘化。在某个程度上,潘寨的宗祠文化已经算得上保存的较好的一个地区了。但是我们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們无法估计潘寨的宗亲联谊活动以及宗祠文化将何去何从。通过宗亲联谊类似修家祠、家谱、晒谱、扫墓这种活动,一方面加深了宗亲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加强了宗族的团结以及年轻一代对于祖辈和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和进行这些活动,家祠、族谱、祭祖中的文化内涵也得以继承和保留下来。总之,可以这样来说,传承宗祠文化既是传承家族观念,又是传承宗祠文化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比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功名思想,比如以我为中心的五伦观念,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统观念。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首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宗祠文化传承现状、困境及思考——以贵州潘寨为例”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武佩(1996- ),女,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专业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历史人类学。

猜你喜欢

节日宗亲联谊
宗亲文化视角下爱荆庄乡土遗产保存研究
联谊联心联发展 奋力开创新时代海外联谊工作新局面
真诚可颂 艺功可赏——对“云陶伍独”联谊为艺的感想
不忘立社初心 牢记联谊使命
“绿色”联谊亮点多
陈氏宗亲珠宝联盟2016年新春联谊会圆满举行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
浅谈宗亲联谊的现状
开展宗亲联谊 构建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