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告状行为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2019-04-26梁宁球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幼儿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教育案例论述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与动机,针对“为引起他人的注意”“为事情得到教师的公正解决”“为了心理上的平衡感”“为逃避责任或避免老师的批评”等案例,提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对策,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导。

【关键词】幼儿 告状行为 案例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73-02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指幼儿认为自身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告状行为的出现,标志着幼儿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告状行为如不能正确地进行疏导,不仅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而且会因为成人的处理方式不当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与人正常交往。引发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幼儿,才能真正了解幼儿心理并予以正确指导?笔者以观察与记录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事件的整理与分析,从教师收集幼儿告状行为的具体案例,分析幼儿出现告状行为的原因,以及幼儿的告状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教师如何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具体对策。

一、“为引起他人的注意”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案例1: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勾线、涂色等。这时,婷婷打破了这份宁静:“老师,你看,我的画美美的。”为保持绘画的环境,老师对婷婷点头微笑,表示对她的肯定。婷婷也低下头继续绘画。过了一会儿,“老师,我开始涂颜色了!”婷婷举着画高喊着。老师再次肯定后,教室里出现了更多的“老师,你看……”“老师,我的……”维护一番后,婷婷的声音又响起来了:“老师,她画了跟我一样的画……”

案例2:饭后,孩子们都习惯拿起绘本开始阅读。添添也拿了一本回到位置上,翻了翻,添添喊了起来:“老师,这本书是烂的!”然后把它放回原处,又拿了一本。翻了翻,又喊了起来:“老师,这本书我看过了!”接着,又放回原处,再换一本……这种周而复始的动作引起了同伴的不满,于是,他干脆绘本也不拿了,离开位置,走到同伴身边指指点点,抬头发现老师在看着他,添添更得意了:“老师,他看的这本书不是我们班的!”老师看着他,没有说话。添添提高了嗓门:“老师,你看……”

【对策】根据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幼儿园中每天约有60%的幼儿向教师告状,有的幼儿每天以“告状”贯穿一日活动中。幼儿的“告状”次数相当频繁。这与他们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水平分不开。在幼儿时期,幼儿认识水平低、缺乏生活经验,各种心理过程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独立性等还很差,对成人依赖性较强。对事情的真实情况缺少评价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园中,教师是最有权威的,他们本能地向教师告状。以上两则案例中,婷婷三心二意、添添左顾右盼,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向老师“禀报”各种事件动态,让教师、同伴关注自己,了解自己的“进程”,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是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引起幼儿“告状”行为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教师要了解动机与目的,区别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当幼儿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争吵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告状,正确分析评判“原告”与“被告”幼儿的行为。教师不应盲目地批评被告状者,而是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认真分析,对“当事人”通过劝导、教学活动、区域操作等办法,让其了解利与不利,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的成绩与优点,引导幼儿掌握获得好成绩的途径,积极引导幼儿朝着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为事情得到教师的公正解决”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案例3: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忙得不可开交。“小厨房”里“呯”的一声响,一锅“饺子”撒了一地。

“老师,敏敏故意把饺子弄到地板上了!”

“老师,敏敏在我们这里捣乱!”

“老师,敏敏不爱护我们的东西!”

……

孩子们都七嘴八舌地“数落”着敏敏,等候老师的“发落”……

案例4:老师正在一旁忙碌着,小颖小跑了过来,着急地说:

“老師,小杰又打架了!”话还没说完,另一边又喊起来:

“老师,是小杰先打的。”

“老师,铭铭哭了。”

“老师,小杰哭了。”

……

【对策】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大集体里,他们因为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碰撞。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明智地意识到:找老师是最有效的。区域的东西是公共的,不能随便损坏;同伴间有了些摩擦,自己又不能“见义勇为”,怎么办呢?在集体里,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公物、保护他人,为公平起见,他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老师。老师是最具权威的,幼儿把自己的见闻告诉老师,只有老师才能维护秩序。对此,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玩具、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伙伴,按照自己的意愿制订游戏方式与规则。在自己制订的规则里,他们游戏时也更有了分寸,进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培养独立性。

三、“为了心理上的平衡感”的案例分析与对策

案例5:在活动室里,丽丽翻动着新买的绘本,与伙伴们一起分享快乐的同时,还接受她们的称赞。“丽丽,可以借给我看一下吗?”安娜拨开人群,向丽丽问道。“不行,我们还没看够呢!”安娜被拒绝了。“哼!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叫我爸爸买,买多多的!”紧接着,随着“呯、嘶”的响声,书烂了。“老师,丽丽她欺负我,不跟我分享新书,还说是我撕烂了她的书。”安娜冲出人群,跑来先向老师“告状”。

【对策】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0~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一些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牢固,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3~6岁幼儿有一定的自尊心与攀比心理,看到比自己好的方面,不是通过努力去缩小距离,而是通过“告状”贬低他人,进而抬高自己。这种行为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失去积极意义,从而走向消极的一面。对于自尊心与攀比心强的幼儿,平时尽量不去批评他们,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与鼓励。对于幼儿的错误不要过分关注,可以先行淡化,等幼儿气消了再慢慢与其交谈,分析对错。另外,要多与幼儿沟通,引导幼儿正确对待做错的事,以及下次怎么去做,培养孩子正确应对发生在身边事情的能力。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组织幼儿看视频、听故事的形式,让他们展开讨论,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丰富其是非问题的感悟经验,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遇到冲突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相互交谈与商量,通过多次锻炼,幼儿自觉掌握合作、协商、分享和轮流等社会技巧,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四、“为逃避责任或避免老师的批评”案例分析及对策

案例6: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地画画。安安瞧了瞧旁边玲玲的画,侧过身,提起笔,在玲玲的画加了长长的一笔。玲玲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到了,安安提高了嗓子喊:“老师,玲玲她把我的画画得乱七八糟的!我说过不用她画的!”玲玲“哇”地哭着叫道:“明明是你画我的!”

案例7: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有序地拿着水壶喝水,俊俊从后面冲了上来,猛地推动前面的伙伴,随着“哎呀”的一声,华华趴在地上,手中的水壶也往前滚出了好几米。这一切被老师、小朋友尽收眼底,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向老师“禀报”着。俊俊在慌乱中找到老师,也喊了起来:“根本不是!是后面的小朋友推了我,我不小心摔了才碰到他的!”

【对策】现今家庭教育中,更多的家长把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照料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也无条件地维护着,生怕孩子受到半点委屈。正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让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固执等不良习惯。这些孩子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他们往往是产生矛盾或冲突的第一者,但生怕被批评往往逃避责任,在第一时间向老师“告状”。无论是安安,还是俊俊,被家人过分宠爱,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固执等不良个性。明明是自己错了,但为了避免承担这一系列后果,避免老师的批评,自己大胆地向老师“诉苦”,以便得到解脱。教育不单单来源于学校,跟家庭教育也息息相关。每个幼儿都是父母心中最美的太阳,都希望给予幼儿最好的,但最好的并不等于过分包揽、包庇。过分包揽、包庇就是宠爱过度,长久下来,幼儿处理事情的能力下降,對周围的人或事缺少责任心,对事物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应与幼儿园教育同步,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比如让幼儿自己检查书包、叠被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与幼儿一起搞卫生,学会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等,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果,是孩子快乐自信的最大源泉和进取向上的最强推动力。

教师在幼儿园一日工作中遇到幼儿告状,一定要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公平处理事件,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进而让幼儿更自信、更勇敢。良好的教育是家园共同努力的结果,父母、教师一起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学会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集体中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懂得诚实会得到谅解、获得友谊。

作者简介:梁宁球(1986— ),女,汉族,广西北流人,中小学二级教师,大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幼儿对策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诊错因 知对策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