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地区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

2019-04-26张海燕季慕寅张冬冬王巨龙朱广双杨艳丽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芜湖O型耳病

张海燕, 季慕寅, 张冬冬, 王巨龙, 朱广双, 杨艳丽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2.芜湖市畜牧兽医局,安徽 芜湖 241003)

随着安徽芜湖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当地猪的存栏总量逐年上升,但猪的传染病也越来越多,限制当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其中,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猪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igh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HPPRRS)是危害养猪生产的病毒性传染病,属于国家非常重视的一类传染病[1],实践证明,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病毒性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在使动物对某种病原产生抵抗力的同时也为疫病的最终控制或消灭打下基础。抗体水平是反映猪群免疫状态或感染状态的重要指标,国家对于实施疫苗免疫要求的指标是抗体阳性率≥70%[2]。为切实掌握目前芜湖地区猪场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在芜湖市畜牧兽医局和正大集团合作支持下,于2013~2016年期间针对芜湖市8个县(区)的部分规模猪场及散养户进行血样抽检,以掌握芜湖地区相关疫病的抗体水平分布情况,为有效防控相关动物疫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待检血清 2013年5月至2016年11月,由芜湖市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监测站和正大集团芜湖有限公司派专人抽检,每年2次,从芜湖地区猪场的猪瘟、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猪群(免疫程序分别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采集血液,按照常规方法从前腔静脉或耳静脉采血5 mL左右,实验室统一收集,将采好的血样呈45°~60°斜放于4 ℃冰箱,放置1 h,然后用低速离心机离心3~5 min,转速为2 500~3 000 r/min,分离的血清-20 ℃保存待测[3],共制备血清样本1 038份。

1.1.2 免疫情况和疫苗类型 规模化猪场一年四季能够按固定的免疫程序注射疫苗,其中,对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种疫病的免疫程序(表1)。

1.1.3 主要仪器 MK3酶标仪(赛默飞世尔有限公司) ELx50洗板机(伯腾仪器有限公司);5810R离心机、100 μL 和300 μL 8道移液器、10 μL和20 μL的单道移液器(艾本德有限公司),生化培养箱(常州国立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有限公司);高压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有限公司),数字恒温箱(DHP-9160B型)(上海琅玗有限公司);MK2微量振荡器(江苏姜堰有限公司),海尔冰箱。

1.1.4 主要试剂 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均为深圳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所有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置于4 ℃冰箱保存。

表1 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程序

1.2 试验方法

1.2.1 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抗体检测 采用间接ELISA法,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1)洗涤液配制;(2)样品和对照稀释;(3)操作步骤:抗原抗体孵育30 min,洗板3次。

1.2.2 结果判定 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有效性判定:阴性对照孔OD值≤0.15(若大于0.15则试验无效);阳性对照孔OD值≥0.50(若小于0.50则试验无效)。

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Cov-off值(COV)=阴性对照平均OD值×2.1(阴性对照孔OD值<0.08,按0.08计);

样品OD值≥COV,判为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病毒抗体阳性;

样品OD值

1.2.3 数据处理 对不同分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统计

2013年5月至2016年11月,共检测猪瘟(猪瘟病毒,CSFV)、猪口蹄O型口蹄疫病毒,O-FMDV)和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免疫血样1 038份,其中,PRRS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国家免疫要求,CSFV和FMDV抗体阳性率符合国家免疫要求(表2)。

表2 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抗体阳性率年度分布

注:同一列数据中有相同字母者,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相同字母者,表示组间差异显著;其中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下同 。

统计年份中猪瘟免疫血样共计1 038份,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表现为89.2%~96.1%,总体为91.9%免疫效果良好,均满足国家免疫要求,年度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表现为76.9%~93.6%,总体为83.9%,均满足国家免疫要求,年度间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2013年5月份~2014年11月,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为78.0%,2014年5月份~2015年11月份,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为高达93.6%,而2015年5月份~2016年11月份,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又降为76.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为57.9%~76.3%,总体低于国家免疫要求仅为65.1%,年度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年5月份~2016年11月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9%、66.4%,均低于国家免疫要求标准。

2.2 区域统计

2013年5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根据芜湖地区四区四县(芜湖县、繁昌县、无为县、南陵县、镜湖区、鸠江区、三山区和弋江区)采集的血样,按照区域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表3)。

表3 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抗体阳性率区域分布

2013~2016年芜湖地区不同区域的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率表现为87.1%~98.7%,总体为91.9%,各地区均满足国家免疫要求, 区域间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为62.5%~100%,总体为83.9%,区域间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统计结果显示,三山区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高达100%,而繁昌县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不合格,仅为62.5%,其它地区均达到国家免疫要求;检测发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总体抗体阳性率为65.1%,低于国家免疫要求,其中南陵县和无为县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6.7%和82.0%。达到国家免疫要求,其他区域均未达到国家免疫要求。

2.3 规模猪场和散养户统计

按照血样来源的养殖单位规模大小,划分为规模化猪场(养殖规模≥150头)和散养户,按规模将血样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表4)。

表4 不同规模养殖单位的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

由表4可见,2013~2016年共采集规模养猪场血样940份,散养户血样98份,其中规模养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达到91.8%,散养户猪瘟抗体阳性率高达92.8%,均达到国家免疫要求,不同规模养殖单位间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显著差异(P>0.05);规模养猪场的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为84.4%,散养户猪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仅为79.6%,均达到国家免疫要求;规模养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为66.3%,散养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为65.1%,均未达到国家免疫要求,不同规模养殖单位间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3 结论与讨论

猪瘟最早起源于美国,继而在法国、德国及南美等地暴发,我国猪瘟流行呈慢性、非典型特征,引起猪体免疫抑制,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加重猪场的经济损失[4]。在我国,免疫接种仍是防制猪瘟的重要措施,疫苗对预防猪瘟起重大作用[5]。研究表明自2013~2016年来,对芜湖四区四县规模养殖场猪瘟抗体阳性率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猪瘟抗体阳性率91.9%,免疫效果较好,总体水平达到国家免疫要求,同时也发现芜湖地区猪瘟抗体阳性率有逐渐下滑的趋势,暗示猪瘟病毒潜伏猪群中的机率大大增加,需引起相关从业者的重视,不能放松警惕,应当根据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实现抗体水平监测常态化[6]。

猪口蹄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口蹄疫。该病能在全球大规模流行,而且该病传播快,发病高,传播途径广,病原复杂多变,发病率高达100%,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为危害最严重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提出,为最大程度地做好动物疫病防控,节约国家财政资源,只把猪口蹄疫列为国家强制免疫计划病种,而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推出国家强制免疫计划,各地按照国家防治指导意见执行[7]。近年来猪口蹄疫在我省范围内发病率较高,而研究表明2013~2016年中芜湖地区猪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平均达到83.9%,达到国家免疫要求,仅有繁昌县猪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为62.5%,未达到国家规定的70%标准。猪口蹄疫病毒一旦感染发病,会在猪群中迅速传染,造成地区内口蹄疫疫病集中爆发。繁昌县抗体阳性率过低极易引发疫病爆发。因此,该地区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疑似口蹄疫及早隔离及早治疗,防止感染从猪群场内流出,同时制定科学地免疫程序,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也称为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自1987年于美国发现以来,继而在全世界蔓延而成为世界养猪业的头号威胁。目前,我国PRRS呈现局部散点状分布,但也面临着新型HP-PRRSV病毒变异株的威胁,对于新建的养猪场危害尤为严重,患病生猪和带有HP-PRRSV阳性病毒猪为其主要传染源[8]。试验研究显示芜湖市2013~2016年间,检测芜湖市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未到达国家标准,其中镜湖区阳性率最低,仅为45.1%,说明该地区免疫接种失败。同时发现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芜湖县、繁昌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阳性水平低于国家标准,分析原因可能与猪场的免疫程序、免疫操作和免疫频率有关。因此,有必要加强制免疫接种,改善饲养条件,制定有效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接种计划,完善场内消毒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随着养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所面临的疫病压力也日益增大。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均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中,其高致病、高度传染的特性造成母猪流产率、死胎和胎弱率极高,危害性极大[9]。猪场除了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和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外,尤其要重视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的免疫控制[10],基于抗体水平的监测数据,结合抗体监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达到减少重大疫病的发生的目的。

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畜禽传染病的有力措施,但疫苗除了自身质量原因外,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免疫程序规定的接种方式、时间、次数、接种量、操作方式、药物影响等,也是免疫成败的关键[11]。抗体检测可以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群体免疫的合格率是一个重要指标[12]。本研究通过血清学调查,统计了近年来的芜湖地区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抗体阳性率,并分年度与区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基本掌握了芜湖地区常见猪病的抗体水平分布情况。以此为制定疫病防治措施,开展强制免疫工作,实现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等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芜湖O型耳病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芜湖滨江天际线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蓝耳病的防控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