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江县丹参连作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

2019-04-26王强锋刘轶豪张凌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根际条带丹参

陈 章,王强锋,陈 强,刘轶豪,张凌子

(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3.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 温江 611130)

【研究意义】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为多年生草本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以根入药,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疗效显著,是四川的主要道地中药材[1]。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丹参人工栽培面积快速扩大,但连作障碍却成为制约优质丹参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亟需解决连作难题,促进丹参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前人研究进展】王刚云和李先恩等[2-3]研究表明,大部分丹参连作障碍的发生与多种病原菌有关,且属于土传病害。近年来对丹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丹参栽培,包括种植方式与密度[4]、生防菌剂应用与丹参品质[5-7],连作土壤浸提物变化[8-9],以及丹参轮作[10-11]和丹参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微生物变化[12-14]等方面。目前仅有少许研究丹参连作过程中正常生长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患病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类群差异[12],但细菌类群变化未见报道。【本研究切入点】本论文采用可培养技术和PCR-DGGE技术,开展丹参GMP基地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研究,旨在弄清楚丹参连作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变化,为进一步解决丹参连作障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样点在四川省中江县石泉乡GMP丹参种植基地,土壤类型为石灰性紫色土壤,土壤丹参连作8年。分别采集正常生长和患病丹参各10株连同植株与土壤一起装入无菌采样袋中带回实验室。按照患病丹参根际(HD1)和非根际(HD2),正常生长丹参根际( CK1)和非根际(CK2)收集土样。

1.2 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1.2.1 土壤细菌的分离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15]。将土壤制成10-1~10-7系列稀释悬液,取10-5、10-6、10-7梯度,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表面涂布,37 ℃培养2~3 d,挑取单个菌落进行划线纯化,结合镜检获得供试细菌纯培养,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斜面保存4 ℃冰箱备用。

1.2.2 菌株DNA提取 将纯化的菌株接种至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28 ℃,150 r·min-1振荡培养8 h。将菌液转移至1.5 mL的EP管,4 ℃、10 000 r·min-1离心2 min,弃上清液,加入200 μl 1×TE缓冲液,再加入2 μl 20 mg·mL-1的溶菌酶和2 μl 10 mg·mL-1的蛋白酶K,37 ℃水浴1 h,后续步骤参照陈强等[16]的方法。

1.2.3 16S rDNA PCR-RFLP分析 16S rDNA序列扩增引物及反应体系参见文献[17]。PCR产物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fⅠ、MspⅠ及TaqⅠ在37 ℃(TaqⅠ在65 ℃)酶切8 h。酶切反应体系为10 μl,其中包括1 μl酶(10 U·μl-1),1 μl 10×Buffer,1 μl BSA(1 mg·mL-1),5 μl 16S rDNA的PCR产物和2 μl ddH2O。酶切产物用2 %的琼脂糖凝胶在80 V电压条件电泳分离2.5 h,使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图谱采用NTSYS软件,用非加权平均连锁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12]。

1.2.4 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采用生物琼脂糖凝DNA胶回收试剂盒(EZ-10 Spin Column PAGE Gel DNA Extraction Kit)对已扩增的16S rDNA PCR产物进行纯化,纯化后送生基因测序公司测序。在NCBI中将菌株16S rDNA序列BLAST比对,取与之相似的菌株16S rDNA序列,用MEGA 5.1构建系统发育树[18]。

1.3 免培养细菌多样性

1.3.1 土壤总DNA提取 参见文献[12],土样加入9 mL DNA 提取液混匀,再加入450 μl 溶菌酶(20 mg·mL-1),37 ℃水浴30 min,其间摇动数次;然后加入50 μl蛋白酶K (10 mg·mL-1),37 ℃水浴30 min,后续步骤参见Zhou 等[19]的方法进行。

1.3.2 PCR-DGGE 采用嵌套式PCR扩增,第一轮: 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17],然后用特异引物GC-F984/R1378扩增第二轮获得大约430 bp的片段用于DGGE分析[20]。

取20 μl第2轮PCR产物进行DGGE,采用Bio-Rad公司的DcodeTM基因突变检测系统,DGGE参数为:8 %聚丙烯酰胺凝胶,变性剂浓度梯度35 %~65 %,150 V电压下预电泳10 min,随后在85 V的固定电压,60 ℃下电泳11 h。电泳结束后银染[21],条带克隆测序。

1.3.3 DGGE图谱分析 DGGE图谱采用Bio-rad的Quantity One分析软件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22]。

2 结果与分析

2.1 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从供试丹参种植土壤共分离出46株细菌纯培养物,其中正常生长丹参根际土壤(CK1)17株,正常生长丹参非根际土壤(CK2)8株;患病丹参根际土壤(HD1)12株,患病丹参非根际土壤(HD2)9株。菌株编号ZJZG代表正常根际土壤(CK1),ZJZF代表正常非根际土壤(CK2),ZJHG代表患病根际土壤(HD1),ZJHF代表患病非根际土壤(HD2)。从丹参根际土壤分离的可培养细菌高于非根际土壤,说明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细菌有较大的影响。

提取土壤基因组DNA,1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条带清晰、整齐,无拖尾现象,说明土壤DNA提取质量较高。以土壤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16S rDNA片段,获得1500 bp的特异性片段。酶切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在50 %的水平上,全部菌株聚在一起;在79 %相似水平处,全部供试菌株被分成分为7个遗传群(图1),其中,ZJHF06,ZJHG09,ZJHF09 和ZJZF04分别单独成群;群Ⅰ由来源于4种土样的27个菌株组成; ZJHF08,ZJHG06,ZJHG07组成群Ⅲ; ZJZG06和ZJZG10组成群Ⅵ。从4种土壤中分离的细菌,既有细菌处于同一个遗传群,也有细菌构成特有的遗传群。

选取12个细菌为代表菌株,其16S rDN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形成了5个分支(图2)。分支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支2为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分支3为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分支4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可见,中江丹参连作土壤细菌主要类群为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不同生长状态的丹参土壤,可培养细菌也表现出了差异,其中,短杆菌属和拜叶林克氏菌属出现在患病根际土壤;而假单胞菌属出现在丹参正常生长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

图1 细菌16S rDNA PCR-RFLP UPGMA 树状图Fig.1 UPGMA dendrogram generated from the positive bacteriaof 16S rDNA PCR-RFLP

2.2 免培养细菌多样性

2.2.1 土壤总DNA提取及16S rDNA扩增 土壤总DNA纯化后,经0.8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大于23 kb,条带清晰、整齐,无拖尾现象,质量较好。土壤总DNA经过巢式PCR,第一轮获得大小约1500 bp的16S rDNA片段,阴性对照无扩增条带,第二轮获得约430 bp的片段,与预期一致。

2.2.2 DGGE图谱分析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不同样品间DGGE条带强度和迁移位置都有所不同(图3)。患病丹参根际土壤(HD1)与其他土壤的条带差异很大。其中,相比正常生长丹参根际土壤(CK1),条带XB2,XB3,XB4,XB5为患病丹参根际土壤(HD1)所特有,而XA1,XD6,XD7为其它3种土样所特有,这说明患病丹参根际土壤细菌类群发生较大变化。

采用UPGMA对供试土壤DGGE图谱进行聚类(图4),供试样品形成3个分支,CK1和CK2为1个分支,与患病丹参土壤样品HD1和HD2明显分离开。正常生长和患病丹参种植土壤,不同土壤样品的DGGE条带存在差异,说明丹参种植过程中,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类群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患病丹参的根际和非根际差异极大,表明其细菌类群在连作过程中已经发生较大的变化。

图2 代表菌株的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树Fig.2 Phylogenetic tree of 16S rDNA sequence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solates

图3 土壤细菌PCR-DGGE图谱Fig.3 PCR-DGGE profiles of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图4 土壤细菌DGGE条带图谱聚类分析Fig.4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DGGE bands profiles

2.2.3 DGGE条带克隆测序分析 选取7个典型DGGE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绝大多数条带为未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占所有条带的71.43 %;仅有2个条带为可培养菌,条带XB2代表了可培养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条带XB3代表了为可培养的坚强肠球菌(Enterococcusdurans),其相似性达99 %(表1)。

表1 DGGE条带的序列相似性比对

3 讨 论

尽管传统的板分离技术只能获得环境微生物总数的0.1 % ~10.0 %[23],不利于研究环境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但稀释平板法可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菌株,鉴定明确分类地位,这对于弄清不同种植方式对丹参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分离获得的46个菌株,虽然只分布在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但研究结果较好地揭示出了不同处理间细菌种群差异,且以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这有助于进一步筛选促进丹参生长的有益菌株。

与此同时,应用PCR-DGGE免培养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其结果显示,PCR-DGGE结果与纯培养结果完全不同,代表性条带大多为不可培养细菌,仅有2个条带代表了可培养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坚强肠球菌(Enterococcusdurans),而这2个菌株未在纯培养物中出现。相关研究表明,植物在连作过程中,其根系分泌物和残落物亦会对根际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26-27]。PCR-DGGE能较好地反映丹参患病土壤和正常土壤细菌类群的差异,尽管大多数条带都是未鉴定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这与林贵兵的研究相似[11],也说明丹参连作障碍的发生机理极为复杂。

4 结 论

本研究表明,不同的丹参种植土壤样品间,既有分类地位相同的细菌种类存在,也有各自特有的细菌种群,这为进一步探明丹参连作障碍发生机理,进而控制连作障碍提供微生物学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根际条带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早实薄皮核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文本图像条带污染去除的0稀疏模型与算法
水驱油藏高含水期耗水条带表征指标及分级方法
受灾区域卫星遥感监测的条带分解方法研究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与土壤交互调控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土壤生态研究进展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巧用废旧条幅辅助“蹲踞式起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