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廷正骨特色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研究

2019-04-25王琪张艳芝王岩刘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王琪 张艳芝 王岩 刘钢

摘要:目的  评价宫廷正骨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行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组外敷万应膏并采用元书纸夹板外固定,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根据2组骨折复位情况拆除固定后均行手法康复。观察2组临床愈合时间,复位后及复位4周X线评分,随访6个月评价前臂骨折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愈合时间、4周X线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优良率为98.33%(59/60),对照组为80.00%(48/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廷正骨特色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优于石膏外固定。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元书纸夹板;宫廷正骨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4.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04-0034-04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之内的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以中老年人尤为多见,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本院”)骨科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多行宫廷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元书纸夹板固定,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院级课题(HGS2016-05);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项目(2016-201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骨科门诊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41~85岁,平均54.1岁;Fernandez分型[2]:Ⅰ型41例,Ⅱ型3例,Ⅲ型16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39~81岁,平均51.7岁;Fernandez分型:Ⅰ型39例,Ⅱ型4例,Ⅲ型1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2016(05)]。

1.2  诊断标准

①有外伤史;②伤后腕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擦音;③X线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或伴有桡骨压缩嵌插短缩及尺骨茎突骨折。骨折分型参照Fernandez分型标准[2]。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Fernandez分型Ⅰ~Ⅲ型者;②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②患处皮肤病或破损严重;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者;④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1.5.1.1  整复手法

①伸直位骨折,2名助手分别把持患肢手掌及肘下,缓缓用力作对抗牵引,并嘱患者顺牵拉方向,伸展前臂,矫正嵌插;术者双手拇指并拢压住骨折远端,余指握紧手掌侧,维持牵握,感觉松动、无抵抗后,瞬间做折顶以矫正成角,助手维持牵引下,术者并行尺桡侧推挤、按压,矫正尺桡侧移位,最后轻摇、轻挤关节面,并捋筋,使筋骨复位,恢复关节面光整。②屈曲位骨折,牵引手法同上,行折顶时,助手维持牵引,术者立于患侧,双拇指相对置于骨折两端背侧,余手指固定腕掌侧,感觉松动、无抵抗后,瞬间折顶,再行推挤、按压,轻摇、轻挤法。

1.5.1.2  万应膏外敷

闭合骨折手法复位后,皮肤条件允許情况下即可予跌打万应膏(含乳香、没药、血竭、当归、川芎、红花、苏木、刘寄奴、土鳖虫、自然铜、制马钱子等,本院院内制剂),具有活血、散瘀、消肿、舒筋止痛之功[3]。

1.5.1.3  元书纸夹板固定

采用文献[4]方法准备元书纸夹板,顺肌纤维走向折叠掌侧、尺侧夹板,根据患者体型,近端至前臂中部,远端超腕掌关节,背侧板略长,掌侧略短,将纸板边缘剪成弧形,四边剪成斜口备用。万应膏贴敷后用医用绷带缠绕2层,依次放置掌、背侧纸夹板,根据骨折成角移位情况放置加压垫、尺桡侧侧板,以约束成角、移位畸形,最后寸带固定3匝,松解上下活动1 cm,颈腕带固定,于固定后3、7、14、21 d复诊换药,随时调整松紧。

1.5.1.4  功能锻炼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1周起开始主动握拳,手指腕部屈伸练习,3周起予被动康复手法,循序渐进,由轻及重。

康复手法:①弹抖震颤。医师左手把握患者前臂,右手拇指按于手腕背侧,余四指握掌侧,行钳捏姿态,顺势发力,做腕部弹、抖、震颤,由轻及重,逐步加大腕掌屈、背伸角度。②压掌、推掌。在①基础上做重手法,推掌、压腕,以进一步恢复腕部屈伸。③牵旋。术者双手握持患肢手掌,做牵拉,并顺势、逆势大幅度旋转,以恢复关节整体功能。

1.5.2  对照组

手法复位同治疗组。复位后前臂石膏托固定调整至功能位,摘除石膏后行功能锻炼(同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1.6.1  临床愈合时间

按照骨折正常临床愈合时间参考值中间值计算[5-6]。优:愈合时间较正常愈合时间提前1/4及以上;良:愈合时间较正常愈合时间提前<1/4~1/5;可:愈合时间较正常愈合时间提前<1/5~1/6;差:愈合时间≥正常愈合时间。

1.6.2  X线评分

复位后及复位4周复查腕关节X线片,观察固定期间骨折再移位情况。无移位计0分;移位1/4计2分;移位1/3计4分;移位1/2计6分[6]。

1.6.3  骨折疗效

根据Anderson[7]前臂骨折效果评价分级标准评定疗效。优愈合:肘或腕关节的伸/屈活动范围丢失<10%,前臂旋转丢失<25%;良愈合:肘或腕关节的伸/屈活动范围丢失<20%,前臂旋转丢失<50%;不满意:肘或腕关节的伸/屈范围丢失>30%,前臂旋转丢失>50%;失败:畸形愈合,不愈合,或难以处理的慢性骨髓炎。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8  不良反应

2组均随访6个月,无脱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2组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优良率为60.00%(36/60),对照组为33.33%(2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骨折疗效比较

随访6个月,治疗组优良率为98.33%(59/60),对照组为80.00%(48/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复位后不同时点X线评分比较

与本组复位后比较,2组复位4周X线评分升高(P<0.05);2组X线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X线位移改变较小(P<0.01)。見表3。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重点在于恢复正常的掌倾、尺偏角,维持良好固定,并早期功能锻炼。治疗难点在于骨折断端短缩、移位。后期功能与固定方式选择密不可分[8]。

临床治疗以闭合复位外固定为主,极少骨折影响关节面,复位后难以维持位置,对腕关节功能要求较高,需行手术治疗。研究显示,石膏在固定期间出现骨折轴向短缩最明显,分析与其不能持续对抗肌肉挤压有关[9]。掌倾、尺偏角度维持上由于无压垫及调整不便,石膏固定亦不占优势。纸夹板特有的黏弹性固定模式,在外伤各阶段阻止骨折治疗过程中夹板压力过大波动,降低断端移位几率。

中医骨伤正骨手法、整脊手法、固定器具使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燕京骨伤科手法流派便是其中重要部分。广义的燕京地区包含京津及河北部分区域,其骨伤流派涵盖御医派、医家派、院系派[10],各派医家特色鲜明[11]。清代上驷院绰班处正骨医术代表了民族文化融合,集蒙医正骨医术和传统中医正骨医术于大成,传承有序,学术特色鲜明,治疗方法独特,具有完善和严谨的医疗与教学体系,为后世医家留下宝贵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本院骨伤科创立至今,传承发展清代上驷院正骨医法,提炼总结各类骨伤科疾病治疗理念及方法[12-13],在遵循夏锡五“正、整、接、实”[14]理念的同时,更加精细化手法方案步骤,并应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直观再现、展示,为进一步研究继承宫廷正骨医学提供宝贵资料[15]。

清代上驷院绰班处正骨心法学派学术思想经历代医家发展,日臻成熟完善,在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治疗上形成了集闭合手法复位、元书纸夹板固定、万应膏贴敷、后期整复手法锻炼为一体的治疗体系。整复手法中重视牵引、拔伸,复位后重视推挤、按压,轻摇、轻挤,康复期间使用弹抖震颤、压掌、推掌、牵旋等早期恢复功能。

骨折治疗要求“有心、用心”,“无心则无法,心不明则法必乱”,即“以心法统手法”。夏氏理念的“正”要求“正拔伸,斜拔伸都是为了正,初以患者为正,中以上骨为正,后以归位为正”[14]。治疗期间强调患者主动配合,即所谓“十斤硬拔不如一两伸”,一拔一伸密切配合,肌肉容易松弛,且不易发生附加损伤。“整”,指关节骨折复位,先要使远近骨折端尽量接近,形成整体后再矫正骨折旋转与成角。“接”,接骨,是各种复位手法的目的,一旦施术,要大胆、准确、迅速、彻底,即《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使患者不知其苦,方为手法也”。“实”,其一是指使用各种手法都要“善其法,尽其法”;其二是指骨折重叠、旋转,使骨折复位确实,一丝不苟。

元书纸排子,用数张元书纸,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伤处肌肉的张力、牵拉力,反复折叠为长方形或长条状,剪圆四角,周边成犬牙状,一般骨折用大排子2个,小排子4~6个。其特点为纸轻且柔,有一定弹性和韧性,与人体表面皮肤弹性情况较为接近,很少发生压伤;对肌肉有益的收缩活动影响较小,便于把造成骨折再移位的消极因素转换为维持固定、矫正残余畸形的积极因素;大小纸排子分两层使用,既能保证固定强度,又因小排子所留空隙亦多,对肢体血循环影响较小;纸排子的轻柔和弹性,可随骨折后肢体粗细的变化自动塑形,即“随骨随行”;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可随时增减纸排的层数和应用纸排子的数目,绑扎亦可随时调整松紧度,即“随紧随松”[14]。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平均临床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腕关节功能恢复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这与手法复位固定后,纸夹板非超关节固定及夹板弹性固定形式便于腕、手指关节微动,促进消肿、防止僵硬粘连,应力刺激又促进了断端骨折愈合有关。固定3~4周骨折已初步稳定,应视病情指导患者主动、被动康复锻炼,对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13.

[2] FERN?NDEZ D L.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operative treatment[J]. Instr Course Lect,1993,42:73-88.

[3] 刘钢.宫廷正骨外用药的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1999,18(2):61.

[4] 刘刚.宫廷正骨夏氏传人吴定环[J].北京中医,1996,15(2):7-9.

[5] 陈福林,齐越峰,田宁宁,等.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4):12-15.

[6]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7.

[7] ANDERSON L D, SICK D, TOOMS R E, et al. Compression-plate fixation in acute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radius and ulna[J]. J Bone Joint Surg Am,1975,57(3):287-297.

[8] TRUMBLE T E, CULP S R, HANEI D P, et al.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a soect of radius[J]. J Bone Joint Surg Am,1998,80:582.

[9] 齊越峰,陈福林,田宁宁,等.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的X线比较分析[J].中国骨伤,2004,17(9):546-547.

[10] 赵勇,张宽,高云,等.燕京骨伤科手法流派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 2011,30(7):505-507.

[11] 丁继华.现代中医骨伤科流派菁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0:5,240-241,249-250.

[12] 叶海东.宫廷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民间疗法, 2013,21(1):15-16.

[13] 王琪,张艳芝,孙实,等.宫廷正骨特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5):907-909.

[14] 郭宪和,佟乐康.清宫秘法:伤筋与错缝的手法治疗[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4:14-15.

[15] 刘刚,吴冰,徐斌.吴定寰宫廷正骨手法的计算机多媒体展示与研究[J].北京中医,2007,26(3):154-156.

(收稿日期:2018-09-29)

(修回日期:2018-10-26;编辑:季巍巍)

猜你喜欢

桡骨远端骨折
广州局部地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
侗医龙氏骨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