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 例化脓性汗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异质性分析*

2019-04-25高敏郑丽云李玉玮韩洋林达李卉张安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炎症性腹股沟皮损

高敏,郑丽云,李玉玮,韩洋,林达,李卉,张安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皮肤性病科,安徽 合肥 230022)

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OMIM:142690)临床又称为逆向性痤疮(inversa acne,OMIM:613736),是一种以主要发生在乳房下、腹股沟、腋窝、臀部及肛周的反复发生的皮肤脓肿、窦道及瘢痕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一般以女性和青年患者居多,吸烟、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均是HS 发病的危险因素[1]。 HS 有家族性和散发性之分,家族性HS 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发病较早,皮损较为严重[2]。HS 有不同的学者进行临床分型,其中HURLEY 分型和HESSEL 分型较为常用。毛囊闭锁是HS 重要的发病原因。近年来其遗传学发病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本课题组首次将家族性化脓性汗腺炎定位在1 号染色体上,2010年,我国学者发现家族性HS 的3 个致病基因,分别为nicastrin(NCSTN)、presenilin enhancer 2(PSENEN)和presenilin 1(PSEN1)[3-4]。陆续有学者发现家族性HS 和少数散发HS 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临床上HS 主要以散发为主,而且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散发性HS 的遗传学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本文收集52例HS 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其遗传学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欧洲S1 的HS 指南的诊断标准[5]:①病史:每6 个月超过2 次以上反复发作的疼痛性或者化脓性皮肤损害;②皮损:临床出现结节(炎症性/非炎症性)、窦道(炎症性/非炎症性)、脓肿、瘢痕;③部位:皮损主要累及腋窝、腹股沟、会阴部位和女性的乳房下。收集的HS 患者,对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

本研究收集2015~2017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的52 例HS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 例,女性28 例;年龄10 ~46 岁,平均(22.25±10.50)岁;发病年龄10 ~42 岁,平均(23.50±8.04)岁;病程6 个月~20年,平均(27.21± 33.84)个月;其中1 例有家族史。

1.2 方法

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格,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皮损特点、伴发疾病以及治疗经过等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

受试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抽取外周血2 ml,利用QIAamp DNA 试剂盒(德国QIAGEN 公司)提取DNA。Primer 3 软件设计NCSTN,PSENEN和PSEN13 个基因的外显子和启动子区引物。PCR 扩增、产物纯化后在ABI PRISM ® 3730 测序仪进行测序。使用Phred-Phrap-Consed 软件包Version 12.0 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突变位点序列采用Chromas 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

患者临床特征见表1。根据患者皮损部位、类型及严重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46 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内服及外用),包括抗生素抗感染、维甲酸类药物抗增生、中药调节免疫、小剂量激素抗炎和营养支持治疗;6 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同一患者根据皮疹严重程度先后采用几种治疗方法(见表2)。患者疗程为2 周~6 个月不等。治疗后发现46 例(88.46%)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6 例(11.54%)患者疗效较差。

表1 患者临床特征

表2 不同治疗方法及药物

2.2 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51 例散发的HS 和1 例家族性的HS 中,对NCSTN、PSENEN和PSEN13 个基因的外显子、和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进行测序,均未发现功能性突变位点。

3 讨论

HS 是发生在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少数患者可伴发其他系统性疾病。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①毛囊炎、疖肿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主要以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炎性丘疹、脓疱为主,严重时可出现硬结、破溃及流脓,一般很少出现瘢痕。而HS 的发病部位以大汗腺分布部位如腋下、腹股沟和乳房下为主,临床以结节、窦道和瘢痕为主。②溃疡性皮肤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皮肤病,一般好发于下肢,初起为小丘疹,此后发展为一群小溃疡,很快融合成大溃疡,边缘不规则呈潜行性,基底部可见肉芽组织生长,组织病理有助于诊断。③腹股沟肉芽肿:好发于腹股沟、生殖器以及肛门部位,是肉芽肿荚膜杆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溃疡一般为无痛性浅表性,境界清楚、边缘卷起,基底可见牛肉红样的肉芽组织,易出血,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理可发现杜诺凡小体。根据患者有无冶游史,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鉴别,必要时行组织病理。④聚合型痤疮:好发于面部、背部及胸部等皮脂腺部位,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及脓疱,严重时可有瘢痕形成,青年人好发。根据典型的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与HS 鉴别。本研究中收集的患者根据发病部位、皮损特点、个人史以及部分患者的病理表现可以排除上述疾病。HS 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负担。国外学者先后根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类型以及严重程度,给出不同的临床分型方法,但是临床上以HURLEY 分型最为常用,但是该方法相对比较简单。随着学者们对HS 临床表现差异性的认识越来越全面,2015年HESSEL 提出更为全面和实用的分型方法,他将HS 分为经典型(即腋窝-乳房型)、摩擦疖肿型、瘢痕-毛囊炎型、聚合型、综合型和异位类型[6]。综合型是指除皮损外,患者可伴有其他的疾病,异位型是指大部分皮损以面部为主。本研究收集的52 例患者中,以经典型和聚合型为主,共占78.85%;而摩擦疖肿型和瘢痕-毛囊炎型较为少见;未见患者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因此无综合型和异位类型患者。而国内外学者先后有多篇报道发现HS 可伴发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以及贫血等,因此综合型也不在少数。

关于HS 的治疗,目前的药物抗感染、抗炎、抗增生等虽然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复发的概率仍然很高。近年,大量的国外文献报道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这2 种不同的抗TNF-α 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治疗严重的HS 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8]。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国内患者使用该类药物治疗HS 的患者极少,本研究未发现患者使用此类药物治疗,因此无数据可供参考。此外,秋水仙碱等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的药物也对本病有一定疗效[9]。对皮损较为严重的HS,近年来光动力治疗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10],但是发展最快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治疗。有大量数据表明,手术治疗HS 可获得较为持久的疗效,手术的方法也在日新月异,创伤逐渐减小,如切开引流术、局限性切除缝合术及皮肤移植术[11]。对急性期,可用去顶开创术;对病变严重,皮损持久的患者,可使用根治性切除术,但是该方法有待于更多的临床实践去进一步证明。本研究中,发现常规的治疗手段在大部分患者中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由于部分患者还在随访之中,因此,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必要时,如患者经济条件许可,可建议使用生物制剂观察效果,以寻求更多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减轻痛苦。

HS 的发病机制包括:①遗传因素。HS 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部分HS 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课题组在2006年将家族性化脓性汗腺炎的致病基因定位在1 号染色体上,2010年WANG 等[4]发现,部分家族性化脓性汗腺炎的发病是由于编码γ-分泌酶不同亚单位的基因发生功能缺失突变引起的,包括PSEN1、PSENEN和NCSTN基因。该基因突变使得Notch 信号通路被破坏,降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APK phosphatase-1)的活性从而导致炎症发生;②免疫因素。HS 可合并炎症性肠病(如Crohn's 病)、脊柱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学者发现由TLR(Toll-like receptor)介导的信号传导可活化固有免疫细胞,促进炎症的产生。其中TNF-α 是导致TLR 激活的主要参与者,在HS 患者病灶部位及周围皮肤发现TNF-α 过表达,表达量与HS 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2];③其他因素。包括细菌感染、吸烟与肥胖等。其中,遗传因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在1 例家族性的HS 中未发现上述3 个致病基因突变,结合国外学者发现染色体6q25.1 ~25.5 和9p12 ~13.11 区域也可能存在HS 致病基因,说明家族性HS 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异质性。对散发HS 的分子发病机制,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进行系统的研究。在本研究中,出于对HS 自发突变的考虑,对51 例散发的HS 进行NCSTN、PSENEN和PSEN1基因突变检测,同样未发现任何突变位点,说明散发性的HS 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更为复杂。鉴于目前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采用合适的手段对散发的HS 进行遗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可能。本研究小组下一步拟利用GSA 芯片技术对散发的HS 患者和其父母组成的trios 进行系统的遗传学分析,以期能够发现散发型HS 的分子发病机制,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为发现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一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炎症性腹股沟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